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建洪?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四川省老年醫學會耳鼻喉專委會常委,四川省民間特色診療技術專委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專委會嗓音學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喉專委會變態反應學會委員。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耳鼻咽喉科常見病,尤其對成人和兒童鼾癥,耳鳴,耳聾,鼻竇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咽喉炎,聲帶息肉等有豐富臨床經驗。
炎炎夏日,是各種小飛蟲狂歡的季節,空氣中散發著戀愛的酸臭味,它們也是想找個小角落躲起來竊竊私語,對小飛蟲來說,隱秘潮濕還散發著誘“蟲”的脂肪酸香味的外耳道似乎是一個不錯的去處呢。
很多人都遇到過蟲子進入耳道的情況,它造成的不適往往非常令人困擾,也會讓人十分緊張:“蟲子會不會在我耳朵里面安家呀?”其實這種問題在傳統中醫典籍中也有記載,比如《肘后備急方》第六卷中載有“百蟲入耳”“蛐蜓入耳”“耳中有物”等, 《太平圣惠方》中載有“飛蛾入耳”“蚊蟲入耳”等。
通常,小而無刺激性、未觸及鼓膜的非生物性異物多不引起癥狀;較大異物阻塞外耳道或累及鼓膜可引起耳悶、耳痛、耳鳴、聽力下降,嚴重者可導致外耳道炎、外耳道血腫或鼓膜穿孔。
蟲子導致的異物入耳,主要發生在外耳道部分。那么外耳道的整體結構是什么樣子呢?必須明確,外耳道其實是一個“死胡同”,外耳道的盡頭是鼓膜,鼓膜分隔著鼓室與外耳道。鼓膜為薄而半透明的膜,呈斜位,常為橢圓形,上部較下部略寬,這層薄膜也是人體感受外界聲音的重要結構。
成年人中耳與外耳道底約呈55度,嬰幼兒相對更水平位一些。所以在檢查外耳道情況的時候,通常檢查手法是成人將耳廓向后上方拉伸,嬰幼兒后下方拉伸。
耳鼻喉科的醫生經常能看到千奇百怪的外耳道異物,但總體上,外耳道異物可以分為3種類型。
動物類異物:主要指一些昆蟲或體積比較小的動物,包括蚊蠅、蟑螂、飛蛾、螞蟻、水蛭等;家中最常見的可能進入耳道的小生物為蜘蛛、蟑螂、蚊蠅。
植物類異物:包括谷物類、豆類、小果核等;有時候孩子在玩耍中可能因為好奇、不慎,將植物的種子或果實放入耳中。成年人通常不會主動放入植物類的異物,但是仍偶有發生植物類異物入耳。比如有人誤操作將耳穴埋籽所用的王不留行籽落入耳中,也有人因為含有決明子等細小種子類中藥材的枕頭、藥包破碎而造成異物入耳。
非生物類異物:包括小石頭、沙粒、鐵屑、木屑等。
一旦發生異物入耳,很多人會感到明顯的不適,會選擇棉簽、發卡或是專門的掏耳設備,想將異物掏出來。須注意, 對于外耳道異物,可不是單純掏耳朵那么簡單,一定不能盲目掏耳,一不小心就會損傷鼓膜或中耳。
遇到動物類異物入耳,尤其是小生物在耳道中活動,可能會造成明顯的疼痛、癢或讓人感到巨大的噪聲,此時需要保持冷靜。可以向外耳道滴入兩滴植物油,因為油能夠包裹著小蟲,使蟲體失去活動能力,防止它進一步損傷外耳道黏膜或者鼓膜。確認蟲體失去活動能力后,再用鑷子取出,或用生理鹽水沖洗外耳道,但必須要確保鼓膜無損穿孔。
另一種方法是誘導法。很多昆蟲都有趨光性,同時耳道對于昆蟲來說也不是一個很舒適的環境,所以可以用手電筒照射耳道,有一定概率會引導昆蟲離開。這一方法在傳統中醫典籍中就曾有記載,當時的方法是在暗室中以亮光貼近耳部,利用趨光性將蟲誘出。
出現昆蟲入耳時,切忌盲目掏耳,一方面可能刺激、驅趕昆蟲,可能造成更大的耳道損傷,或是進入更深的耳道損傷鼓膜;另一方面如果掏耳時破壞了蟲體,蟲體流出的體液、分泌物可能會引起耳道炎癥或者化學系損傷。
如果進入耳道的是固體異物,可以首先試著將患耳側朝向地面,往下拉耳朵,用同側腳在地上跳數下,有利于異物掉出。如果無法掉出,還是需要去醫院尋求專業處理。
在耳鼻喉科中,醫生可以使用專門的叮嚀鉤或者異物鉤,直接取出異物;也有專門的負壓吸引設備,用于吸出易變性較小的異物。如果還有難以清除或是較為破碎的異物,則可用溫生理鹽水沖洗外耳道,為患者的耳朵做一次大掃除,但是這種方法對于有鼓膜穿孔、外耳道炎癥的患者禁用。如果進入耳道的物質為遇水會發生反應的化學物質,也不能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所以,如果難以明確進入外耳道物質的性質,不建議自行盲目沖洗。
異物入耳后,第一時間多由患者自行處理或是親人朋友幫助處理,但如果出現下面這些情況,還是建議盡快就醫,尋求專業的幫助。
1.對于不確定是否存在耳內異物的患者,應在耳鼻喉科確診后處理。
2.異物入耳后,自己嘗試取出但失敗,應去醫院請醫生取出。
3.若異物取出后耳部仍有明顯不適,如出現耳痛或流膿,多為異物操作損傷外耳道或鼓膜并繼發感染所致,應立即就醫。
4.無法辨別進入耳道的異物種類,也建議就醫處理。
大家一定不能對異物入耳掉以輕心。不管是小蟲子還是小黃豆,如果進了外耳道,一定要及時處理,不要不管不顧,更不要自行盲目挖取,以免損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或將異物推向深處。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防范,注意居室環境的除蟲滅蟲,外出尤其是進入野外露營時注意驅蟲,如果需要在自然水體中作業也需要保護好耳部。
(編輯? ? 車? ?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