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7日,在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諾爾馬克宣布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為: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和天野浩以及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新型高效、環境友好型光源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發明的高效藍色發光二極管(LED)帶來了明亮而節能的白色光源”。
1954年5月22日,中村修二出生于日本愛媛縣伊方町普通漁民家庭,考試能力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學德島大學。但他動手能力非常強:上午調儀器,下午做實驗;自學能力非常強:對物理學具有深刻的理解。他讀的德島大學甚至沒有物理系,完全是靠自學。畢業后為了方便照顧大學時代出生的孩子,放棄了電信企業京瓷集團,進入了就近的日亞化學工業公司。
1993年,中村修二在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Nichia Corporation)就職期間,基于GaN開發了高亮度藍色LED,從而廣為人知。當時,開發一種藍色LED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此前的20年間只有紅色和綠色LED。
1995年,藍光LED已基本成熟,他轉向研發了藍色激光二極管。1997年,他又開發出了紫外LED。中村夜以繼日的工作已經把自己變成了LED狂人,也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從1994年到2010年,日亞從中獲利大約1兆2086億日元(約109.87億美元),另外其他公司從日亞獲得專利使用許可之后,日亞能從中得到20%的專利使用費,這個利潤無可估量。然而按照日本傳統,員工必須為公司犧牲一切,科學家做再多貢獻也和普通員工無異。公司作為獎勵,只支付給他兩萬日元的獎勵,按當時匯率只有200美元。一番掙扎之后,中村于1999年決定跳槽,接受了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校長的強力邀請,來到美國當了教授。圣巴巴拉校長楊祖佑自身就是美國工程院院士,了解科學家最看重什么,于是他親自飛到日本拜訪中村,并承諾為他搭建一個從設備到團隊都完善的平臺。他后來回憶說:“當我們飛到日本時,發現中村修二在地下室做實驗,職位只是一個技術員,我知道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為他配備了研究團隊,甚至讓團隊的研究人員都到日本工作一年,學習日語,為他營造一種日本文化環境,讓他能愉快的待在大學里。”為了一個人才組建一個團隊,并讓這個團隊都學習日本文化,這種誠意,誰能不被感動。與此同時,日亞公司試圖以6000萬日元買斷中村發明未果后,起訴中村泄露公司機密。中村也不甘示弱,2001年中村修二將日亞告上法庭,要求賠償200億日元,這一官司在日本轟動一時,被稱為“奴隸的戰爭”,引發了整個日本社會的關注。2005年東京高等法院裁定日亞支付中村修二8億4000萬日元,雙方和解。
中村修二發明的藍色發光二極管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該發明被稱為世紀發明,該項技術曾被認為是20世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村修二曾獲日本創日獎、美國本杰明富蘭克林會獎是化合物半導體先鋒獎、世界科技獎、芬蘭千禧技術大獎、全球創新領袖獎、光學媒體全球性行業大獎、圣巴巴拉地區商會創新大獎、日本科學應州物理學杰出論文獎、四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科研類)等36項殊榮。他共獲得100多項專利,并發表了200多篇論文。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