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超
去年底,莊女士(化名)因早期“宮頸癌”在浙江省腫瘤醫院做了子宮頸廣泛切除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后身體恢復也挺好,可是唯獨導尿管一直沒有拔掉,出門都要隨身掛著一個尿袋,非常不便。為了拔掉導尿管,莊女士幾乎每兩周都要坐車來醫院,可是每次拔完尿管后,常常解不出小便,用盡力氣也只能勉強解出點滴來,只好又重新留置了導尿管。近日,莊女士為了拔除導尿管又一次來到醫院,不過這次,她接受了針灸治療。
與莊女士同一時間就診的另一個患者呂女士(化名),同樣也是飽受小便解不出來的折磨。呂女士今年45歲,今年年初在醫院全麻下做子宮及雙側輸卵管卵巢廣泛切除術,由于手術范圍比較大,術后輔助放療就做了27次,身體各方面都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但也是唯獨尿管拔除不掉,整個人非常焦慮,這次也是采用了針灸治療。
這兩位患者都是因術后尿潴留問題來就診,中醫將這類疾病稱為“癃閉”。醫生根據她們的病情,確定了針灸治療的方案,即采用溫針灸和電針相結合的方法,先于患者小腹部的幾個穴位采用溫針灸療法,隨后患者腰骶部的穴位采用電針刺激,每次治療大約40分鐘,每天治療1次。莊女士前后共針灸治療了8次,成功拔掉了導尿管,而呂女士治療了6次,也順利拔掉了導尿管,恢復了正常。
尿潴留通常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分為急性和慢性,而根據其病因又可分為動力性梗阻、機械性梗阻以及藥物性梗阻。
●動力性梗阻主要是由于排尿動力障礙所致的,常見原因為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病變,如脊髓或馬尾損傷、腫瘤,盆腔手術損傷支配膀胱的神經等,造成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像莊女士和呂女士,都是因婦科腫瘤手術后,盆腔內支配膀胱功能的神經功能性受損所致。對于此種類型尿潴留,針灸效果也最為有效。
●機械性梗阻主要是由于各類器質性病變造成尿道或膀胱出口的狹窄,簡單而言就是小便的通道被堵住了,像尿道內異物、結石、腫瘤、損傷、狹窄以及先天性尿道畸形等;而膀胱頸梗阻性病變有膀胱頸攣縮、纖維化、腫瘤、急性前列腺炎或膿腫、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腫瘤等。此外,盆腔腫瘤、妊娠的子宮等也可能會引起尿潴留。但對于這類的尿潴留,一般不建議采用針灸治療,一般以手術治療原發病為主。治愈了原發病,相應的尿潴留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藥物性梗阻,如阿托品、普魯本辛、東莨菪堿等松弛平滑肌的藥物偶爾可引起尿潴留,相對少見,一般采用藥物治療。
殘余尿是指排尿后膀胱內仍有殘余尿量,正常人無殘余尿或極少,一般認為殘余尿小于10毫升為正常。如果殘余尿量過多,長期貯存于膀胱內,容易導致膀胱內感染,甚至炎癥上行引起腎臟疾患,嚴重危害健康。檢測殘余尿的方法有直接測定法和間接測定法,直接測定法是通過尿道插管的辦法回抽殘余尿,并進行測定,患者在進行導尿插管時會有殘余尿流出至尿袋,這種方法也相當于直接測定了參與殘余尿量。目前醫院內檢測最常用的是采用B超間接測定,操作相對簡便,不會造成感染或其他傷害。
術后拔除尿管的標準一般是殘余尿量小于50毫升,但有些醫院也會對殘余尿小于100毫升的患者嘗試拔除尿管。患者剛拔除尿管的幾天可能還會有小便澀行不暢等癥狀,可于小腹部和腰骶部熱敷,用腹腔壓力以幫助排尿。若小便持續難解,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尿潴留是一種不能耽誤的急癥,首先考慮方案為尿液引流,即留置尿管,這是對長期、慢性、難以解決的尿潴留最基本的處理方式。
對于神經源性尿潴留,醫生建議采用針灸治療,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若留置尿管超過6個月時間后,往往難以治愈。對于留置尿管時間較久者,可在針灸治療的同時結合間歇性導尿法。間歇性導尿是近年來幫助解決尿潴留的有效方法,但對患者本人或家屬要求較高,是由患者本人或者家屬進行導尿操作,在整個導尿過程中要注意無菌操作,若操作不當容易引起尿道破損或感染。若采用間歇性導尿法,需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飲水計劃,每天的導尿間隔時間及導尿次數形成規律。
此外,在留置尿管時,患者可按時夾閉尿管,鍛煉膀胱功能,防止留置尿管時間過久而導致膀胱功能障礙。若患者在剛剛拔除尿管后,小便還不是特別通暢時,可在腹部及腰骶部按摩熱敷,緩解尿道括約肌緊張痙攣,增加逼尿肌功能,幫助排尿恢復。
●患者每次留置尿管時間不宜超過2周,長時間不更換尿管容易感染,繼發其他疾病,后期更難恢復。
●保持局部清潔,尤其是尿道口局部,防止發生感染。
●時刻注意尿袋尿量,防止尿量過多造成尿袋破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若尿袋已經破損,需及時更換。
●留置尿管期間,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尿管脫出,造成其他問題。
●若尿袋中小便有血液或顏色發紅,及時去醫院就診,檢查尿常規等。
●患者平時保持心態平穩,盡量避免因尿管沒拔掉出現負面情緒。若過于焦慮緊張,拔尿管時更難解出小便。放松心情,正常面對,若連續兩三次都沒能拔尿管成功,積極尋求針灸、間歇性導尿等方法治療。
編輯/胡軼超3E2CBCE2-9983-45AE-B65C-CD737714D6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