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玥霄
(吉林藝術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1)
長春市D 學校古箏社團的活動時間一般為每周五第八節課,其余時間也允許學生前往活動教室自行練習。活動教室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學生的自主練習,教師在每周五的社團活動時間也能有效檢查一周以來學生的練習情況。但在整學期的活動安排方面應該有更加系統的計劃,比如在開學的前兩周可以安排古箏社團老成員復習學過的樂曲并集中考核,而新成員根據不同的基礎確定不同的目標,其中,有古箏基礎的學生可以直接學習社團已經排練過的曲目,并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尋求老成員的幫助;沒有古箏基礎的學生由指導老師逐個輔導,從古箏基礎指法開始學習。
社團在經過兩周的準備后需進行新曲子的編排與練習,原則上一學期可以排練三首新曲子,也可以視情況增加或減少一首樂曲。在原有的社團活動安排之上仍需每周增加一次社團集體排練。研究發現,該社團可以在周二和周三中午進行分批次的排練活動,這樣能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每學期的任務量。教師在每學期可以組織一到兩次的社團活動展演,讓學生在學習新作品的同時也能體驗到團隊合作表演的樂趣。在學期末,提前一個月進行整學期樂曲的考核,一方面不擠占學生復習其他科目課程的時間,另一方面可以使一學期的訓練成果更直觀地展現在學生與老師面前。
長春市D 學校古箏社團的學生分為三種,其一是已經參加過一年活動的初二學生,其二是有古箏基礎的新入社團的學生,其三是沒有古箏基礎的新入社團的學生,根據這三種不同的情況,筆者建議古箏社團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對于學生來說,古箏基礎練習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基本的彈琴方法、明確基礎訓練是學習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才能使演奏得心應手,為走向藝術道路奠定堅實基礎。
古箏社團集體活動首先需要確定基本功練習的曲目,教師可以選擇樂團的排練曲目中指法較難的部分開展基礎練習,例如《云裳訴》這首樂曲的搖指部分。

譜例1.《云裳訴》搖指
這段搖指占據的篇幅很長,所以需要社團所有學生多加練習,而且在每個學生熟練演奏的同時也要注意合奏的效果,譬如:所有學生的搖指時長是否相同;強弱起伏是否明顯;上下滑音的音準是否保持一致。這些問題都需要多次集體練習與磨合才能解決。在演奏一首新的樂曲之前,為了更好地了解樂曲的旋律線條,學生可以先學習唱譜。為解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不愿意唱譜和視奏慢的問題,教師可以讓社團學生在練習之前集體演唱曲譜。基礎好的學生對于節奏、旋律的把握相對更加準確,在他們的帶領下,所有學生反復練習唱譜,熟悉樂曲旋律,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也可以慢慢跟上。針對古箏零基礎的學生,教師要著重講解相關基礎知識,幫助其練習節奏、音準,培養其合奏意識。節奏出現問題時,教師需要列舉并講解比較相似的節奏型,如前十六和后十六的節奏區別、節拍之間的關系等。有了唱譜的基礎,學生再彈奏就會事半功倍。
古箏社團的訓練基本以演奏傳統古箏曲為主,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老師對于同一首樂曲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云裳訴》這首樂曲為范例,本文詳細展示如何向不同基礎的學生教授樂曲中的基礎指法及演奏技巧。
周煜國先生創作的古箏協奏曲《云裳訴》是陜西箏曲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不論是在創作特點還是演奏技巧上都具有濃厚的陜西韻味,運用了很多陜西民間音樂的素材。
這首樂曲在指法上有大量的右手搖指、右手快速指序及左手的顫音滑音與揉弦。樂曲的快板部分有32 小節的連續長搖,除大篇幅的長搖外,樂曲中也運用了許多短搖。搖指是能保持樂音時值連貫性的奏法,這種奏法的演奏方式是運用一根手指(大指或食指)或多根手指在一根或相鄰幾根琴弦上連續快速撥弦所形成的連貫的、保持一定音符時值的樂音。而這個奏法對剛接觸古箏的學生和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來說,都是有難度的。其難度在于如何保證樂音的連貫性,使其沒有雜音與間斷,這對于演奏者的右手演奏力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這需要學生在平時社團活動中單獨練習搖指部分。老師在講解《云裳訴》這首樂曲時,先要讓學生明確這一奏法在古箏上的位置以及手指的正確姿勢。要想演奏出好的搖指音色,需要注意彈奏時的觸弦點、古箏指甲的觸弦面、彈奏時的搖指頻率、觸弦時的力度,這些都需要老師的多次教學與學生的不斷練習。
這部作品運用了很多民族調性中的微偏音,也就是秦箏的特性音——“歡音”(微#4)和“苦音”(微b7),這兩個樂音是陜西箏樂作品中常見的表現陜西箏曲韻味之精髓的動態音。老師需要向學生講述“歡音”與“苦音”所代表的不同感情,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所闡述的情感變化,從而將情感注入到演奏中。“歡音”表達歡快、明朗之情,“苦音”多表達愁苦思鄉、悲涼哀切之情。在左手按弦時,學生需要格外注意這兩種音的音高,這里建議老師在教授這部分樂段時做到一對一講授。因為在合奏時,若有一位學生所按出的音偏低或偏高,這在整體演奏中都會十分明顯。
