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坡嶺

2022年4月7日,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在國家杜馬作政府工作報告。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已逾百日。2月下旬以來,美西方對俄實施了多輪制裁,范圍和力度都是空前的,涉及金融、貿易、能源多個領域,試圖切斷俄與世界經濟的聯系。4月之后,制裁從最初的全方位、無差別,轉向針對特定個人、企業、行業和產品,成為結構性的,“工具箱”中的“武器”幾乎傾囊而出。俄對美西方的猛烈制裁早有研判,普京總統根據2006年第281—F3號“關于特殊經濟措施和強制措施”聯邦法,簽署了《關于針對不友好國家和國際組織行為的“特殊經濟措施”》法令,各部門迅即出臺一系列反制措施,在短時間內收到一定效果,其國內經濟秩序保持相對穩定,如英國《經濟學人》雜志5月6日刊文所言,目前只受了些“皮外傷”,尚未觸及筋骨?,F在,俄羅斯已把應對美歐制裁和孤立封鎖作為國家的戰略性任務。
從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期開始,俄羅斯為應對與美歐關系的不斷收緊,就開始未雨綢繆,在其國內的金融、財政、國際收支等領域實施“堡壘化”建設,其成果在過去三個月中為抵御和反擊美西方制裁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金融領域,俄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任務是確保盧布匯率穩定和國內交易系統平穩運行。俄烏沖突爆發后,盧布一度快速貶值,3月9日兌美元匯率跌破120:1,但3月下旬后顯著反彈。3月23日,普京宣布俄向歐盟成員國等“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供應天然氣將改用盧布結算。4月1日新的結算令生效當天,盧布兌美元匯率回升至81∶1。俄此一應對措施的實質是將能源大宗商品貨幣化,以期提振盧布國際需求,將收入留在俄國內,同時壓縮國際上做空盧布的空間。4月份,俄關鍵利率從20%下調至17%,表明其穩定國內金融系統的努力取得成效,制裁對俄中長期融資能力的限制并不足以從根本上顛覆俄金融安全。以此為前提,俄央行行長納烏比林娜已宣布,俄將堅持盧布可自由兌換和資本賬戶開放的貨幣政策。
盡管美西方極力采取措施減少國際市場對俄能源的依賴,但俄石油出口量和出口收入仍呈增長趨勢。國際能源署5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石油出口收入自年初以來已增長了約50%,4月日均出口量較上月增加62萬桶,達810萬桶/天。國際收支方面,出口額增長和進口額減少將成為今年俄對外貿易的主要特征。考慮到制裁將長期化,俄油氣企業已在減少原油開采,4月的日開采量從今年頭兩個月的1097萬桶降至980萬桶,油氣超額收入也比預期減少1331億盧布,今年剩余時間還會繼續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俄停止把油氣超額收入轉進福利基金,直接用于旨在恢復經濟、支撐地方財政、扶持國有大型戰略企業和中小企業、滿足民生需求的剛性財政支出。2022年俄財政收支將由盈余轉為赤字,2023年有望以減少剛性支出為前提,重回平衡財政軌道,經濟重組的財政支出將“量入為出”,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支出不會成為財政困難的主因。軍工生產加速將刺激俄經濟增長。國際收支方面,出口增長和進口減少將成為2022年俄國際貿易的主要特征,只要匯率基本穩定,資本流出將會得到遏制。
就關鍵產業而言,由于歐洲一時恐難實現與俄天然氣供應的“硬脫鉤”(據估算至少需要三至五年),俄產石油和煤炭在美歐之外的國際市場仍有巨大需求,可以守住基本份額。俄重化工業在制裁中受到一定沖擊,但影響可控。由于俄在電子信息、數字智能、芯片制造等高新技術領域較為落后,其技術密集型產業和數字產業所受沖擊最為嚴重。
從生產和生活秩序看,制裁給俄帶來的主要沖擊是開展對外貿易時必須國際金融結算遇到很大困難,這與美歐多國將部分俄銀行踢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有關。此外,關鍵零部件和科技產品進口難、國際物流不暢、主要戰略企業國際市場被剝奪等問題比較突出。俄將通過產業鏈、供應鏈的重組以及對外主要市場方向的調整,形成內循環為主的穩定、低速發展的經濟局面。
俄羅斯已經意識到俄烏沖突和對俄制裁將長期化,應對的重點正轉向打破孤立封鎖和圖強生存,這就需要細化到不同領域和產業的具體部署及調整。
