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慧,丁強強,張 書,張曉慧
(1.阜陽市農業科學院 安徽阜陽 236065; 2.安徽省農業科學院 合肥 230041)
西藍花(var.)又稱綠花菜、青花菜等,屬十字花科甘藍的一個變種,其口感佳,且富含蘿卜硫苷、蛋白質、維生素C 等物質,因而有“蔬菜皇冠”之稱。西藍花起源于地中海,近年來在中國的栽培面積快速增長。目前,西藍花種植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的優勢產業之一,其面積約占全球的30%。但在栽培過程中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即我國所使用的95%以上的西藍花種子主要從日本、荷蘭等國家進口。這個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掌握的西藍花種質材料較少,且這些材料間遺傳多樣性較低,難以育成有突破性的品種。因此,創制優異種質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環節。
誘變是植物獲得新基因和新性狀的手段之一,不僅比自然變異頻率大、突變類型多,還可避免轉基因帶來的安全隱患問題。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 sulfonate,EMS)是一種不會造成染色體畸變,又可以誘導點突變的化學誘變劑。目前,EMS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蘿卜、玉米、馬鈴薯、大豆、小麥和水稻等作物的誘變育種。迄今,關于西藍花的研究多是在營養價值、栽培技術和采后貯藏等方面,關于EMS 誘變西藍花種子的研究還未見報道。因此,筆者利用不同EMS 含量(,后同)與誘變時長組合處理西藍花種子,并統計分析種子發芽情況與M1 的表型變化情況,以此探究西藍花種子EMS 誘變的適宜條件,為后續利用EMS 誘變技術創制西藍花種質資源提供參考。
試驗所使用的材料為耐寒優秀西藍花雜交一代種子,來自日本坂田公司(SAKATA)。
1.2.1 種子處理與發芽試驗 發芽試驗于2020 年8月下旬在阜陽市農業科學院科技園區連棟溫室中進行,期間日均氣溫為28 ℃,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設置6 個EMS 含量梯度(0、0.2%、0.4%、0.6%、0.8%、1.0%)與3 個誘變時長(4、8、12 h)不同組合處理西藍花種子,每個處理3 次重復,每次重復50 粒。不同梯度的EMS 溶液使用含量0.1 mol·L、pH=7.0 的磷酸緩沖液作為溶劑進行配制。處理的具體方法為:每個處理的種子(150 粒)分別放在濾袋中,在水中浸泡14 h 進行預處理,使其吸水萌動,然后吸去種子表面水分再進行不同組合的EMS 處理。處理后的種子用流水沖洗2 h,取出輕微晾曬后播種在草炭土中。以后每3 d 觀察并記錄1 次西藍花種子發芽情況,且以0 梯度的EMS處理作為對照組進行統計分析。
1.2.2 觀察M1 植株表型變異情況 2020 年9 月27 日,苗齡30 d 左右時,以行距60 cm、株距40 cm定植于普通塑料大棚中。以梯度為0 的EMS 處理的表型為對照,主要觀察記錄M1 植株表型及花球表型變異情況,包括葉形、葉色、植株分枝、花球大小、花球顏色、蕾粒大小等。
1.2.3 統計相關的指標 發芽率/%=播后15 d 發芽種子數/種子總數×100;相對發芽率/%=處理組的發芽率/對照組的發芽率×100;相對致死率/%=(1-相對發芽率)×100;成苗率/%=成苗株數/種子總數×100;變異率/%= 變異株數/總成苗株數×100。
采用Excel 2016 和SPSS 22.0 進行試驗數據的處理分析,采用Excel 及Origin 7.5 進行繪圖。
由圖1 可以看出,與對照相似,低含量(0.2%和0.4%)的EMS 處理4、8、12 h 后,種子發芽基本在播后6 d 完成,且集中在播后3 d。處理時間4 h 時,當EMS 含量為0.6%時,種子發芽在播后6 d 基本完成,集中在前3 d;EMS 含量為0.8%時,種子發芽在播后6 d 基本完成,但1~3 d 種子發芽量與4~6 d較為接近;EMS 含量為1.0%時,種子發芽在播后9 d基本完成,且4~6 d 種子發芽數最多。8、12 h 與0.6%、0.8%、1.0%EMS 的組合處理中,種子發芽在播后9 d 基本完成,除0.6%和0.8%處理8 h 的1~3 d種子發芽量與4~6 d 較為接近外,其他組合處理的種子發芽量集中在4~6 d。說明較低含量的EMS溶液和較短的誘變時間對西藍花種子發芽完成時間、發芽高峰期影響較小,較高含量(0.6%、0.8%和1.0%)的EMS 處理時間較長(8 、12 h)會導致西藍花種子發芽完成時間、發芽高峰期明顯推遲。

圖1 不同含量EMS 處理后西藍花種子的發芽動態
由圖2 可以看出,除0.4%EMS+12 h 處理組合以外,較低含量的EMS(0.2%和0.4%)處理4 h、8 h和12 h 種子的發芽率和相對發芽率均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組合之間差異也不顯著,發芽率和相對發芽率均在90%以上。使用0.6%的EMS 時,種子的發芽率、相對發芽率和相對致死率在處理4 h時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但在處理8 h、12 h 時發芽率和相對發芽率顯著下降,不同的處理時間之間差異顯著。使用更高含量的EMS(0.8%和1.0%)時,處理4 h、8 h 和12 h 均與對照差異顯著,而且同含量下不同時間處理也差異顯著,均表現為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種子發芽率、相對發芽率顯著下降,相對致死率顯著上升。從圖2 也可以看出,EMS 含量越高或處理時間越長,西藍花種子發芽數就越少,1.0%EMS 處理12 h 后的種子發芽極少。綜上可知,隨著EMS 含量及處理時間的增加會導致西藍花種子的發芽率和相對發芽率下降,相對致死率上升。