這首樂曲在左手按音中還有比較特殊的演奏技巧——左手大指按弦。在陜西箏派的作品中,左手大指的按弦是最具特點的演奏技巧之一,這一演奏技法在唐代時便已經出現。在樂曲中,左手大指按音多出現在相鄰或間隔較近的兩個按音中的一個音上,在連續的兩個變化音上分別運用正常的左手按音與大指按音,使兩個音中間不產生間隔。左手大指按音不容易掌控,因此,學生需多加練習大指按音的深淺位置,構成肌肉記憶,從而在演奏樂曲時找到正確音準。
在這首樂曲中,需要重點講解的還有快板部分,其中出現最多的是右手連續的四十六節奏型。快速指序練習是現代古箏作品中常用的技法之一,也是《云裳訴》這部作品在原有的傳統陜西箏曲演奏技法基礎上加入的新穎奏法。這首樂曲中的快板部分是一個演奏難點,除了要將每一個樂音清晰地彈奏出來,還要保證樂音的飽滿性和顆粒性,并將音樂情緒推向高潮。
這一部分在古箏社團集體演奏的時候需要多加訓練,建議學生由慢漸快地訓練這一部分的合奏。老師也要重點控制這部分的節奏,保持速度的穩定性會讓整體合奏更加和諧。

譜例2.《云裳訴》快板
完成樂曲分段訓練之后,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這部作品的曲式結構。這首樂曲是不完全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全曲分為引子、慢板、快板華彩、慢板再現、尾聲。作品由G 宮系統的D 羽調式貫穿始終,音階結構上,多為小二度、小三度進行方式,在樂曲速度宏觀布局方面,三個主體段落采用“慢——快——慢”的傳統結構形式。充分了解曲式結構能讓學生深刻體會樂曲的旋律起伏以及情感變化,使演奏出來的樂曲更有張力,動人心弦。《云裳訴》包含陜西地方傳統民間音樂的因素,學生要自行查閱資料,了解創作背景,并在周五的古箏社團活動時間與其他同學脫稿分享。以上便是古箏社團的指導教師在教授《云裳訴》這部作品時運用的教學方法。
筆者在為期一個月的實習中發現,長春市D 學校的古箏社團訓練方法有些單一,多是指導老師講授,學生自主訓練。有效的訓練方法有很多,例如:
1.老師講解完訓練曲目的重點之后,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從中選擇每周的負責組長,由負責組長定期檢查組內成員的練習情況,并根據每組成員的訓練成果進行量化。這樣的訓練方法不僅能提高練習樂曲的效率,而且能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參加平時的練習活動;
2.在每月固定的一次訓練中選擇一名學生帶領古箏社團所有成員訓練,這名學生可以選擇一首自己喜歡并且適合所有學生演奏的樂曲,也可以從已經訓練過的樂曲中挑出一個樂段進行講解,這樣的訓練方法大大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組織能力,也更能了解學生喜愛的樂曲風格;
3.學生抽簽決定兩人或三人的搭檔訓練組,訓練組由新成員和老成員組成,由于每組的人數很少,自主訓練的時間會變得更加寬裕,搭檔訓練組可以視成員空閑時間決定除集體社團活動時間外的自主訓練時間,這種訓練方法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學生在同一時間自主訓練從而導致練琴時互相干擾。
現在,初中古箏社團的排練曲目大多是訓練許久的曲目,相對來說,曲目較為簡單,也比較久遠,已經不能使學生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筆者建議,增加一些流行歌曲改編的古箏曲及現代箏曲,例如:
1.《琵琶語》(改編:四合琴箏·肖坤)這部作品篇幅較短,適合初學古箏的成員,節奏不太復雜,較容易合奏,曲目后半段大量運用搖指這一奏法,適合學生練習,并且曲目流傳很廣,在活動表演中更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2.《白月光》(改編:梓桐珺)這首樂曲改編自流行歌曲《白月光》,曲中出現大量的顫音、滑音以及變調。這部作品同樣篇幅不長,但比《琵琶語》稍難一些。樂曲整體層次分明,學生在合奏時要注意整體的演奏效果。這部作品更注重合奏時演奏樂曲的強弱起伏以及層層遞進的情緒變化。
隨著古箏社團成員的更替,訓練曲目也要及時更新換代,除了以上推薦的增加曲目,教師也可以詢問社團成員。適當的問卷調查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喜好,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更加積極地參加各項訓練活動。
在古箏社團活動中,除了平日的高效訓練,還有很多實踐活動機會,鑒于初中社團成員的古箏演奏水平及學校課程安排,筆者建議,社團成員可以多參加一些義演活動。例如,學校在學期末舉辦古箏社團的期末展演并邀請全校師生及部分家長觀看;社團成員可以在周末前往社區或其他學校的古箏樂團進行學習交流;社團可以在五一等假期組織校外社團活動,比如去養老院為老人義演。
增加古箏社團藝術實踐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學生應在興趣中學習成長,在許多實踐活動中積累經驗,這比學校的訓練更加有效。這也表明所有的成員學習及訓練一定要在實踐中找到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這樣才會有所進步。
古箏社團的創建與訓練也要契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箏社團的負責教師需要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維持對演奏古箏的興趣,給學生創建展示平臺,增加社團成員的活動經驗,使每一位參加古箏社團的學生在短短的初中三年也能獲得珍貴且豐富的學習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