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煜
當前,媒介的概念和范圍已越來越寬泛,它包含文本媒介、圖像媒介、視頻媒介及隨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網絡媒介等。如何讓中小學生具備媒介內容的辨別能力和批評能力,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做個既有責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小公民,便是媒介素養在中小學生中的體現。那么,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對學生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呢?
信息技術課程新課標曾提到: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而這一目標能否實現,尤為重要的是在課堂中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滲透,它能從情感、態度上首先吸引學生,同時提供大量豐富健康、意義深遠的媒介素養教育資源庫,讓學生自發地產生對比意識,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具有辨別、批判能力的媒介主體者。下面我就媒介素養教育在課堂教學行為中的實施談談體會:
一、媒介知識教育為主,態度教學為輔
媒介素養教育的產生依賴于媒介信息本身,做好媒介信息知識的普及,有利于學生從概念和本質上認清什么是媒介信息,并理解它所表達的一定含義。當然,對于不同階段的教育對象,媒介素養教育的難度要有所區別,知識、技能、態度各類教育目標也應各有側重。
六年級《我是小設計家》一課中涉及許多的媒介信息,有文字、符號、圖片、動畫、聲音、影像等。對于多數學生來說,這些種類繁多的媒介信息一時無法完全消化,于是我從學生主體出發,首先讓他們依次弄清這些媒介信息的概念、特征及所表達的范疇,并結合他們學習的階段特性,以實踐操作練習為手段,使他們能深刻領悟。再根據本課教學重點將這些媒介信息有效利用、組織構成一張簡單網頁,這便涉及對媒介信息的采集、辨別能力了。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供了一些優秀的媒介信息素材,學生在欣賞時驚嘆不已,可隨之也為他們帶來了煩惱——怎樣選擇合適的媒介信息為自己的網頁所用呢?通過我的示范講解,學生懂得了網頁設計不但要與自己的審美、意境需求貼近,還要具備一定的信息鑒別能力,要有力抵制那些思想寓意低俗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的網頁增添一份文明健康和濃厚的藝術氣息,制作出更好的作品來。
本課便是從了解媒介知識入手,結合情感態度教學,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從根本上識別信息的好壞,鑒別信息的價值,并進行有效篩選,滿足學生階段性的學習需求。
二、采用“核心質疑”法,引導分析梳理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媒介信息案例,采用“核心質疑”法,以案例中媒介信息所表達的事物本質為核心,經教師啟發性點撥,引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地分析梳理、商討對策,來構成主動形態上的良好品行與認知體系。
曾在一次課上,我發現一位學生違反教學規定,偷偷地打開游戲網站,玩起了一款暴力格斗的網絡游戲。當他發現我在注視他時,一臉驚愕,連忙心慌意亂地點擊鼠標。待下課后,我與他交談了起來,得知他是經同學間相互說起,一時心癢才在課上玩的。弄清事情真相后,我意識到這絕不僅僅是一個學生的思想行為,可能涉及更多的“隱性”學生。再一次給他們上課時,我便擠出10分鐘時間,讓全班就這一現象進行討論。學生們興致濃厚,經他們深刻分析后認為:首先,不應該在課堂上玩游戲;其次,不應該玩這類對青少年思想產生負面影響的游戲,要加強自我控制能力……在學生們一片精彩發言中,我注意到那位玩游戲的同學羞羞地紅了臉。最后我鼓勵性地對學生們說:只要能把錯誤糾正過來就仍然是好孩子,希望你們在今后的網絡學習環境中,時刻用這樣的敏銳性、警惕性來看待和分析事物。
三、悟透教材內容,抓好教學設計
深入透析信息技術教材中涉及的媒介信息,理順它們間的相互依賴關系,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必要前提。同時,依托媒介信息的獨有特性,優化設計教學過程,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師生間的經驗交流,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媒介知識技能與情感體驗,以進一步加強他們的信息素養教育。
如五年級《網際大搜索》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利用搜索引擎網站來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通過教材分析,我們知道搜索引擎網站是因特網上信息資源較豐富,提供全面、快捷信息查詢的媒介信息集中站,而我們要查找的資料作為一種信息源,只是搜索引擎網站中的滄海一粟,這意味著在查詢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良莠不齊的信息現象。于是在課初設計教學過程為:第一步,掌握搜索引擎網站的操作方法;第二步,怎樣從提供的信息中進行篩選,獲得自己想要的。課中以足球動畫為例進行導入,激起學生關于探索足球歷史的欲望。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后搜索到了有關足球的各類歷史信息,但在眾多信息面前學生的選擇遇上了難題,這時我用已有的操作經驗告知學生:要盡量選擇與信息關鍵字相符合、以“權威、全面、動態”的篩選原則來快速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內容。一段時間的訓練下來,學生們能很快擯棄那些信息內容單一、帶有強制觀看性的網站,在網絡學習中增強了辨別能力。
除上述教學行為實施外,我們還必須加大媒介素養教育資源庫的建設,作為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有益補充,同時提高教師本身媒介素養意識與教育能力,兩者只有相輔相成地發展,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媒介素養教育資源庫的建設中,我們還要注意分類整理與積累適合不同階段、不同認知水平學生的案例,通過這些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拓展自己的認知體系,使我們的課堂或課外媒介素養教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既是對信息技術教學內涵的一種提升,也是網絡時代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徑。我們必須抓住時機、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大力推進媒介素養教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進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媒介素養教育向其他相關課程進行灌注,最終形成一種銜接中小學教育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
(215400? 江蘇省太倉市朱棣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