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磊
(江蘇省江陰市華西實驗學校,江蘇 無錫 214400)
2021年江蘇省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初中物理)首次增設了應用數字化實驗技能比賽的題目,南京師范大學劉炳昇教授在閉幕式上作了題為《關于初中物理數字化實驗建設的一點想法》的報告,關于利用DIS優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劉教授提出3條建議:(1) 根據時代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引入數字化實驗系統;(2) 優化實驗教學結構,強化數字化實驗研發;(3) 根據課程內容綜合化的需求,開發系列數學化實驗。筆者就利用DIS優化“物質的比熱容”實驗,談一談具體做法。
關于物質的比熱容,《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為: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嘗試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物理現象。比熱容是利用比值定義法得出的概念之一。“比熱容”又不同于“速度”“密度”和“壓強”等由兩個不同物理量之比得出的物理概念,“比熱容”概念的建構要兼顧“熱量”“質量”和“升高的溫度”,所以它是初中物理中最難理解的物理概念之一。
針對比熱容概念較難理解的特點,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教學要求,提出以下策略。
情境創設對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關鍵作用,物理概念的建立需要創設情境。學生在學習概念之前,基于生活經驗已經形成了大量的經驗性常識,在此基礎上建構物理概念,必須對所觀察的現象重新加工,在實驗中概括事物的共同屬性,抽象事物的本質特征,完成從經驗性常識向物理概念的轉變。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
蘇科版教材創設了以下情境:初夏,小明和小華去海邊游玩。中午,他們赤腳走在海邊的沙灘上,覺得沙子很燙;當他們跳進海水中時,卻覺得海水較涼。同樣都是在太陽光照射下,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溫度不一樣呢?
地球表面70%的面積被水覆蓋、其余30%面積為土壤、巖石、砂礫等物質,因此教材編者以沙灘、海水吸熱升溫差異這一生活情境來引入比熱容的課題。該現象來源于生活,對比鮮明,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科學探究是建立物理模型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載體,是形成物理觀念的途徑。教材中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筆者結合教材情境設置,對比教材的實驗和筆者的創新實驗設計(表1)。

圖1

表1
采用“沙灘、海水”引入課題,源于真實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為了培養科學探究實事求是的精神,受熱物質選擇“沙子和水”,用“沙子和水”來模擬“沙灘和海水”。
(1) 使用酒精燈的缺點
蘇科版教材中采用酒精燈做實驗無法保證熱源完全相同,無法保證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因此也很難保證兩種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
(2) 使用雙燈泡浴霸的優點
為了更好地模擬海邊沙灘的陽光,采用浴霸照射的方式替代酒精燈加熱,更符合生活情境。浴霸燈本是用于人體加熱的設備,溫度遠低于酒精燈火焰溫度,更安全。采用如圖2所示的雙燈泡浴霸(每個浴霸燈的額定功率均為275 W)能做到加熱功率不變,同時控制浴霸照射沙子和水的角度和距離均相等,保證兩種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使探究實驗更具有科學性。

圖2
為了使沙子受熱均勻,需要采用玻璃棒攪拌的方法。其缺點為:由于用酒精燈加熱的容器溫度較高,用玻璃棒攪拌時,固定容器的難度較大,放在石棉網上的裝沙容器易發生晃動、傾倒等意外,且容器中的沙子很難做到受熱均勻。用玻璃棒攪拌沙子或水的過程中,不能用力太大,否則會損壞溫度計。
使用翻滾式攪拌時,先將兩容器粘合固定,將等質量的沙子和水放入密閉透明容器中,采用轉動手柄使容器翻滾的方式對沙子和水進行攪拌,類似于糖炒栗子機的攪拌方式(圖3)。其優點為:同一位操作者轉動手柄,保證兩容器轉速相同,使沙子和水攪拌速度完全相同。為了防止兩容器在攪拌時發生位置偏離,將其卡在木制凹槽內,確保裝沙和裝水的容器不滾離浴霸正下方的位置,使沙和水接受到的光照強度相同。攪拌時由于容器密閉不會發生傾倒、物質溢出等意外,實驗更加安全、易操作。敞口容器不能避免水的蒸發,導致初溫不同,而密閉容器能防止水的蒸發,避免因為蒸發吸熱降溫對實驗的影響。

圖3
(1) 使用普通溫度計的缺點
教材實驗設計中溫度測量采用實驗室溫度計,按照學生讀數習慣,一次正確讀數所花時間一般為5~10 s,沙子受熱時溫度升高較快,一方面沙子要比較干燥而且要不斷攪拌使其均勻受熱,另一方面實驗小組內的同學要相互配合,及時記錄相關數據,讀數時間過長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2) 使用溫度傳感器的優點
筆者采用螺旋金屬絲和透明吸管組合固定測溫探頭,將溫度傳感器探頭固定于容器內中心位置,保證在翻滾攪拌過程中測溫探頭不接觸容器側壁和底部。通過電子溫度計顯示器能讀出被加熱物質的即時溫度(圖4),或通過DIS軟件能讀出即時溫度并生成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數據表格和圖像。

圖4
分別取質量為300 g的沙子和水,分別裝入兩只相同容器中。為了減少環境溫度對實驗的影響,在受熱物質上罩上透明容器,在底部鋪上了反光膜增加了吸熱效率(圖5)。

圖5
同時打開功率都為275 W的兩個浴霸燈加熱,加熱的同時轉動手柄翻滾攪拌沙子和水,測溫軟件設置每10 s間隔采集一組溫度數據,記錄溫度數據(表3)并生成溫度-時間圖像(圖6)。

表3

圖6
通過數據和圖像,進行科學推理和科學論證,比較得出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特點。
結論1:等質量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熱量,沙子升溫更高。
結論2:等質量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熱更多。
通過上述實驗探究沙子和水的吸熱升溫特點,在課堂實驗教學中使用溫度傳感器和測溫軟件,結合多媒體將測得的溫度數據和溫度圖像,實時呈現在全體學生面前。整個實驗過程安全、實驗現象明顯、實驗數據記錄準確。通過對實驗的改進,讓學生經歷了整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比熱容概念的建立更順利。結合日常生活情境,通過科學探究,學生自主建構了比熱容概念。
數字化具有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特征,在物理教學中引入數字化實驗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渠道,提升信息技術素養。隨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已經不再陌生。我們教師更有充分的理由,應用數字化手段服務于物理實驗教學,改進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利用DIS優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從真實情境出發,以教材實驗為基礎,結合新技術、新方法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