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涵 吳瀟萍 周桂龍






摘 要:針對當前培智學校自閉癥學生在融合集體課中遇到的問題,從自閉癥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角度,分析了自閉癥學生對通用設計學習的需求,闡述了通用設計學習理念在自閉癥學生融合集體教學中的適用性,并基于通用設計學習理念提出了改變環境、調整課程、設計教學等教學策略,以提升培智學校自閉癥學生融合集體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通用設計學習;培智學校;自閉癥學生;融合集體課
一、研究背景
融合教育是中國特殊教育發展的大趨勢,融合教育強調要為特殊學生提供最少受限制的學習環境,減少教育系統內外的排斥,關注并滿足所有學習者的學習需求[1]。在融合的教學環境中,智力障礙、自閉癥、腦癱等各種類型的障礙學生由于自身的發展水平和能力表現,使得他們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如何保證所有學生都能無障礙地進入課堂,平等地參與學習,確保課程的設計、內容的呈現、方法的選用能夠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是當下融合教育工作面臨的重大挑戰[2]。
目前,培智學校集體教學主要以國家法定的課程設置方案為主,強調生活適應性。該安置形式下,課程教學內容較為全面、基礎,并能通過選擇性課程適當兼顧自閉癥兒童的特殊教育需求。但該安置形式仍以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為出發點,以智力障礙學生的教育需求為主,并不能全方位滿足自閉癥兒童的教育需求[3]。
再加上自閉癥學生存在社交溝通障礙、重復刻板行為明顯、共同注意力差等特點,使得集體課堂教學易出現各種適應障礙和情緒問題,使自閉癥學生的融合課堂教學顯得異常艱難。另外,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對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理解不夠,干預技術掌握不足,導致自閉癥學生的融合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校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來設置不同的課程與教學內容[4],只有根據自閉癥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靈活調整環境、課程、教學等內容,才能提高自閉癥學生融合課堂教學效果[5]。
二、通用設計學習的內涵
近年來,通用設計學習理念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融合教學的相關研究中。通用設計學習旨在滿足所有學習個體的需要,它提供了一個實用框架來幫助教師把實證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優勢和挑戰結合起來,通過對課程、設計教學、改變環境,讓課程更具有彈性,教學設計更靈活多元,教學環境更具支持性,將能全方位適應學生群體中的個體差異,提升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惠及每一個學生[6]。
本文立足于自閉癥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將通用設計理念應用到培智學校自閉癥學生的教育教學中,通過改變環境、調整課程、設計教學來滿足自閉癥學生復雜多樣的教育需求,促進自閉癥學生課堂教學的高質量融合。
三、通用設計學習的應用
通用設計學習為開發靈活的環境提供了機會,它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差異,在擴大學習以支持包括智力殘疾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接受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它有助于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本文中自閉癥融合集體課通用設計學習的應用包括生態化走班集體課的融合和常規學科集體課的融合。
(一)生態化走班集體課的融合
生態化融合集體課是指本校以“生態化教育干預”理念為核心,堅持“揚長”與“適應性”原則,以自閉癥學生的興趣、經驗、需要為中心設置的生活適應、運動與保健、音樂與律動、繪畫與手工和園藝五大活動課程。我校根據教育部的課程設置,每周一、二、四下午開展走班教學,教師根據自閉癥學生個訓內容幫助其選擇相應的活動課程,再根據個訓課的具體內容與學生的能力表現對融合集體課進行通用化設計和個別化支持。對于遷移泛化的效果將從指導目標、指導方法、指導效果三個方面進行“社會效度”的問卷調查(見下表),現以學生D為例進行詳細闡述:
學生D在個訓課中有顏色的理解、疊衣服、裁剪、跳繩四個個訓任務,其中將裁剪的技能泛化于生態化融合集體課的繪畫與手工課程中。教師根據學生D個訓課學習的剪曲線、三角形內容將《蘋果樹生病了》作品中的蘋果、啄木鳥設計成由直線、曲線組成的圓形、三角形和其他圖形,其他學生通過繪畫、涂色來完成作品,而學生D通過先剪啄木鳥與蘋果來完成《蘋果樹生病了》這幅作品,從而將個訓課中習得的剪曲線、三角形等裁剪技能進行有效泛化。
個訓與生態化融合集體課的有效銜接,不僅有利于自閉癥學生將個訓技能在生態化融合集體課中更好地遷移泛化,還有利于提升生態化融合集體課中的學習效果,更促進了自閉癥學生與其他障礙類型學生的積極融合,促進他們社會性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社交能力。
(二)常規學科集體課的融合
常規學科融合集體課針對全體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進行通用化設計,對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通用化設計,再通過有效地運用自閉癥的干預、支持方法進行個別化支持,為自閉癥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教育活動奠定基礎,從而最大程度促進自閉癥學生學有所得。
