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高校是創新的重要源頭,企業是創新的重要實體。建立高校與企業科技創新長效對接機制,打通企業承接轉化重大創新項目的通道,對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推動技術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寧波研發投入、產業技術研究院數量、技術交易額等主要創新指標實現大幅增長。2021年,寧波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行榜中居第15位。然而,同其他先進城市相比,寧波仍存在科教資源相對薄弱、高能級創新平臺數量不夠、科技成果產出豐富但實際轉化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深入剖析寧波高校與企業科技創新耦合協調發展優勢、問題及相應對策,對提升寧波科技創新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與企業科技創新耦合協調發展表現
作為創新體系中的兩大主體,高校和企業處于創新鏈不同環節且功能定位各異,但兩者在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存在多種形式的相互關聯和作用,具有耦合發展的利益基礎和整體耦合效應。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一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開展基礎性研究,有助于企業獲取先進的技術和人才,緩解企業自身研發條件和技術資源匱乏帶來的成本壓力和競爭風險。二是產業的“鏈”狀結構以專業分工為基礎,由此產生的多學科需求可有效解決高校學科設置與企業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有利于激發高校學科集群優勢和交叉優勢。三是企業與高校協同開展以應用為導向的基礎研究,聯合開發關鍵核心技術,有助于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寧波高校與企業科技創新耦合協調發展優勢及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寧波高校與企業科技創新耦合協調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兩個創新主體相互促進、有序發展,但從具體實踐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高校科技創新迸發新活力,但成果轉化動能和交叉學科的科技成果產出不足。近年來,寧波高校科技創新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今年1月,寧波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浙江創新中心分中心)揭牌成立,將進一步釋放寧波大學與浙江創新中心科技資源活力和創新潛力,加快先進技術和產品落地轉化。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先后創建國家科技部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多個科研創新平臺,助推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浙江萬里學院、寧波工程學院、寧波財經學院等高校開展科教協同、產教融合改革試點,對接科技園區等創新實踐平臺,科創能力穩步提升。然而,高校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五唯”問題依然存在,部分科研工作者重基礎研究輕應用研究、輕市場情況和企業需求,科技成果轉化動能明顯不足。交叉學科是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和滲透,共同解決某些重要問題的學科門類,已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而寧波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的交叉融合建設仍有待加強,交叉學科科技成果產出能力有待提高。
區域創新能級持續攀高,但企業關鍵要素支撐不足。2021年,寧波在“2021科技創新百強市”榜單中居全國第10位(不含直轄市),鄞州區在“2021科技創新百強區”榜單中位列第三,慈溪市在“2021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榜單中位列第十。2021年,全市完成專利授權7.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7819件;認定登記技術合同3824項,增長15.3%;完成技術交易額319.5億元,增長17.7%。然而,寧波企業缺少對前沿技術前瞻性和合理性的研發布局,原創性、顛覆性的產品開發較少。企業技術研發多集中在應用開發環節,缺少基礎研究積累,部分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卡脖子”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同時,企業發展中仍存在人才、資金等關鍵要素支撐不足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核心人才流失、融資渠道不通暢等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桎梏。
科技創新服務水平穩步提升,但仍存在科技服務中介機構能級不高、功能單一、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近年來,寧波十分重視建設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與高技術產業相關企業共建研發機構、轉移機構和轉化服務平臺。尤其是面對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政府部門也從多個角度積極尋找“破題”方法,主動充當高校和企業合作的“中間人”,妥善協調合作相關方的利益關切和需求,促使高校和企業之間建立起互利共贏的良好合作關系。但與先進城市相比,寧波科技創新服務水平尚存差距。例如,服務機構職能不健全,服務缺乏專業性,復合型轉移轉化人才欠缺,等等。尤其是企業數據動態網絡覆蓋面不夠廣,無法及時有效地為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技術需求信息,難以滿足高校及科研院所高質量創新成果的轉化要求。
促進寧波高校與企業科技創新耦合協調發展的對策
激發高校科技創新的集群優勢和交叉優勢,大力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滿足企業創新發展中對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的跨學科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與交叉學科建設,要加強學科之間協同創新,加強對原創性、系統性、引領性研究的支持。發達國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均出自優勢特色學科的交叉融合建設,并與區域經濟產業化發展緊密結合。因此,寧波應圍繞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充分發揮高校多學科和人才匯聚的優勢,逐步推進高校學科交叉融合和交叉學科孵化建設,開辟新的學科增長點。引育一批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的高端人才,形成一批學科交叉融合與交叉學科建設的創新團隊。同時,引導高校與企業建立深層次、實質性的校企合作,協同開展以應用為導向的基礎研究,真正滿足企業對源頭技術和知識供給的需求。
聚焦企業發展瓶頸和需求,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建立高校與企業科技創新的長效對接機制。政府部門應找準定位,充分利用優勢項目,以點到面,發揮產業鏈匯聚融合創新資源的基礎作用,建立健全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的激勵機制,逐步構建起一支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隊伍。同時,政府部門應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資金投入體系,加大企業資金投入力度,打破中小企業的發展桎梏。政府部門還應優化區域科技創新主體要素環境,把握好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這三個著力點,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的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其對科技成果的評價和篩選作用,采取以市場為紐帶的產學研一體化組織形式,將高校基礎研究與對創新技術的商業前景判斷結合起來,推動高校和企業相互協調配合,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利益共同體,使高校與企業科技創新在不斷磨合碰撞中實現無縫對接。
建立健全科技創新的市場服務體系,拓展優勢,補齊短板,深化高校和企業的科技合作交流。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創新“平臺型”市場服務體系。一方面可通過發布產業共性技術指南,深入跟蹤梳理企業創新需求,持續開展前沿技術征集發布、顛覆性技術評選等活動,打造產業技術創新的風向標;另一方面可通過建設行業應用場景平臺,以問題庫、項目庫、成果庫、人才庫等數據庫為內核,以應用場景為驅動,推動要素集成,實現精準對接。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市場服務體系,為高校和企業提供技術擴散、成果轉化、科技評估、資源配置、決策與管理咨詢等專業化科技服務,使具有市場潛力的科研成果優化定型為市場可接受的產品,并通過企業為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創新提供條件,實現需求到技術、技術到產業之間的“斷點”續接,有效降低高校和企業兩大創新主體間的“知識勢差”,促進兩者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未來,寧波應以建設寧波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核心引領,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協同發展,以重大科技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接軌國際前沿研究機構,高起點、高層次開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在新材料、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基礎件等三大科創高地建設中精準定位,奮力建成高水平創新型城市。
本文系2022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浙江省高校科技創新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耦合協調的時空分異及格局演化研究”(編號:2022SCG08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寧波財經學院)責任編輯:姚穎超F756F1E0-FB9E-4900-9524-0BA39FE94D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