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寒
新冠疫情的發生和發展,給各大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許多新難題和新挑戰,各地區各學校紛紛做了很多有益探討和實踐,多措并舉,充分發揮了心理防疫功能,心理支持也初見成效。然而,由于地區教育資源原有的不平衡性和差異性,不少學校仍然面臨著專業心理教師師資匱乏、心理健康教育課時不足、沒有專門場地等制約因素。因此,這些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力量欠缺的學校仍然需要另辟蹊徑,結合實際走出適合本地區本校的心育之路。如何在疫情背景下做好區域中小學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戴好“心靈口罩”?本文以縣級一所普通高中為例,提出了“八個一”和“六精準”的“活動心育”模式,并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有效突破了縣級普通高中專業心理教師人員不足的制約,開辟了心理防疫的源頭活水。
一、精準研究,成立“心理防疫”隊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開學前一周,學校領導班子就會召開專項會議,研究部署新學期疫情防控工作。通過成立學校師生防疫心理安全網領導小組,統一領導與部署學校師生防疫期心理防護工作;制定新冠疫情期間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方案,搭建起“學生—家長—班級心理委員—班主任—心理教師”的“五級聯動”疫情心理防護工作機制,督促校醫、后勤等有關人員認真履行疫情心理防護工作職責,夯實隊伍,壓實責任,當好心理防疫“宣傳員”“信息員”“服務員”。
二、精準引導,戴好“心理口罩”
一是提供一份疏導指南。加大心理健康宣教力度,通過主題班會、家長群、校園廣播、展板專欄等方式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公布全國、全區和本校心理輔導24小時熱線電話等心理援助途徑,共建多元的心理援助通道,加強學生自我防疫心理輔導服務。
二是組建一個咨詢平臺。在心理老師的核心引領下,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協同科任教師,啟動“學生—家長—學生心理委員—班主任—心理教師”五級聯動關愛援助、信息溝通機制,及時發現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精準的心理援助服務。對心理服務團隊的成員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危機干預的專業培訓,提高心理咨詢輔導,特別是疫情心理防護和危機干預的專業水平。學習疫情心理援助知識,探索心理援助與干預技術,確保心理輔導、心理援助、心理危機干預的科學化、專業化和針對性。
三是引導一群家長參與。加強家校聯合,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短信提醒、家長交流群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了解解決心理問題求助的途徑,主動關心關愛孩子,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印發了《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異常狀況排查指引》(家長版),指導家長在發現相關苗頭信號時第一時間與學校聯系。
三、精準摸排,筑好“心理防線”
一是開展一次心理排查工作。每逢開學初,使用心理健康評估量表對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開展一次全面排查,及時發現心理危機預警人員。
二是建立一份心理問題臺賬。結合心理危機排查結果,班主任通過觀察、談話等形式深入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防范、有效干預。重點針對表現明顯異常、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有重大變故、人際關系不良或性格過于內向的學生進行排查,建立心理問題臺賬,做到“一生一表一記錄”。
四、精準幫扶,開好“心理處方”
一是疏導一批心理疑難問題。學校心理咨詢室對排查中發現問題的學生進行評估分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嚴重程度,將學生心理狀態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可疑精神癥。對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安排班主任、輔導員積極關注;對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安排班主任、輔導員重點關注,一對一跟蹤,并推薦到學校心理咨詢室進行個體心理輔導,并視情況約談家長和轉介;對疑似精神障礙者和可能存在致命性(傷害自身或危害他人安全)心理危機危險的學生,則列入學校危機預防干預庫,啟動相應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另外,針對不同時期學生普遍存在的典型問題和困惑,學校心理咨詢室開展知識講座和團體心理輔導予以解答和疏導。
二是進行一次教師心理援助。心理咨詢室組織全體教職工進行心理健康水平問卷調查,及時評估教師的心理壓力和健康狀況;對教師反映出的存在共性的心理困擾,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與培訓;對需要尋求心理援助的老師,組織團體心理沙龍和個別心理會談。另外,學校常態化組織全體教職工開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新老教師工作交流會,幫助教職工減壓賦能。
五、精準疏導,辦好心理主題教育活動
每學期策劃好一期專題活動。開學初,學校組織各年級開展好返校心理班會第一課;以每年“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為契機,開展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普及、宣傳和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提升學生的心理免疫力;常態化抓好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將學校的安全工作、德育工作和心育工作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他人、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六、精準反思,寫好心理抗“疫”文章
面對新冠疫情,學校提前部署,緊跟防控態勢,做好全方位準備:認真研究設計、策劃線上線下全校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導向,宣傳普及心理抗“疫”知識、營造良好校園心理防疫氛圍,提升學生心理抗“疫”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最終從常規的心理健康月,發展成為了疫下心理健康“季”活動。期末,學校對學期心育工作進行總結反思,組織心理老師認真撰寫疫期心育教學反思和課題研究,以理論促進實踐;加大對先進班級和個人的表彰工作,以此提高廣大師生的積極性,繼續關注暑期心理健康防護,為確保心理抗“疫”長效保駕護航。
“后疫情時代”之下,筑牢心理健康堡壘也成為了校園疫情防控的一項常態化工作。以活動為抓手,聚焦“八個一”,突出“六精準”,加強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開學季、畢業季等重要節點的心理關懷和健康指引,及時調整負面情緒,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主動應對疫情下的學習和生活,有效培育了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輻射和帶動了區域學校“活動心育”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537200?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桂平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