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坤,劉洋,趙雪松,劉欣宇,王躍輝,張斌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1.檢驗科,2.神經外科,3.同位素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顱腦損傷患者病情變化快、并發癥多,致殘率、致死率較高[1]。顱腦損傷后可出現血腦屏障失調,引起繼發性損傷及腦實質暴露,導致腦組織損傷、腦水腫、炎癥和神經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病理變化,嚴重影響患者病情及預后[2]。如何在早期對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情、預后進行評估,并早日制訂防治方案對疾病轉歸、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較缺乏早期評估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及預后的高效、客觀生化指標。
星形膠質源性蛋白(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B, S100β)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星形膠質細胞及施旺細胞中,腦細胞損傷后可釋放出S100β,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血液,因此S100β 是腦損傷患者預后的重要標志物[3]。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是反映神經纖維損傷的重要標志物,當神經元纖維破裂及膜完整性受損時,NSE 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外周血中并異常升高[6]。目前已有國內外研究報道S100β、NSE 與顱腦損傷患者病情、預后有關,但缺乏S100β、NSE 與顱腦損傷患者預后關系的驗證及對預后預測價值的報道[5-7]。
選取2018 年2 月—2021 年6 月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103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9例,女性44例,年齡19~65歲,平均(42.75±8.93)歲。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經頭顱CT 或MRI 檢查明確診斷且顱骨完整。
1.2.2排除標準①傷前合并腦積水、伴有代謝性腦病、顱內器質性病變;②伴有頭部外傷史、腦血管疾病史及顱腦手術史;③伴有吸毒史、藥物濫用史;④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⑤伴有免疫缺陷、傳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⑥伴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⑦伴有精神性疾病。
1.2.3剔除標準①依從性差;②自然失訪;③放棄治療。
收集所有患者基本資料及入院12 h 內生化指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癥、受傷方式、傷后至就診時間、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8]、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ore,GCS)[9]、序貫器官衰竭評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10]、谷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尿素、肌酐、尿酸、顱內壓、血乳酸、血鉀、血鈉、乳酸、白蛋白、血小板、血紅蛋白、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 APTT)、纖維蛋白原、血清NSE 及S100β、手術治療。
所有患者根據顱腦損傷程度給予保守治療(包括補液、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脫水、利尿、腦神經保護、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手段)或手術治療。若患者顱腦損傷合并顱內出血行手術治療,參照《中國顱腦創傷外科手術指南》[7]給予規范化開顱手術治療。
患者入院12 h 內抽取靜脈血液3 mL,離心收集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S100β、NSE 水平,試劑盒購自美國Bio-Rad 公司。
入院后采用GCS 評分[9]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總分15 分,患者分數越低表明病情越嚴重。GCS 評分13~15 分為輕度組,9~<13 分為中度組,3~<9 分為重度組。
患者入院治療后開始隨訪,隨訪3 個月,采用GOS[11]評價所有患者預后情況。隨訪結束時GOS 評分>3 分為預后良好(預后良好組),≤3 分為預后不良(預后不良組),分別有83 例和20 例。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線;影響因素的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3 例顱腦損傷患者中,輕度組28 例(27.18%),中度組41 例(39.81%),重度組34 例(33.01%)。
輕、中、重度組患者S100β、NSE 水平比較,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結果:輕度組S100β、NSE 低于中、重度組(P<0.05),中度組S100β、NSE 低于重度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S100β、NSE水平比較(μg/L,±s)

表1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S100β、NSE水平比較(μg/L,±s)
注:①與輕度組比較,P <0.05;②與中度組比較,P <0.05。
組別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F 值P 值NSE 22.13±3.49 30.01±4.82①36.87±6.14①②66.683 0.000 n 28 41 34 S100β 0.94±0.16 1.01±0.18①1.14±0.22①②9.110 0.000
103 例顱腦損傷患者中,20 例(19.42%)預后不良,其中死亡(GOS 評分1 分)4 例,植物生存(GOS 評分2 分)6 例,重度殘疾(GOS 評分3 分)10 例;剩余83 例(80.58%)預后良好,其中輕度殘疾(GOS 評分4 分)11 例,恢復良好(GOS 評分5 分)72 例。
預后不良組與預后良好組患者的性別、年齡、BMI、傷后至就診時間、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受傷方式、合并癥(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腦膜敞開、腦積水、硬膜外出血)、血鉀、血鈉、血小板、血紅蛋白、纖維蛋白原、APTT、ALT、AST、白蛋白、尿素、肌酐、尿酸及手術治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GCS 評分、APACHE Ⅱ評分、SOFA評分、顱內壓、乳酸、S100β、NSE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GCS 評分低于預后良好組,APACHE Ⅱ評分,SOFA 評分,顱內壓,乳酸、S100β、NSE 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見表2。

