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衛健委)召開“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的進展與成效。
10年中,全國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從診斷到報告的時間間隔縮減至4小時;我國成功研制全球首個艾滋病長效治療藥品和首個艾滋病尿液自我檢測試劑;我國艾滋病持續控制在低流行的水平。此外,國家對多種傳統難治的地方傳染病也給予免費治療、救治補助等。
目前,免疫規劃是我國衛生事業成效最為顯著、影響最為廣泛的工作之一。國家和省級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平臺實現了對接和數據交換,各省級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和全國疫苗追溯協同平臺也實現對接。
專家評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表示,近10年來,我國傳染病防控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多種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發病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北京市第366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
會議介紹,要加強涉疫風險應急處置指揮部統籌調度,市區政府一把手直接調度處置。加強涉疫信息共享,加快跨區信息橫傳,各區接單即辦,第一時間落位排查、管控到位。深入細致做好流調溯源,專班跟進,盡快查清感染來源。要突出重點,分清優先次序,對病例居住地、工作單位以及活動軌跡所涉風險點位采取封(管)控措施,對容易成為疫情“放大器”的風險點位提級管控;對到訪涉疫場所的風險人員分級分類落位管控。排查要深入細致,不放過任何風險隱患,消除隱匿傳播風險。管控要迅速跟上,科學精準劃定封(管)控區,同步做好居民服務保障。
專家評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表示,當前北京疫情防控處于關鍵階段,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進一步提高流調、轉運、隔離、管控等各環節處置的質量和效率,以最快速度阻斷病毒傳播鏈條。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做好核酸檢測工作、抓好疫情防控有關情況。針對“提高核酸檢測的便民性”等公眾關切問題,給予解答。
第一,合理地設置核酸檢測點。采樣點要進行網格化布局,指導地方根據人口數量、人口分布、地緣交通等因素來科學規劃采樣點布局。
第二,及時公布采樣點信息??梢酝ㄟ^官方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公共服務小程序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及時公布采樣點,以便于公眾就近選擇采樣點。
第三,彈性安排采樣時間并及時更新??梢愿鶕习唷⑸蠈W等人群需要,在早晨、下班后及傍晚等時間彈性地安排采樣。
第四,及時反饋和更新檢測結果。檢測機構完成檢測后,相關部門要及時將檢測結果同步到健康碼等平臺,讓公眾能夠盡快查詢到結果。
專家評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現在基本是以社區采樣為主,可根據需要在固定采樣點的基礎上,設置一些移動采樣點,這樣有利于為公眾提供便利的采樣服務。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陳雁課題組在《營養前沿》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間歇性熱量限制對小鼠紅系發育的影響的研究論文。
熱量限制是一種有效的飲食干預方式,已被證明在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預防心血管疾病、抑制炎癥與延緩衰老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陳雁課題組前期研究表明間歇性熱量限制能夠緩解小鼠糖尿病、脂肪肝、多發性硬化以及炎癥性腸病;本研究探索了間歇性熱量限制與持續性熱量限制對小鼠紅系發育的影響。
專家評 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博士白美娟表示,進一步用苯肼誘導小鼠急性溶血性貧血,發現短期間歇性熱量限制而非持續性熱量限制能夠改善小鼠貧血癥狀。954C5CC5-D736-41D1-B0D6-667E2E2DF3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