陸仁
打造“六個之都”,是寧波市委根據新時代發展要求,對寧波未來五年發展的科學擘畫。“六個之都”涵蓋了產業、開放、濱海、文明、共富和善治等方面內容,充分體現了硬核力量、極核功能、濱海形態、優良生態、文明典范、國際風范的大都市特征,也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在新的征程中,各級應堅持科學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正確處理好“四對關系”,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扎實的工作作風,擼起袖子加油干,甩開膀子加快干,推動“六個之都”全面落地生根。
局部與全局的關系。“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六個之都”系統全面、內涵豐富,涉及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建設的方方面面。對此,必須全面準確地理解把握其內在肌理、邏輯關系和本質要求,防止“一葉障目,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真正把共識和力量凝聚到市委決策部署上來,自覺在大局下行動。在工作推進上,要堅持全市“一盤棋”、規劃“一張圖”,統籌推進、協調推進、有序推進,防止“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級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都要向“六個之都”精準聚焦。例如,針對市域各級各類建設主體多元、要素保障統籌協調難度大等問題,要以推進全域都市化、市域一體化、新型城鎮化為契機,順應城市化發展趨勢,刷新寧波區域發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可結合全域國土空間綜合整治,突破城市發展框架和行政區劃界限,進行統籌整治改造,重塑整個片區的空間布局、產業形態、環境面貌。
眼前與長遠的關系。“立足長遠謀發展,腳踏實地干事業”,是時代的要求,是事業的召喚。市第十四次黨代會著眼新的歷史起點,謀定的“全球智造創新之都、國際開放樞紐之都、東方濱海時尚之都、全國文明典范之都、城鄉幸福共富之都、一流智慧善治之都”等“六個之都”建設目標,每一個都事關民生福祉,每一項都事關城市長遠發展,需要在今后一個時期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因此,各級應緊密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圍繞“六個之都”總目標,進一步細化“路線圖”,明確“時間表”,定下“責任狀”。要堅持遠近結合、條塊結合、上下結合,謀深謀細前期工作,做到重點任務項目化、清單化、可視化。特別是對一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支撐性項目,要實行專班化運作,集中各方面資源,進行攻關和突破,力爭干一件成一件,積小步成大步,把“六個之都”的宏偉藍圖變成實景圖。
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繼承的發展。寧波打造“六個之都”發展戰略,是建立在城市資源稟賦和發展根基之上的探索,是對過去發展成果、發展經驗的總結和提升。這是一種傳承。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登高望遠,繪出更美的新時代畫卷。與此同時,面向未來,我們又有很多前所未有的開創性工作,沒有固定的模式可鑒,唯有始終保持創造性張力,著力推進系統性變革,方能回答時代之問、擔當窗口之責、引領發展之變、開創風氣之先。例如,制造業是寧波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富民之源,寧波有一大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但也要看到,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傳統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寧波要保持競爭優勢,就必須搶抓機遇,全面提升數字化水平,不斷深化產業融合,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
潛績與顯績的關系。縱覽古今,大凡成就一番事業者,必先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城市發展與人的發展一樣,最忌諱的是心浮氣躁、隨波逐流。“六個之都”,蘊含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政治遠見,蘊含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廣闊胸襟。在全面推進“六個之都”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要擯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不因困難而退縮,不因矛盾而回避,不因風險而躲閃,始終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大力發揚苦干、實干的精神,勇于干別人干不了的事、挑別人挑不動的擔子、攻別人攻不下的難題,以敢為天下先、敢爭天下強的膽魄,不斷開辟寧波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的新境界。2B811DBF-4453-480E-A6D3-CB484CA37A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