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登榮
摘 要:“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從去年七月份開始,國家陸續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實行落實雙減半月通報一次的制度,可見國家改革“雙減”的決心,現在培訓機構的轉型意味著學生提質的壓力給到了學校這邊,那么在義務教育階段,鄉村小學究竟該如何進行語文教學方法的轉變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雙減政策;教學方法;鄉村小學語文教學
從2021年開始國家圍繞“雙減”先后出臺了以下文件:2021年7月24日:《關于進一步減輕義蘇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2021年7月29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從2021年8月30日起,實行落實“雙減”,半月通報一次的制度。2021年8月17日:《校外培訓機構轉型路子多》所以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本思路……從以上文件的出臺可見國家“雙減”改革的決心。那么,在義務階段語文學科方面我們的教學方法將如何轉變呢?下面我淺談以下自己作為鄉村一線語文教師教學方法上的改革。
一、課堂教學
教師回歸課堂主陣地,向40分鐘要效率。在以前,由于校外培訓機構的泛濫,由于學生部在課前參加了校外培訓,因此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熱剩飯”的情況,40分鐘的課堂沒有效率。在一個國家公立學校開始靠校外資本輔助是很可怕的,如果公立學校現狀繼續,民眾的希望將不復存在。因此,學校要承擔起教育的主力軍。教師在課堂上不可以吊兒郎當,“可講課不講”要做到零基礎的講、細致的講,注重課堂結構,語文方面可以采用魏書生的六步驟課堂教育模式。[1]
下面詳細地對魏書生的六步驟課堂教育模式進行詳細地闡述:
1.定向。就是確定這一課的學習重點。例如講《桃花源記》一課,生字有哪幾個;詞,虛詞“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詞意的不同;句,這一課的省略句式比較突出,列為重點;譯,哪一段是重點。還要理解作者在這篇文章里所表達的政治理想以及這種思想的局限性。
2.自學。學生把課文通讀一遍,逐段翻譯。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決。
3.討論。前后左右每四人為一組,把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提出來,互相討論;討論也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待答題去解決。垍
4.答題。也是立足于由學生自己去解答疑難問題。由每個學習小組承擔回答一部分問題,如第一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難問題,第二組回答第二段。這樣,疑難之處越來越少。然后由教師回答解決剩下的疑難問題。
5.自測。根據定向指出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習后的自我理解,由學生擬出一組十分鐘的自測題,由全班學生回答,自己拿出紅筆來評分,自己檢查學習效果。
6.日結。下課前,每個學生在自己座位上口頭總結一下這節課的學習過程和主要收獲,再不同類型的學生中選一兩名單獨總結,使學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時的反饋。
六步教學法以知、情、行、相互作用的規律為依據,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鑒這種模式。
二、作業布置
2021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技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從學生的作業時長、作業結構、作業難度、作業總量、作業設計作業指導、作業批改等多個方面對教師作業布置進行了詳細地要求。
1.具體建議要分類明確作業總量。小學1-2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安排課內鞏固練習。對于1-2年級的語文教師來說,上完課后可以布置作業“堂堂清”要求學生在課堂內完成書面的練習或者布置一些簡單的書寫的作業。回家之后,擴大1-2年級的學生的識字量,讓學生閱讀課外讀物,養成每天讀書的好習慣。
小學3-5年級書面作業不超過60分鐘。3-5年級的語文作業可以少量的布置。在課內盡量讓學生完成相關的練習冊的或者是背誦記憶的相關的作業。回家之后,學生完成的是課堂上沒有完成的一部分的少量的作業,這樣就可以減輕學生回家完成作業的時長。
2.優化作業結構。1-2年級的作業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因此,在學生布置作業方面,應該嚴禁杜絕抄寫重復方面的作業。依據學生對課外讀物的學習增大學生的識字量。教師可以每天讓學生閱讀課外的一些讀物,如繪本、故事書等。鄉村學生沒有條件閱讀課外讀物的可以3-6年級的要落實作業堂堂清上完課后,教師對本堂的知識進行一些少量的練習,落實全班基礎知識的掌握。另外作業進行分層布置,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老師應該適當布置一些課外的作業,訓練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提高其對語文的興趣。對于學習稍微落后的同學教師應該對其降低難度布置一些簡單的關于課文內容的基礎知識,容易掌握的作業。
3.控制好作業難度。把難度嚴格控制在語文課程標準之內。不出難題、偏題、超標題。減輕學生的負擔,對于學習基礎稍微薄弱的同學可以重點練習課內的相關的知識,對于課堂中學習比較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在對課內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對其課外知識進行擴充。但是都不能夠超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范圍。
三、指導家庭教育
從販賣焦慮轉向治愈焦慮。多數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擔憂:“雙減”對于農村家庭來說是否不公平?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該怎么辦?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指導家庭轉變育兒觀念,改變家長“應試教育”的觀念,向家長剖析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終身教育的文件分析,引導家長教育從抓“智育”的關注點上到關注學生的思維力,注意力上轉變。更新家長教育理念,拓寬成才選擇,重塑其教育成才觀念。
總之,“雙減”政策是國家徹底斬斷應試教育產業鏈的重大舉措,學校應該加強落實雙減政策。優化課堂結構,加大課外作業輔導力度,遵循學生發展規律,嚴格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新家長育兒觀念,爭取將國家雙減政策落實到實處,以求發揮該政策的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陳勇.《中學語文教學論學程》科學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