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袁女士(化名)退休后很少外出活動,喜歡整天“宅”在家里上上網、玩玩手機、看看電視。
兩個多月前,她在陽臺收衣服時不慎滑倒,當時就感到腰部劇痛、無法動彈。聞訊趕來的老伴立即把她送到附近某中醫骨傷科就診。
醫生診斷為腰椎骨折,建議她回家平躺靜養,并提醒她存在骨質疏松,平時要注意多補鈣。
袁女士一聽得了骨質疏松,便開始上網查找治療骨質疏松的“秘方”。網上說“吃啥補啥”,多喝骨頭湯能治療骨質疏松。
袁女士一想,這個辦法有道理呀,而且不用再去醫院配藥,便讓女兒一大早去菜市場買來豬筒骨,用家常燉煮方式煲骨頭湯喝。
誰知袁女士中餐三大碗骨頭湯喝下去,下午就開始腹瀉,直到當天晚上九點多才漸漸止住。
“都是些新鮮的豬筒骨,煲湯方式也沒問題,怎么就吃壞肚子了呢?”袁女士一臉愁容。
在女兒的陪同下,袁女士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骨質疏松診療中心就診,接診的邊平達主任醫師一聽就知道了問題所在。
他告訴袁女士,喝了骨頭湯后出現腹瀉,主要是因為骨頭湯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而女性在絕經后由于消化腺(尤其是胰腺)結構退化,消化酶分泌功能下降,加上腸道吸收功能減弱,導致大量脂肪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從而出現“脂肪瀉”。
不僅如此,絕經后女性長期過量服用骨頭湯,還容易誘發高脂血癥,這是因為絕經后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低下,肝臟分解膽固醇的能力明顯下降。而高脂血癥不僅會導致血管硬化,誘發冠心病,而且還會加速骨質疏松進程。
“自己想當然地‘吃啥補啥,會吃出大問題的,骨質疏松還是需要來醫院接受正規治療。”醫生對袁女士耐心地解釋道。
曾有媒體在節目中做過一個小實驗。用家常燉煮的方法,熬了兩鍋骨頭湯,一鍋用清湯熬,另一鍋在清湯里加了點醋,兩鍋湯都熬足兩小時。檢測后發現,100克骨頭湯中僅含鈣2.2毫克(等量自來水中含鈣1.4毫克),在加醋的骨頭湯中含鈣也只有16.4毫克。這是因為,盡管骨頭中鈣的含量很豐富,但主要以羥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在水中的溶解度極低。
絕經后女性一般每日需要補鈣1000毫克,但從正常飲食中僅能攝取大約400毫克鈣。以每日再補充600毫克鈣為例,每碗盛1斤(約500毫升),如果喝未加醋的骨頭湯,就要喝55碗,即使喝了加醋的骨頭湯,也至少要喝7碗!
醫生建議,“想要食補可以選擇喝牛奶,牛奶含鈣豐富且吸收利用率高,鈣和磷的比例也合適,是膳食中鈣的最佳來源。一般來說,每天喝200毫升牛奶約可補充240毫克的鈣,每天喝1斤(500毫升)即可滿足全天鈣的需求量。”
當然,針對袁女士目前的骨質疏松情況,單靠喝牛奶是不夠的,因此,袁女士還需要在服用鈣片、維生素D的基礎上,接受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幸運的是,袁女士在服藥兩個月后,復查情況好轉,腰部疼痛已基本消失。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增齡相關的疾病,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2018年中國疾控中心聯合中華醫學會,對全國2萬余人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在50歲以上人群中,男性骨質疏松患病率為6.0%、女性為32.1%。
中老年人的骨量丟失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因而其早期癥狀十分隱匿,即使出現了腰酸背痛和身高縮短,很多人也誤認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因而多數患者是直到骨折后才引起重視,所以骨質疏松癥又被稱為“靜悄悄的流行病”。
但是骨質疏松癥是可防可治的,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要注重骨質疏松的預防。
●均衡飲食:低鹽、富含鈣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對預防骨質疏松有益。
●適量運動:運動不僅能刺激骨組織,使骨骼更強壯,而且有助于改善平衡功能,減少跌倒風險。
●多曬太陽:接受日光照射,有助于皮膚合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的吸收。正常人平均每天需要接受20分鐘左右的戶外陽光。
●及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永遠不會嫌早,盡早去醫院接受規范的檢查和治療,有助于緩解骨痛、降低骨折風險、提高生活質量。
編輯/孫蓓紅9C24E143-2BAE-460D-8C58-FABBD0E48C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