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7歲的陳阿姨在一年前突然出現反酸、燒心(胃灼熱)癥狀,站立時反應不大,偶爾有惡心感,但平臥時癥狀明顯,在醫院完善24小時pH監測(診斷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檢查方法)及食管測壓后,被確診為食管裂孔疝。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寧波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陳曉崗團隊為陳阿姨進行了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無張力修補術。術中發現其三分之二的胃及部分結腸經食管裂孔疝入胸腔。醫生在腹腔鏡下仔細地將胃及結腸重新還納入腹腔并對食管裂孔處給予補片修補。
術后,陳阿姨自我感覺良好并對手術非常滿意,終于露出了家人們期盼已久的笑顏,在病房進行了后續治療后順利康復出院。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眾所周知,人的生存需要呼吸,而呼吸的完成少不了肌肉的參與。在人體的胸腔與腹腔之間有一塊重要的肌肉 ,隨著它的收縮和放松,就能完成一個完整的呼吸動作,我們稱它為 “膈”,也叫作膈肌。
在膈肌的中央有一個裂孔,由于食管要穿過此裂孔下行與胃連接,因此此裂孔被稱為食管裂孔。而疝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在腹腔內壓力增大或者食管裂孔周圍結構過于松弛的情況下,腹腔內的臟器(大多情況下是胃)可以通過食管裂孔進入胸腔,由此在醫學上形成了“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的癥狀
大多數食管裂孔疝患者表現為胃食管反流病癥狀,包括胃灼熱、反酸、噯氣、胸痛、吐酸水等。
有時患者還會出現一些不典型表現,如陣發性咳嗽、聲音嘶啞、喉頭異物感等。嚴重者還會出現哮喘、吸入性肺炎,以及與進食或睡眠有關的頑固性咳嗽、憋喘,嚴重時可發生暈厥。
食管裂孔疝怎么治療?
目前對于食管裂孔疝的治療,主要包括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兩大類。
內科治療的主要原則是消除疝形成的因素,控制胃食管反流,促進食管排空以及緩和或減少胃酸的分泌。治療的藥物主要包括抑酸藥、胃黏膜保護藥和促胃動力藥。但是對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內科治療治標不治本,僅能從癥狀上緩解患者的痛苦。
為此,手術治療是唯一能夠復位疝囊、修復解剖功能的方法。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可在狹小空間操作等優勢,逐漸成為治療食管裂孔疝的首選術式。A8069DD1-F96D-498C-91E1-15E7028056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