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祖軒
寧海縣找準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之間的結合點,自2012年起,以“項目立功、鄉村振興”為導向,在省內率先開展“百村立功競賽”活動,有效激發村社基層黨組織斗志,掀起一輪又一輪建設高潮,持續推動上萬名黨員干部深入基層解難點、疏堵點、治痛點,為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造強勁“紅色引擎”。
“百村立功競賽”活動開展10年來,寧海縣高質量完成1027個縣級競賽項目、3956個鎮村競賽項目,評選縣級優秀競賽項目368個,動態創成五星級黨組織77個,“黨員聯戶一口清”“紅色樓道長”等一批黨建品牌百花齊放。2021年,寧海縣行政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124.3萬元,較10年前翻一番,單村收入破百萬元村達133個。寧海連續四年獲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百強縣第二。
匯民智 定項目分域競賽推進比學趕超
一是村社民主決策“謀”項目。每年年初,村社黨組織圍繞基層組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基層社會治理、重大項目推進、集體經濟發展等五大領域,結合村莊實際和年度重點工作,在征求結對共建單位、聯村組、黨員群眾意見建議基礎上,按照“黨支部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審議—村民代表決議—群眾評議”的“五議決策法”程序,集中黨員干部群眾智慧,科學民主提出擬競賽項目及措施。 10年來,累計提出縣、鎮、村級競賽項目5000余個。
二是鎮街嚴控細審“論”項目。18個鎮鄉(街道)“一村一策”把好研判關,重點查看各村社申報項目是否結合中心任務、是否聯系實際、是否符合組織要求以及是否順應群眾意愿,幫助基層黨組織理清思路、理好關系、理順機制,確保謀準謀實好項目。對于黨員干部參與度不高、發揮作用不明顯的競賽項目,一律不列入活動范疇。
三是縣級單位分線審核“定”項目。明確由組織部、政法委、發改局、農業農村局等四家單位牽頭,對申報的競賽項目進行分線審核、逐項論證,幫助村社優化競賽項目、完善競賽舉措,推動中心工作有效落實。例如,通過靠前把關,推動競賽村社完成省市美麗鄉村項目78個,創成國家3A級旅游景區村莊30個。在今年的重大項目中,5個市縣長項目、10個亮點工程以及208項涉村重點項目都被納入競賽項目。
領實事 亮承諾分崗行動推進爭相干事
一是支部領事“定路徑”。競賽項目確定后,各村社黨組織圍繞項目做出集體承諾,通過詳細分解定任務、精細劃分定時限、崗位對賬定責任,建立“三定”競賽清單,推動競賽目標明確、過程可控、落實有力。今年伊始,全縣369個村社組織陸續亮“項”競賽,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群眾踴躍領崗,已第一時間謀劃確定467個競賽項目,細化建立“三定”清單1583項。例如,黃壇鎮弘楊村以打造“云中漫村”旅游品牌為目標,村內8名兩委干部將村莊項目劃分為5個節點項目和21項重點任務,逐一加以推進,并推行問題周清、進度月巡、成效季評機制,激勵形成黨員搶抓發展、爭先立功的干事勢頭,推進項目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是黨員先行“亮承諾”。按照“有職黨員依崗承諾、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原則,組織村社全體黨員干部圍繞目標任務,聚焦真抓實干,開展領承諾、亮承諾、兌承諾三項工作。由聯村組和村社黨組織指導督促,并在黨員大會中對每名黨員的競賽履諾、先鋒實踐逐一進行分析點評,杜絕承諾籠統、走過場。例如,前童鎮黨員全員上陣,分項目、分領域、分條線組建18個攻堅小組,通過“五聯八必訪”“五清五包”等機制,推動前童小學和衛生院遷建、雙橋農房兩改等民生實事落地開工。又例如,胡陳鄉老黨員在河道整治項目中,發揮老同志優勢,主動承諾為志愿干群燒開水、帶小孩。全縣2萬余名村社黨員每年人均領崗踐諾1個以上,履諾執行率超96%。