開展學科融合集體課教學前,教師首先列出CSDD發展性障礙兒童支持性評估系統中自閉癥學生的學科目標,進而確定短期學科目標,再結合日常教學內容制定具體學科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易于學習、理解的結構化教學環境,以流程表的形式呈現教學流程,促進學生理解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對于重點環節運用工作程序表進行呈現,并做到語言精煉、指令清晰視覺化;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速度準備多種學習方法和教材教具。在自閉癥學生通過環境支持與人力支持時還不能掌握集體課中的教學內容,則采用個訓支持,即通過個別化康復訓練進一步學習該內容直至其掌握。每一次學科融合集體課,學科教師都需要對課程的實施過程與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詳細記錄、分析、總結,進而靈活調整、改進,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有效且高質量的融合。現以生活適應課《用掃帚清掃》為例:
1.教學環境結構化
對掃帚的握放位置運用貼紙進行視覺化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掃把的正確握放位置,通過運用貼綠色箭頭和藍色箭頭對清掃垃圾的方向進行提示,促進學生清晰認識、有力控制垃圾清掃的方向,減少垃圾清掃方向的混亂,在聚集垃圾的位置又在地板上用紅色圓圈進行標注,有助于學生理解垃圾如何聚集。對教學環境結構化的布置,創設容易學習的教室環境,從而促進自閉癥學生在學科集體課教學中的融合。
2.教學內容流程化
《用掃帚清掃》第二課時一共有五個教學任務,分別是“復習、學習聚集垃圾、學習畚垃圾、練習、評價總結”,通過流程表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呈現在黑板上,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兩個自閉癥學生則進行任務卡的個別化設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具體任務以及每個任務的順序,促進情緒穩定,減少甚至避免自閉癥學生由于對教學活動沒有心理預期而導致的情緒暴躁。
3.教學重點工作程序化
在學習新任務“聚集垃圾”和“畚垃圾”時,教師將“聚集垃圾”和“畚垃圾”的具體方法運用工作程序表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理解記憶,兩個自閉癥學生再進行任務“完成情況”的設計,便于學生自己確認任務完成度和教師檢測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掌握情況,為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依據。
4.重要指令視覺化
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指令要簡短明確,對于“聚集垃圾”和“畚垃圾”這樣關鍵性的指令都采用了圖文結合的視覺化設計,“個別練習、小組練習、一起練習”三種練習方式也進行了視覺化呈現。自閉癥學生以及包括其他障礙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比較短,理解記憶能力較差,很多時候學生容易對教師的指令無反應甚至游離于課堂沒有聽到教師指令,視覺化指令的呈現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理解指令的做法要求,從而更好地去執行。
通用化設計在常規學科融合集體課的運用不僅滿足了班級所有障礙類型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還針對自閉癥學生自身優勢與現有能力進行個別化支持,不僅促進全體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掌握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更促進了自閉癥學生有效融入集體學習、生活環境,為進一步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四、總結與反思
本文從自閉癥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分析了培智學校自閉癥學生在融合集體課中遇到的問題,根據本校實際,將通用設計學習應用到生態化走班融合集體課和常規學科融合集體課中,運用具體的事例來詳細闡述如何改變環境、調整課程、設計教學來滿足自閉癥學生復雜多樣的教育需求,從而使自閉癥學生與其他障礙類型的學生能平等、和諧地參與課堂,促進自閉癥學生課堂教學的高質量融合。
參考文獻:
[1]謝愛明,王玉玲,李智玲.融合教育實踐的現狀及啟示[J].現代特殊教育,2016(16).
[2]張茂林,弋鵬,蔡翮飛.通用學習設計及其在高等融合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特殊教育,2019(8).
[3]郤玲亞.培智學校自閉癥兒童教育適切性的思考[J].教師博覽,2017(5).
[4]劉玉干.試論如何推進特殊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4).
[5]魏志坤.促進自閉癥學生課堂融合的方法初探[J].現代特殊教育,2020(1).
[6]許家成.通用設計學習在融合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特殊教育,2015(1).
課題項目:2019年江西省基礎教育重點課題“中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自閉癥教育干預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的成果之一(JJZHZD2019-290);2020年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中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自閉癥教育干預模式的建構與實施研究”的成果之一(20PTYB043)
見習編輯/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