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從行, 歐也斐, 顏順德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湖南 衡陽 421513)
湖南水口山康家灣鉛鋅金銀礦(以下簡稱康家灣礦)是一座大型鉛鋅金銀礦山,1985 年建礦,1987 年試生產[1],1996 年采選能力達到30 萬噸/年,2018 年采選能力達到50 萬噸/年。 自1987 年至2018 年共出礦1 070 萬噸,其中金屬量鉛46.03 萬噸、鋅40.10 萬噸、金24.3 t、銀1 138 t。 至2018 年底查明保有礦石儲量999.9 萬噸,保有金屬量鉛30 萬噸、鋅37.19 萬噸、金20.4 t、銀843.67 t。 但隨著開采深度增加,礦石品位下降,采出礦成本增加,礦石預選的作用日漸重要。
預選是在主要分選作業之前從礦石中分出廢石的選礦過程。 礦石預選的作用為:①在磨礦和浮選前,從礦石中剔除大量廢石,減少進入后續作業的處理量,降低選礦生產成本;②提高選礦給礦品位,脫除礦石中有害雜質,改善分選指標,提高分選效率;③簡化采礦方法,便于采用機械化開采薄礦脈礦體,提高采礦效率,有效利用資源,延長礦山壽命;④預選出的廢石可作為建材利用,減少選礦尾砂量,延長尾礦庫使用年限。
水口山與各研究單位于1985 ~1987 年曾對康家灣礦進行過預選拋廢試驗研究[2],結果表明,采用重介質拋廢工藝,3~12 mm 礦石作業拋廢率達到28.5%,占總入選原礦拋廢率18%以上[3],但因重介質拋廢工程化技術問題,沒有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2018 年下半年以來,水口山公司與相關智能X 射線預選拋廢機廠家合作,研究康家灣礦預選拋廢,經過探索試驗、小型試驗和半工業擴大試驗,證實智能X射線預選技術可用于康家灣礦礦石預選拋廢。 2019年利用原選礦廠閑置車間,建設了一條智能X 射線預選拋廢生產線,經過一年多的生產,設備運行穩定可靠,技術經濟指標超過設計要求。
礦石預選拋廢需符合3 個基本條件:①入選原礦中混入大量不含有用礦物或含之甚少的圍巖和夾石(統稱廢石);②在較粗的碎礦粒度下,大部分廢石得到解離;③廢石與有用礦物的物理性質存在明顯差異。 康家灣礦石破碎至一定粒度后,有部分廢石與礦石解離,具備預先拋廢的可能性。
判斷礦石預選拋廢是否可行,需研究礦石可比度(礦塊中有用成分含量的差異程度),通過實驗確定拋廢率,并對預選拋廢進行技術經濟分析。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X 射線精準識別技術發展,誕生了X 射線礦石智能分選機。 X 射線預選技術基于智能X 射線透視和物質識別,利用機器視覺檢測技術和神經網絡算法、大數據深度學習訓練等人工智能技術,對每塊礦石進行準確分析和識別,采用高速氣排槍精準打擊,實現礦石和廢石有效分離與揀選。 目前該技術主要應用于黑鎢礦和銻礦選礦行業[4-5]。
康家灣礦礦石常見金屬礦物為方鉛礦、閃鋅礦和黃鐵礦,次為毒砂和黃銅礦,偶見纖鋅礦、白鐵礦、菱鐵礦和褐鐵礦零星分布;金、銀礦物含量達到可回收品位,包括銀金礦、銀黝銅礦、脆銀礦;脈石礦物以石英居多,其次為玉髓、方解石、白云石、高嶺石、絹云母和綠泥石,其他微量礦物包括磷灰石、鋯石、榍石、金紅石、黝簾石和螢石等。 其礦石構造可分為浸染狀構造、致密塊狀構造、細脈狀構造。 礦石與廢石比較分明。
小型試驗單次試驗礦石用量300 kg,所取試驗礦樣為鉛鋅選礦車間檢查篩分篩上產物,取樣點為篩上產物返回短頭圓磨機的運輸皮帶。 礦石粒度組成見表1。 從表1 可知,礦石破碎后,細粒級品位富集,粗粒級品位較低,在15~60 mm 粒級范圍內品位基本穩定,但+60 mm 粒級肉眼可見解離不充分。 因此拋廢重點應考慮15~60 mm 粒級。