三是群眾參與“共助賽”。積極發揮村級后備干部、入黨積極分子、村民代表、熱心群眾以及退休干部、鄉賢能人作用,組織發動領崗認責,積極開展導師幫帶,讓后備干部干事有舞臺,讓黨群全員齊助賽,推動形成“村村爭先進、人人擔任務”的生動局面。例如,大佳何鎮葛家村以藝術振興鄉村為切入點,通過成立“桂語先鋒”黨員志愿服務隊,引領村民自發自建,建成葛家之光、仙絨美術館等藝術空間47處,帶動11家“桂語”系列農家樂、26家鄉村民宿營業,并將藝術振興鄉村模式“遠嫁”貴州晴隆。又例如,強蛟鎮上蒲村成立電商產業黨建聯盟,通過推廣并承接電商訂單,然后分包給村里的制造企業,涉獵產品逐步擴大,村民組團創業,辦起87家企業,在傳統代工五金配件基礎上,培育文具、玩具、電器、醫療器材等產品,年產值超7億元。
強賦能 促落實分層聯動推進爭先進位
一是三級書記“齊上陣”。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干,縣委常委會每年專題研究,縣委書記每年靠前謀劃、帶頭蹲點,全程做好把關定向,鎮街書記一線指揮、精準指導,推動村村競賽競優,村社書記主動認領、組團攻堅,積極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態勢,有力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光大環保能源等一批縣級重大項目政策處理快速完成,農田水利設施、鎮村養老院等210余個民生實事工程高效推進,年均靠前完成競賽目標占比超98%。
二是資源力量“齊下沉”。充分發揮百家機關村村聯姻、百強企業村村結對、百名“第一書記”村村幫建作用,全面整合政策、人才、資金等資源,鼓勵各鎮鄉(街道)把競賽單位從村級組織擴展延伸到整片區域,組建鄉村振興服務聯盟,推行雙向需求征集、雙向提供服務、雙向溝通協調、雙向評價通報“四個雙向”機制,形成“基層一呼、部門百應”的競賽好氛圍。10年來,97家共建單位、50強結對企業、209名“第一書記”全力幫扶,調動各類資金下村超10億元,破解各類項目建設難題超萬個。
三是聯村聯戶“齊攻堅”。依托聯村干部“包村聯戶”、村社干部“包網入戶”、黨員聯戶“五聯八訪”等機制,組團把脈問診、現場解決問題、督促攻堅落實。例如,黃壇鎮黨委組建競賽專班指導組,助力黃壇公園項目在三個月內完成90畝山林田地征用和600余穴墳墓遷移工作。又例如,力洋鎮海頭村黨支部成立多個攻堅黨小組,積極對接整合資源,與南京農業大學、浙江省農科院等5家高校院所達成戰略合作,順利完成100畝菊花基地、2000平方米菊花精品博覽園等項目,通過產出鮮切花、菊花茶、菊花糕等產品,實現年銷售額150余萬元,村集體年收益40余萬元。
抓績效 激活力分類考評推進彰先策后
一是支部鋒領“量化考評”。將項目推進情況與星級評定、精品示范創建相掛鉤,把黨員履責履諾情況作為鋒領指數考評、評優評先重要依據,將入黨積極分子、村級后備干部、熱心群眾助賽情況作為發展黨員、推薦使用等重要理由,并把競賽進度納入每月支部主題黨日議程,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例如,桃源街道下橋村采用正反積分方式,對黨員助賽情況進行積分管理,并與村莊年底分紅相掛鉤,通過“真金白銀”將工作一抓到底。該村10年10個項目均提前落地,創造集體和個人收入近億元,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
二是鄉鎮互賽“績效比評”。推行比鎮賽村、掛圖作戰,在鎮務公開欄中搭建“立功競賽”PK臺和月放榜臺,公開對賬聯村干部助賽績效,讓鄉鎮干部時時有壓力、月月有動力。同時,結合“領雁論壇”每季度定期開展村社黨組織書記匯報會,推薦競賽村社上臺展示,接受領導專家和黨員群眾評議,推動抓在平時、全程管控。例如,寧海首個110千伏用戶專變工程——茶院鄉東南溪村“光電一體化項目”啟動即入選縣級“百村立功競賽”,130名黨員在鎮PK臺集體立下軍令狀,帶頭簽約并實行包戶簽約,同步曬出子項目進度榜,通過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實行日進度對賬、周實績晾曬、月績效評議,快速解決魚苗補償、失土保險落實等重難點問題近30個,一個半月就達到92%征地簽約率。
三是部門復核“優秀聯評”。每年年底,按照村社創建自查、鎮街初審申報、牽頭單位驗收初評、領導小組復核驗收的程序,對標群眾滿意度、黨員干部參與度、項目完成進度和質量等指標,由競賽牽頭單位開展會商評定,擇優評選40個左右縣級優秀競賽項目,并安排專項獎勵經費。評選結果實行“雙掛鉤”考評,與聯村干部評優評先、村干部薪酬待遇掛鉤,納入結對單位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內容,作為滿意機關評選重要依據。
責任編輯:謝 霞BF49E160-7A68-46CF-AAAF-2FABB8E4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