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歷史上,市場上其他廠商往往是把ERP及其周邊的相關解決方案,零零碎碎放在一起一并給到用戶,由用戶自行管理;而Infor始終堅持做行業特定的解決方案,我們所提供的是端對端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方案,比如專注于庫存、專注于產品生命周期,我們把這些特定的解決方案放到一起,以統一的、整合的、單一的、端對端套件的方式,提供給客戶……客戶想要的并不是零散的解決方案,讓他自行管理,他們希望供應商就能夠為他整理好這一切。”Soma Somasundaram,Infor 首席技術官兼產品總裁日前在Infor即將成立20年之際,在線上媒體交流會上如是說。
事實上,成立于2002年的Infor在“企業信息化轉型”時代,曾經通過收購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對40多家軟件公司的收購,包括成立于1982年的Fourth Shift、成立于成立于1978年的MAPICS、成立于1978年的Baan、成立于1979年的Symix……雖然表面看起來百花齊放,但實際上已經陷入了惡性競爭的ERP市場。
事實上,ERP系統天然地擁有兩張標簽:功能和行業——前者,是由于ERP系統實際上是一類管理軟件的統稱,包括客戶關系管理、企業資產管理、企業資源規劃、財務管理、人力資本管理、企業績效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供應商關系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等各種針對企業不同業務部門的功能,都能夠被劃歸ERP系統這樣一張大網中,所以不僅市場上存在針對不同業務部門的各種系統,而且即便涵蓋了以上全部功能的ERP系統,實際上也是各有側重;后者,是因為隨著ERP系統在制造業被廣泛使用,實際上在很短時間內,其就已經成為各個行業趨之若鶩的企業管理工具——情形類似于今天的云計算——然而在具體實踐中,人們發現各個不同的行業用戶,實際上對于ERP的需求并不相同,因此,ERP的行業屬性越來越被重視和強調。
因此,收購了超過40家ERP廠商,擁有了大量不同來源、對功能和行業都有不同側重的ERP技術和解決方案之后,Infor在2014年決定在產品梳理的過程中,選擇“行業”標簽:將具有同樣行業屬性的功能和軟件組合在一起,構成行業應用套件,同時,將其部署在云端,從而降低企業應用和獲得的門檻,推出了CloudSuite——一個在云中的針對特定行業的ERP套件。至此,“提供行業特定的云 ERP套件(CloudSuites)”成了Infor一直堅持的“戰略”,并在2017年底,推出了通用技術平臺架構Infor OS,進一步加強在“行業”屬性基礎上,通過云的方式完成對“功能”的無縫集成——也是Soma Somasundaram所稱“堅持行業解決方案”的來由。
此次在Soma Somasundaram介紹的“Infor行業云技術戰略”時,他重點談到了Infor產品策略的三個設計特點:行業完整解決方案,快速帶來業務價值;在Infor OS平臺的API基礎上,提高用相關的數據流程來推動更高業務自動化程度;以及提升生產力,縮短價值生成時間。
“提高行業解決方案完整性和縮短價值生成時間,是我們產品研發的一大重點。”Soma Somasundaram舉例說:“比如說像食品飲料行業,我們把這些應用打散,按照客戶需求重新進行整合和配置,客戶不需要額外花時間配置。而我們在打散組合以后,以開箱即用的方式一整套提供給我們的客戶,不僅進行整合,還進行預配置,把流程鍵入在一整套解決方案中——基于經驗,我們甚至可以提供一種極為特定的解決方案,也就是總是向前再走一步。例如在我們所提供的這種開箱即用套件里面就包括行業具體的KPI,一些儀表盤和數據衡量方式,這就給用戶提供了更清晰的行業洞見,使得他們的運作更加有效率。所有這些特點和功能加總到一起就可以縮短價值生成時間,因為客戶不需要那么多時間去自己做挑選、配置、設計流程,甚至可以減少在API上所花費的時間。”
Soma Somasundaram還強調,Infor與企業用戶在實施部署ERP的過程是一個“共建解決方案”的過程,Infor的咨詢團隊和服務團隊會根據用戶的需求給予幫助,同時也會從每一個用戶的需求中,提煉相關的行業知識,不斷豐富和完善各個不同的行業解決方案。與此同時,Infor遍布全球的大型生態圈和合作伙伴所構成,也能從更“微型垂直行業領域”的角度,提供滿足不同地區用戶的解決方案和行業知識,從而在更短時間內,實現用戶價值。
Soma Somasundaram還從技術層面談到了Infor解決方案在“流程挖掘”方面的優勢:Infor解決方案從技術邏輯上分為原始數據層、行業層和流程層。在具體應用過程中,Infor會根據行業特征為企業用戶提供預配置方案,如關于配額、銷售、訂單、船運、貨運、支付、票據……正式上線后,具體的業務會通過系統與數據層中的數據進行實時交互,而數據層又會與行業層中的行業對象數據進行交互,從而不斷修正最初預配置方案中的相關業務流程,提高流程效率,最終在流程層得到最符合具體企業的優化后的業務流程。

“行業企業的流程是獨特的,有其行業特定性,我們所提供的服務也是特定的。”在回答筆者提問時,Soma Somasundaram強調,行業之間差異需要在系統當中得到體現,他舉例說,如醫療健康行業就非常不同于制造業,因為其用戶群體是面向醫護工作者的,所以這個系統管理的不是產品,而是關注這些病人是否得到了足夠的醫療診治,醫護人員是否有相關的執照等。與此同時,Soma Somasundaram也承認其中有一些數據處理方式和工具是具有普適價值的,“比如通過使用API促進業務的轉型,有一些共同的業務功能。再比如供應鏈,它既有行業的特定性,同時各行業之間也存在平行、可借鑒的橫向共同通用特點。”Somasundaram強調,正是基于這樣的技術“普適”原理,“Infor覺得不同行業之間其實也可以實現互建,比如說成本核算,制造行業已經很成熟了,但醫療健康行業之前很少涉及,而現在卻日益關注成本核算,因此在各行業互建和橫向方面也有很多普適數據處理的方式。”
要強調功能特征,還是強調行業屬性?曾經讓整個ERP行業爭論了很久。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一旦強調行業屬性,對于ERP系統提供商而言,就會極大降低單個ERP產品的適用范圍,提高實施、部署和應用ERP的成本,降低ERP系統本身的商業價值。因此在當時的ERP市場上,往往大多是專注某一類功能,或聚焦在某一個行業的ERP解決方案。全域覆蓋的ERP解決方案,在“ERP定制化”被證明存在諸多問題后,在市場上幾乎是沒有的。但是隨著云計算PaaS理論的出現,功能碎片化實際上真正解決了ERP到底要專注功能還是關注行業特殊需求的問題:用戶真正需要的,是能貼近自身業務需求的產品。因此把行業化進行到底,無論從技術還是應用角度看,都是一種無可避免的趨勢。D9FE4C0B-DDD0-4908-B0C8-5FD23F8CD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