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
近年來,寧波始終把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作為基層黨建和社會組織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以“社會組織黨組織怎么建”“社會組織黨組織工作怎么做”“社會組織黨組織作用怎么發揮”“社會組織黨建品牌如何打造”四個問題為導向,主動把黨建工作嵌入社會組織發展和運行中,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紅色生態鏈”,走出了一條具有寧波辨識度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發展之路。
構建上下貫通、脈絡清晰的組織管理體系,為社會組織裝上紅色導航
系統梳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組織管理體系,著力編織立體型、全域化、聯動式的“黨建網”。
立體型管理,確保部門力量有機耦合。按照“屬地為主、行業為輔、區域兜底”原則,構建全市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系。社會組織黨組織原則上實行屬地管理;對于專業性強、黨員流動性強的社會組織,推動組建12個行業黨組織,由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工作指導;對于群眾性、公益性、社會性強的社會組織黨組織,由鎮鄉(街道)兩新工委明確專人指導。市、縣兩級建立實體化運行的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形成兩新工委牽頭抓,民政部門為主抓,工委成員單位合力抓,鎮鄉(街道)、綜合黨委雙兜底的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系。
全域化組建,確保組織覆蓋不留死角。持續深化黨建工作嵌入社會組織審批、年檢、評估、換屆、負責人選任等全過程,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堅持常態覆蓋和集中攻堅相結合,每年集中開展“兩個覆蓋”專項行動。目前全市10577家法人登記社會組織中有專職黨員工作人員8207人,組建社會組織黨組織961家,全面實現“應建盡建”。
聯動式指導,確保黨建服務精準高效。進一步厘清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黨建工作機構和綜合黨委的黨建工作定位,梳理業務指導脈絡,構建全覆蓋、聯動式、精準化的指導服務網絡。例如,對未達到黨組織組建條件的社會組織,穩妥推進黨建工作指導員選派工作,探索黨建指導“一社一策”,確保黨建服務精準高效。目前,市級層面共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391人、覆蓋社會組織2531家。
構建精準融入、鏈式培育的成長扶持體系,為社會組織輸送紅色動力
精準融入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的全過程,著力搭建指引方向、帶動自治、助推發展的“黨建橋”。
以黨的全面領導確保社會組織向正確方向發展。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社會組織管理全過程、各方面,把牢政治方向、厚植工作基礎。推行社會組織黨員管理層和黨組織班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立健全黨組織參與社會組織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實現黨的全面領導和社會組織依法自治相統一,確保社會組織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以黨組織規范運作帶動社會組織自律自治。每年舉辦“紅社領航”全市社會組織黨建培訓班,推動社會組織黨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黨組織引領壓實行業協會(商會)在涉企收費專項治理中的主體責任,近500家行業協會(商會)公開發布收費自律承諾書,253家行業協會(商會)通過減免會費、降低會費標準和規范收費行為降低會員企業成本近1700萬元,惠及企業4200余家。
以黨建資源優勢助推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加強對社會組織黨組織的資金和項目支持,將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優先列入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保障范圍。近年來,共支持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項目21個,資助資金達210萬元。特別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支持了浙江省新時代社會組織研修院的全市社會組織慶祝建黨百年主題活動、寧波市甬商發展研究會的全市社會組織黨建成果展示展覽等項目,有效提升了社會組織的良好形象。
構建黨群連心、互融互促的作用發揮體系,讓社會組織彰顯紅色價值
切實發揮社會組織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繪就社會組織參與治理、助力共富、服務群眾的“同心圓”。
完善參與基層治理的長效機制。積極發動社會組織黨組織參與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抗臺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把社會組織打造成參與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一線的“生力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市社會組織聞令而動,主動“參戰”“抗疫”,累計10余萬人次參與志愿服務,捐款捐物近2億元。象山縣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發動513名黨員志愿者參與防控宣傳、執勤排查、場所消殺等工作,志愿服務總時長超過7.5萬個小時,動員各社會組織及其會員單位捐款捐物達2000余萬元。2021年臺風“煙花”“燦都”期間,全市1079家社會組織“逆風而行”,參與各類搶險救災活動16908次,投入資金1813萬元。“漂有所屬”——老漂群體參與社區治理等案例入選2021年全省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經驗案例集,“村民說事”“365社區服務工作法”等一批基層治理特色做法紛紛涌現。
成立助力共同富裕的幫扶機構。堅持黨建引領,動員引導廣大社會組織和黨組織積極參與對口幫扶地區脫貧攻堅、東西部協作等,助力共同富裕。注冊登記成立全省首個專門針對對口協作和反貧困理論研究和決策支持的社會服務機構——寧波萬里對口協作和反貧困研究院,為脫貧攻堅插上“智庫之翼”,得到國務院扶貧辦領導批示肯定。2021年,全市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東西部協作,完成村社結對項目27個,落實幫扶資金達75.5萬元。近三年,全市889家社會組織實施扶貧項目799個,幫扶資金達2.9億元。
搭建聯系服務群眾的平臺載體。在全省率先開展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創建工作,分層明確陣地建設、組織隊伍、制度建設、服務內容等標準化體系。目前,已完成市、區(縣、市)和50%鎮鄉(街道)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任務,2家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被確定為百個省級數字賦能集成服務示范黨建服務中心,12家獲評省級示范點,形成一批“陣地亮顯、特色鮮明、保障有力、服務出色”的社會組織黨建標桿。
構建點面結合、全面綻放的品牌培育體系,讓社會組織展現紅色魅力
堅持抓示范、示范抓,推動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開花,擦亮寧波社會組織黨建“金名片”。
“亮點工程”力促點上出彩。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結合社會組織自身優勢,扎實推進“一縣一品”工程,創建了“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公益集市”“紅領之家”等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黨建品牌。在善園等地建立開放式組織生活基地,打造善益堂、善學堂等黨建陣地,多措并舉推動黨員志愿服務常態化。
“精品工程”力促線上成景。建成全省首個社會組織黨建指導中心——寧波社會組織黨建指導中心,成立全省第一家社會組織學院——寧波(象山)社會組織學院,持續升級以寧波(鄞州)社會組織創新園、寧波(海曙)公益一條街、寧波(象山)社會組織學院為代表的“一園一街一院”品牌線,不斷挖掘更加豐富的功能載體。如依托寧波(鄞州)社會組織創新園組織舉辦社會組織公益創業項目展示交流會,集中展示42個創業創新項目,充分發揮創新園資源對接職能,探索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公益項目發展新路徑。
“優質工程”力促面上開花。精耕細作“黨員公益日”“公益項目設計大賽”等黨建工作優質工程,著力打造全省領先、具有寧波辨識度的社會組織黨建特色品牌。“寧波市社會組織黨員公益日”已連續舉辦四年,先后有萬余家社會組織黨組織積極響應,服務群眾5.5萬余人次,形成黨建引領社會組織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特色品牌。“寧波市公益項目設計大賽”作為我市黨建引領公益服務的創新之舉,已連續舉辦九屆,累計輸出公益項目1600多個,在省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大影響力。
責任編輯:謝 霞1C9D0AB4-AA52-4508-985D-32F701C538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