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赫飛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河南省被稱為“中原糧倉”。近10 年來,河南省農業生產一直保持在全國前3 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河南省農業經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農業生產效率大大降低,農產品運輸環節遇阻。隨著我國疫情控制得當,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在2020 年第二季度恢復生產,農業經濟一改頹勢,開始節節攀升。對河南省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影響農業經濟的因素有很多,具有多指標性,因此使用因子分析能直觀地測度其發展水平。以河南省17 個地級市的農業經濟綜合水平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可觀測指標變量進行因子分析,提取出一個或多個公因子,利用公因子來反映現象的總體情況,最后對所提取公因子按權重組成綜合因子并求出總得分,用總得分比較各個地級市的農業發展水平,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
2.2.1 綜合評價指標構建與數據來源
鑒于農業經濟綜合水平評價的復雜性,在參考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選取12 個指標作為指標體系,分別是X(第一產業從業人數)、X(農村住房面積)、X(農林牧漁業總產值)、X(耕地面積)、X(農業機械總動力)、X(農村用電量)、X(農用化肥使用量)、X(農藥使用量)、X(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X(農田水利灌溉面積)、X(農作物播種面積)、X(農村居民消費支出)。
12 個指標數據均來自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或由上述年鑒數據計算所得。
2.2.2 指標解讀
地區農業發展主要取決于當地勞動人口和耕種土地的面積。因此X、X、X可以作為一個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好與壞的重要參考指標。X、X及X體現了農村居民生活改善的發展程度。農業生產條件也是反映農業經濟實力的重要因素,選取X、X、X、X、X、X作為參考。
利用SPSS 26.0 統計分析軟件,對原始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原始指標數據的相關系數矩陣特征值與貢獻率,提取載荷平方和,最后旋轉載荷平方和。根據特征值大于1 和累計貢獻率大于75%的原則,由表1 可以看出,最終選取前兩個主成分作為公因子。

表1 總方差解釋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初始因子載荷,對河南省17 個地級市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從原始變量中提取兩個公因子,其方差貢獻率分別為68.145%和17.367%,因為二者累積貢獻率大于80%,表明提取的這兩個公因子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可以充分反映原始的信息量。
為了使得公因子解釋更加清晰,采用旋轉成分矩陣,經凱撒正態化和最大方差法提取因子。公因子包含的指標為X、X、X、X、X、X、X、X、X,這些指標都與農業中種植業發展有關,因此公因子命名為種植業發展因子。公因子包含指標X、X、X,這3 個指標代表了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水平,所以將公因子命名為農民生活條件因子。
為了更合理地解釋河南省各個地級市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線性組合需要捕捉更令人滿意的共同公因子。將采用正態化最大方差法用于最大化旋轉因子加載矩陣,對選取的河南省17 個地級市分別計算出其種植業發展因子、農民生活條件因子的實際得分,并將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計算農業發展水平的權重系數,最終計算出農業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計算公式如下,最終得分排名結果如表2 所示。

3.3.1 第一公因子得分
種植業發展因子是占貢獻率最高的因子,占68.145%,說明種植業發展因子是體現河南省17 個地級市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種植業發展因子得分中,南陽市、周口市、駐馬店市、商丘市得分比較高,均大于1,明顯高于其他地級市。表明南陽市、周口市等4 個市的種植業發展比較優異,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方面相較于其他市更為成熟。反觀鶴壁市、三門峽市等地區得分偏低,得分下降到-1 分左右。
3.3.2 第二公因子得分
農民生活條件因子所占貢獻率為17.367%,重要程度方面次于公因子。由近年國家出臺的政策不難看出,政府依然把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作為重點。由此來看,農村生活條件同樣是衡量河南省17 個地級市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農村生活條件因子得分中,鄭州市領跑整個河南省,得分遠超過其他市,表明鄭州市的農民生活條件更加優越,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在河南省中處于較高水平。濮陽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和鶴壁市得分較低,可以看出當地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相比鄭州市、新鄉市較差。
3.3.3 綜合因子得分
總得分是通過對河南省17 個地級市的得分進行加權和組合來進行計算的,可以基于總體得分對17 個地級市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估。綜合得分前3 名的地級市分別是南陽市、周口市和駐馬店市,說明這3 個地級市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排在河南省前列。從表2 可以看出,這3 個地級市的公因子得分同樣也是前3,表明種植業的發展水平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因為這3 個地區適宜耕種田地較多,并且不斷升級自身農業生產條件和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鄭州市雖然農業種植業發展不算先進,在河南省17 個地級市中的公因子的得分位于倒數第一,但是鄭州市政府大力提升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改善農村居民住房問題,完善農村基礎建設,增加農戶福祉,同樣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因此綜合排名提升。

表2 F1、F2、F 得分情況
利用《2018 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相關數據,運用因子分析從種植業發展水平與農民生活水平兩個方面對河南省17 個地級市的農業經濟發展進行綜合評價。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可知,焦作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和鶴壁市的種植業發展比較落后,具體表現在第一產業從業人數較少,農村耕地面積少,農業機械工具落后,以及綠色農業發展力度不足。因此,這4個市需要科學擴大農業生產面積,增加農業生產用地,增加農業從業人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需要加大農業生產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生產效率。濮陽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和鶴壁市得分偏低,表明這4 個市農民生活水平及農民收入較低。因此,需要政府增加補貼,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幫助農民建立成熟穩定的經濟體制,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從總得分來看,南陽市、周口市和駐馬店市得分相比其他地級市較高,因此河南省其他地級市可以參考這3 個市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對癥下藥,推動自身農業發展。影響農業經濟水平的因素是復雜的,綜合評價結果與指標選取有關,還應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分析,以作出更加合理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