表1 礦石粒度范圍與品位關系
小型試驗結果見表2。 拋廢率與品位關系及回收率分布見表3。 由表2 ~3 分析可知,最佳拋廢粒度范圍為8~60 mm。 從小型試驗結果來看,作業拋廢率40%時,試驗尾礦中鉛鋅含量總和在0.17%~0.56%之間。 說明康家灣礦石采用智能X 射線分選機進行預選拋廢在技術上可行,可以進行更深入的試驗加以論證。

表2 小型試驗礦石粒度組成及各粒級拋廢率

表3 拋廢率與廢石品位的關系
在上述試驗基礎上,進行了小型連續試驗。 試驗礦石總用量156.9 kg,用時8.2 s,計算處理量為68 t/h,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結果表明,作業拋廢率27.98%時,試驗尾礦中鉛、鋅總含量0.22%,說明康家灣礦石采用智能X 射線分選機進行預選拋廢在技術上可行,可以進行半工業試驗論證。

表4 小型連續試驗結果
共進行了2 次半工業試驗,試驗礦樣取樣點與小型試驗礦樣取樣點相同,每隔0.5 h 間歇式取樣,取樣時間10 d,獲得原礦樣35 t。
半工業試驗所用設備、試驗場地及設備參數與小型試驗一致。 試驗持續時間30 min,產能60 t/h。 試驗結果見表5。 由試驗結果可知,拋廢率28.53%時,尾礦含鉛0.22%、鋅0.18%、硫2.28%、金0.1 g/t、銀11 g/t,回收率鉛97.99%、鋅98.53%、硫95.00%、金98.73%、銀96.53%,所得指標超過了預選拋廢預期目標。 半工業試驗結果與小型試驗結果相比,尾礦含鉛、鋅、硫略偏高,是因為試驗原礦在鏟車混勻過程中,受摩擦和沖壓影響,有部分礦石粉碎,導致礦石表面黏附了一些粉礦,對尾礦指標產生了一定影響。

表5 半工業試驗結果
從半工業試驗指標可以看出,智能X 射線礦石分選機試驗效果良好,可以作為生產設計的依據。
2019 年10 月,在原選礦廠閑置車間建設了一條拋廢生產線,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該生產線于2020年3 月建成投產。 因場地所限,只能安裝一臺主機,入選量只占原礦的50%。 表6 為投產以來每月生產指標統計。 其中:①2020 年8 月原礦鉛鋅品位突然升高20%,是因為操作調整不及時,使拋廢品位提高。 ②由于替換預選拋尾主機,2020 年10 月12 日至10 月31日停止拋廢生產。 11 月廠家對主機參數進行優化調整,拋廢尾礦指標略有偏高。 自2020 年11 月后指標穩定。 特別是廢石品位進一步降低,優于設計指標。

圖1 原礦預選拋廢生產流程

表6 預選拋廢生產線拋廢統計數據
經過預選拋廢探索試驗、小型試驗及半工業試驗研究,證明康家灣鉛鋅金銀礦石可采用預選拋廢。2019 年在全國鉛鋅選廠率先建成預選拋廢生產線,經過一年多的生產應用,設備運行穩定可靠,技術經濟指標超過設計要求。
目前康家灣礦正在進行升級改造,項目完成后,選廠處理量80 萬噸/年,進入預選拋廢作業的10 ~60 mm粒級礦石量占總量的60%,作業拋尾率22%,總拋尾率約13.2%,每年可拋出廢石10.6 萬噸。 廢石可作建筑骨料出售,按照35 元/噸計算,銷售收入約371 萬元;預選拋廢可節約磨浮及后續處理成本75 元/噸,每年節約處理成本795 萬元;預選拋尾每年可創效益1 166 萬元。每年可減少尾砂產量10.6 萬噸,延長了尾礦庫使用年限,為礦山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在同類礦山中具有推廣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