金融抑制和低信用融資能力將在俄持續相當長時間。俄金融體系將變成以“俄經濟銀行集團+中小企業基金+工業發展基金+開發機構”為載體實施政策性金融主導,由商業銀行和證券市場、各類投資基金協調市場化資金流動。制裁背景下的國際金融合作將在“金磚國家”、歐亞經濟聯盟以及其他俄參與的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展開。
俄羅斯反擊美西方能源制裁的短期成效固然顯著,長期困難尤存。隨著歐洲在石油、煤炭等能源領域減少對俄依賴,俄能源出口的收入總體將是減少的趨勢。此外,受運輸基礎設施條件薄弱等限制,俄在國際能源市場的重新布局并非能夠一蹴而就,能源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較艱難。
美西方制裁在社會生活領域的確對俄形成了連鎖沖擊。俄貨物進出口受限,眾多消費品國產替代存在延滯效應,導致其國內通脹問題比較嚴重,2022年通脹率可能達到近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減少,實際購買力下降,生活質量降低。但也要看到,俄民族制造業、本國服務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正快速提升,食品和輕工業的進口替代部署則已實施八年,因此在俄國內不大可能出現生活必需品的嚴重短缺,這對政治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為解決進口商品短缺問題,俄政府5月初批準了工貿部擬定的平行進口貨物清單,涉及汽車配件、發動機、智能手機和電腦、家電、日化消費品、衣物等諸多領域,不會因那些“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企業的撤出或斷供就找不到進口替代。
受美西方制裁形成的壓力驅動,俄經濟體制將以2018年部署的若干重大國家項目為基軸,以“外經銀行集團和中小企業基金+工業發展基金+開發機構”為資金籌集和分配渠道,以政府產業戰略為政策扶持引導方向,加速轉向政府干預和主導、市場機制輔助和引導、有限競爭和適度壟斷相結合、有限開放和產業安全自主密切配合的新形態。
俄經濟的結構性轉型也將同步發生。俄烏沖突爆發后的兩個半月時間里,普京已主持召開過四次經濟工作會議、四次部門工作會議、三次地區經濟工作會議、三次政府主要成員工作會議和三次金融工作會議,就應對制裁、穩定經濟、推動轉型作出部署,能源、智能技術、數字經濟將成為保障俄經濟安全和發展的基礎性產業。
相關工作的重點是:第一,重組能源領域的國際國內市場,推進相應基建,確保能源作為經濟穩定和安全的基礎性作用不被削弱;第二,提高農業和農工綜合體的地位,強化農業資源和化肥等農資的戰略作用;第三,提升對冶金和重型制造的政策扶持,加大對重化工業的投入;第四,強化航空航天的國際領先地位和飛機制造自主能力;第五,加快北極航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北極物流戰略能力;第六,重組金融的政策資源和市場化商業金融資源,推動油氣等戰略資源貨幣化,強化政府利用金融系統引導和支持產業、地區發展的能力;第七,重審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經濟治理機構的政策,拒絕有損俄經濟安全的國際管轄,對外經濟開放與合作的主要方向由過去的向西轉為向東、向南,建立獨立于美歐的國際治理體系和規則;第八,推動經濟數字化、信息化轉型和技術獨立。

2022年2月下旬以來,俄已出臺多項措施穩定盧布匯率。圖為4月29日,圣彼得堡市一家外匯兌換點。
總之,美西方制裁的長期布局主要針對俄經濟的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和對外技術依賴。俄政府和產業界、學術界不懼制裁,積極部署、籌劃應對之策。但俄產品制造的對外技術依賴度很高,雖然進口替代已實施多年,幾乎任何國產機械中都仍有進口零部件,因此生產秩序的重組與適應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俄國內輿論認為,目前參與制裁的國家包括歐盟和大多數北約國家,加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士、新加坡和中國的臺灣地區,其經濟總量占全球的60%左右。而中國、印度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加起來已強大到足以平衡西方,是俄突破孤立封鎖所必須倚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