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方
(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基于國內外城市群體發展的理論研究結果和具體實踐發現,城市群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主要集中在城市群發展的方向、關鍵領域和具體評價指標項目上。借鑒國內外城市群發展模式的經驗,建立區域基礎設施、產業結構和生態環境三大協調機制的有效運行,已成為長株潭城市群發展的關鍵要素。
1)英國模式。20 世紀初,英國提出田園式城鎮化模式的理念。2007 年,英國啟動了一項全國性的生態城鎮建設計劃。這種創新的城市化建設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促進環境友好,利用技術保護環境,控制碳排放等“城市病”。同時,在城鎮化的總體規劃過程中,英國鼓勵人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的使用。此外,在城鎮化進程中,英國啟動社區模式,對城市垃圾的儲存、收集、處理、分類和再利用進行綜合管理。
2)美國模式。在1931 年前,美國開始計劃建立現代城市的設計標準和模式。其主要特點是環保、節能的智能城鎮化增長模式。這些城鎮化模式主張的核心內涵是創造一種人道、適合步行的生活氛圍。同時,賦予居民歸屬感,保護自然文化資源,建設開發成本和資源配置公平合理。從美國的城鎮化進程中可以看出,美國更加重視采用立法手段來規范城鎮化進程。通過政府主導的模式,美國城鎮化建設正在向環境保護、綠色規劃與發展邁進。
3)日本模式。在促進城市化方面,日本的核心理念是低碳、綠色和環境保護。在供給方面,即相關的產業結構上,政府引導和推廣低碳技術方法。政府鼓勵和提倡人們盡可能選擇低碳的產品和服務,甚至引入綠色消費激勵措施。也就是說,當消費者購買節能環保的產品和服務后,將獲得相應的獎勵。在供給方面的建設領域,日本也采取了低碳環境激勵措施,促進了建筑業的低碳經營。
在促進城市化的進程中,世界各國將根據其自然、社會、科技、歷史、文化的特點,設計和推進既定的政策和目標,建設綠色城鎮化的經驗如下。
1)城鎮化工作目標的設計和制訂具有明顯的具體性、場地性、實用性、清晰度等特點。供給方和需求方根據自身的作用進行安排,積極參與規劃綠色城鎮化的重要舉措。
2)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的特點非常顯著。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得生產力的時代已經過去,綠色、環保、低碳意識和行動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因此,在世界各國城鎮化道路的進程中,這一涉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課題將被視為強制性的項目,也是唯一的選擇。
3)建設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成為國際社會促進城鎮化進程的重要經驗之一。國內外實踐證明,合法化是政府和人民共同推進城鎮化進程的必要條件。如果失去法律保護,難以實現城市化建設的社會進步和發展目標。
在城鎮化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構建相關專業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已成為重要內容。
首先是評價城市群發展方向,然后是評價對應城市群發展方向中的關鍵領域的因素,最后評價對應城市群體發展關鍵領域的具體指標,如表1。

表1 以城市群體發展為評價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結合城市群體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增進社會發展綠色化、經濟系統綠色增長和自然系統綠色財富為目的,統計長株潭城市群綠色城鎮化發展水平措施,如表2。
由表1 和表2 中可以得到指標因子權重和相應的模糊判斷矩陣,從而對長株潭城市群發展評價指標進行綜合確定。采用模糊相乘法計算指標權重W矩陣和模糊矩陣R,得到指標評價值,計算公式如下。

表2 長株潭城市群綠色發展水平措施

然后設定評價領域等于評價指標的模糊矩陣。得到綜合測定結果,公式如下。

上述測量公式中的d表示評價指標服從于標準,則可以認為評價指數屬于相應的級評論,即評價結果,計算公式如下。

長株潭城市群的發展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測度值不是很高,低于0.5。因此,該區域仍處于快速發展的初級階段。從城市群發展規律來看,長株潭城市群城市密度、鐵路網建設密度、外商直接投資強度等因素仍處于發展階段。第二產業在GDP 中的比例表示這兩個階段的測度值大于0。由于在成熟指標范圍內沒有測量值,所以長株潭城市群的成熟階段測度值為0。
通過對長株潭城市群發展評價,發現該地區仍處于較早的發展階段。雖然我國沿海地區城市群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城市群概念下的協同機制建設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長株潭城市群在協調機制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總體評價方面仍處于初級水平。對此,提出以下深入發展的建議。
盡管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強勁,但國外和國內的行政區劃以及管轄權的現實仍將在短時間內發揮相應作用。不同區域行政管轄權的生產關系模式仍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各區域間生產力協調發展的過程和質量。因此,區域之間的協同作用發展取決于區域主導轄區的協同作用程度。在各地區主要行政部門協調發展城市群的基礎上,需要重新引入協調一致的工作機制,制訂相應的權力、責任、財政協同機制,有效促進城市群的協同發展。
為深入推進長株潭城市群的發展,需要建立由相關城市上級主管部門、長株潭城市群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及相應的日常運作流程和機制組成的權威合作機構。在長株潭城市群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制定長株潭城市群內部的組織管理協議、制度和法律法規,協調解決長株潭城市群協調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區域或部門矛盾和沖突,促進協同發展。
在城市群內,隨著協調發展的進程加快,城市或地區之間必然會發生產業結構沖突。因此,在長株潭城市群的協同發展中,應重點關注產業結構的有機協調。建立長株潭城市群間產業組織,將對協調區域各產業生產資源互補優勢運營要素、產業鏈和產業結構優化發揮重要作用。在運行過程中,一方面,產業組織已成為長株潭城市群產業發展的信息共享平臺。另一方面,產業組織要承擔協調區域間產業平衡發展的功能,實現長株潭城市群整體產業結構布局。在長株潭城市群范圍內,產業組織可以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和協調產業鏈,有效解決各種不協調問題。同時,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這種合作管理產業化可以預測為官方、非政府和半官方模式,用于構建多元化產業結構。在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和產業鏈有序運行的過程中,應努力協調平衡國家與地區、地區與企業、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益。
由國內外城市群發展的經驗可知,特別是在城市群協調發展的初級階段,依靠城市群間產業群的整合和發展,已成為城市群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基本任務。因此,在城市群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即在產業結構一體化和發展的基礎上,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協調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應以產業群為基礎,以市場化資源配置為措施,發揮大型企業群體的整合能力和機制,按照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化經濟模式和法律,深入優化產業結構和相應的配套資源。同時,長株潭城市群的產業結構和以產業群為主的產業鏈中的資源配置,不需要區域行政機構的行政運作,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經營,實現政府與企業的分離。企業作為市場運作的主體,實施集團企業跨區、跨行業甚至自主實施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和模式,為長株潭城市群協同發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從發達國家和我國城市建設及發展經驗來看,隨著經濟規模和質量的快速提高,長株潭城市群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國際化經驗城市化的重要典范。中國創造了“中國速度”的發展奇跡,城鎮化建設能力飛速提升。因此,在深入研究國際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和發展模式已成為一項重要任務。建立和加強城鎮化過程中的法律體系建設、科學專業化評價體系及其運行方法,是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制勝法寶。創造環境和諧、產業結構和諧、基礎設施建設和諧的發展模式,是促進健康城市化發展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