圖2 不同含量EMS 處理對西藍花種子發芽率、相對發芽率和相對致死率的影響
由表1 可知,EMS 處理的含量和時間對西藍花種子的發芽率影響均極顯著,兩者皆為影響西藍花種子發芽的主要因素,同時EMS 含量和處理時間的交互作用對西藍花種子發芽的影響也極顯著。因此,在使用EMS 對西藍花種子進行誘變時,應綜合考慮EMS 誘變含量和誘變時間。

表1 不同EMS 含量和誘變時間處理的西藍花種子發芽率的方差分析
由圖3 可知,誘變處理的西藍花M1 植株整體長勢明顯弱于對照,且表現出整株變異、某一器官變異和某器官的一部分變異。西藍花M1 表型變異主要集中在葉片和花球上,如葉片變圓、葉片皺縮卷曲、葉片部分(或邊緣)黃化或白化或黃綠化、花球顏色嵌合體、花球鵝黃色、花蕾變細小、花球小葉皺縮、花球變小、花莖黃化、花朵顏色變淺等,還有少數的植株變異,如分枝性變強、生長點畸變等。

圖3 不同含量EMS 處理后西藍花M1 植株田間表現
由表2 可知,隨EMS 處理含量的增加或者處理時間的延長,總表型變異率呈增加趨勢,成苗率呈下降趨勢。1.0%EMS+12 h 處理下表型變異率高達80.00%,但成苗率僅有6.67%,且主要是畸變。EMS 處理時間為8 h 的組合,得到的表型變異類型較多,包括花蕾細小、花球顏色變異、葉片顏色變異等。花球是西藍花最重要的經濟性狀,花球的誘變結果尤為重要。0.4%+8 h、0.6%+8 h、0.8%+8 h 和0.4%+12 h EMS 組合處理出現花蕾細小變異株分別為1、1、2、1 棵。0.4%+8 h、0.6%+8 h、0.8%+8 h、0.6%+12 h、0.6%+4 h 和0.8%+4 h EMS 組合處理出現花球顏色嵌合體變異株分別為1、4、1、2、3、3 棵,0.2%+8 h 處理組合誘導1 株西藍花整個花球變為鵝黃色。總體上,0.6%+8 h、0.8%+8 h 兩個EMS 處理得到的植株中花蕾細小、花球顏色變異比例較高,畸變比例中等。

表2 不同含量EMS 處理后西藍花表型變異分析
EMS 處理是一種常用的誘變手段,不同作物或同種作物的不同器官對EMS 誘變劑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相應的適宜誘變條件也不同。在進行EMS 誘變時,大白菜種子的適宜條件為0.4%~0.6%EMS 處理4 h,而大白菜花粉的適宜條件則為0.15%EMS 處理45~60 min。與楊楠等、李林章等及薛紅霞的研究結果一致,隨著EMS 含量的增加及誘變時間的延長,西藍花種子的發芽率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的浸泡阻礙了種子的正常呼吸代謝過程,而高含量的誘變劑則產生毒害作用,從而抑制了種子萌發。本試驗結果顯示,EMS 含量、誘變時間以及兩者的交互作用均對西藍花種子發芽率產生極顯著的影響。因此,在對西藍花種子進行EMS 誘變時應綜合考慮EMS 誘變含量和誘變時間。
適宜的誘變條件應同時滿足較低的生理損傷和較高的突變頻率,一般以造成半致死率的條件作為適宜誘變條件。前人報道中分別將發芽率、相對發芽率、花粉活力、相對成苗率等指標的半致死劑量作為最佳條件。在本試驗中,EMS 含量為1.0%時,處理8 h 和12 h 的成苗率都非常低,且M1畸變株占比大。這可能是EMS 含量較高,造成種子內部生理性損傷較大,導致發芽率和成苗率低,不宜作為EMS 誘導西藍花種子的適宜條件。其他誘變條件,如0.2%+8 h 處理出現鵝黃色花球,0.4%+8 h、0.6%+8 h、0.8%+8 h 處理出現花球顏色嵌合體和花蕾變細小,在以后的相關研究中可被利用,但這些組合中EMS 含量較低或處理時間較短,種子損傷較小,發芽率和成苗率較高,在M1 篩選過程中工作量較大。0.8%EMS 處理12 h,西藍花種子的相對致死率為59.78%,但成苗率僅為30%,且突變體中主要是畸變株(占比96.88%),也不是最佳的EMS 誘變條件。值得注意的是,0.6%+12 h 組合處理的西藍花種子成苗率為50%,得到的M1 表型包含多種變異,包括花球嵌合體、葉色及葉形變異等。據徐美隆報道,EMS 誘導麗格海棠的變異株系中35%~45%變異株系為嵌合體,且其中一些嵌合體變異性狀可以穩定遺傳。因此,0.6%+12 h 組合處理西藍花獲得的變異性狀也有可能穩定遺傳,具有利用價值。
綜上所述,根據西藍花M1 變異率和成活率綜合考慮,以50%成苗率作為半致死劑量,0.6%+12 h的EMS 處理組合可初步作為西藍花種子的適宜誘變條件。本試驗結果可為開展西藍花EMS 誘變育種相關研究工作提供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