表2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以顱腦損傷患者預后情況為因變量(預后良好=0,預后不良=1),GCS 評分、APACHE Ⅱ評分、SOFA評分、顱內壓、乳酸、S100β、NSE 為自變量(上述計量資料賦值為連續變量),進行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GCS 評分[O^R=5.463(95% CI:2.402,12.427)]、乳酸[O^R=3.846(95% CI:1.691,8.749)]、S100β [O^R=3.408(95% CI:1.498,7.752)]、NSE [O^R=4.063(95% CI:1.786,9.243)]是影響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參數
ROC 曲線結果顯示,血清S100β、NSE 及兩者聯合預測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敏感性分別為70.00%(95% CI:0.457,0.872)、75.00%(95% CI:0.506,0.904)、70.00%(95% CI:0.457,0.872),特異性分別為75.90%(95% CI:0.650,0.843)、72.29%(95% CI:0.612,0.813)、90.36%(95% CI:0.814,0.954),AUC 分別為0.764(95% CI:0.668,0.861)、0.742(95% CI:0.642,0.842)、0.908(95% CI:0.854,0.963),兩者聯合預測顱腦損傷患者預后效能良好。見表4和圖1。

圖1 血清S100β、NSE水平預測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ROC曲線

表4 血清S100β、NSE預測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價值分析
顱腦損傷多因墜落、交通事故等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引起,傷后可出現昏迷。多數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發生損傷,腦部缺血、缺氧,伴隨腦水腫、腦挫裂傷等,甚至可直接死亡[12]。顱腦損傷病理過程較為復雜,原發性顱腦損傷可破壞腦組織,導致血腦屏障障礙,并通過多種分子機制造成細胞毒性或血管源性腦水腫等繼發損害,促使病情加重,影響預后。在顱腦損傷早期,準確判斷患者病情、高效預測預后并制訂對癥治療方案至關重要。目前,國內外學者認為S100β、NSE 是幫助探查顱腦損傷患者病情的高效指標,但兩者與患者預后關系的驗證及對預后的評估價值未見報道[3-7]。
本研究結果表明,輕度組S100β、NSE 低于中、重度組,中度組S100β、NSE 低于重度組,說明顱腦損傷患者血清S100β、NSE 水平與其病情嚴重程度有關。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GCS 評分、乳酸、S100β、NSE 水平是影響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證實S100β、NSE 水平與顱腦損傷患者預后有關。
S100β 是一種酸性鈣結合蛋白,正常生理情況下S100β 不能透過血腦屏障。中樞神經系統神經膠質細胞、星形細胞等在顱腦組織損傷后可釋放出S100β 蛋白進入腦脊液,然后通過受損血腦屏障進入血液。此外,S100β 還可與糖基化終產物受體結合,誘導動脈血管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反應,使動脈血管核轉錄因子水平提升,刺激平滑肌細胞增殖,加重腦損傷。GOLUBOVA 等[13]研究指出,血液中S100β 蛋白水平越高,腦損傷程度越嚴重。尹文國等[14]研究顯示,血清S100β 蛋白與急性顱腦創傷患者頭部CT 影像學表現及早期預后有關。上述結論與本研究結果類似。
NSE 主要存在于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中,是神經系統疾病中神經元損傷的非特異性標志物,當神經元出現水腫、變性和壞死時,NSE 通過受損的細胞膜和血腦屏障釋放到血液。GUZELCICEK等[15]研究指出,血液中NSE 的含量與腦損傷程度呈正相關,NSE 可用于腦損傷嚴重程度的診斷和評估。潘達等[16]研究指出,血清NSE 水平與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預后GOS 評分呈負相關,即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血清NSE 水平越高,預后越差。上述結論與本研究結果類似。
ROC 曲線結果顯示,血清S100β、NSE 及兩者聯合預測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敏感性分別為70.00%、75.00%和70.00%,特異性分別為75.90%、72.29%和90.36%,AUC 分別為0.764、0.742 和0.908,提示兩者聯合預測顱腦損傷患者預后效能更佳,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血清S100β、NSE 水平與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及預后有關,兩者聯合預測顱腦損傷患者預后效能良好,S100β、NSE 檢測簡單易行,具有臨床推廣價值。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較少,為單中心研究,隨訪時間有限,后期希望能夠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