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把思維的發展與提升確定為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思維的概括性、間接性特點使得中職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不能局限于常規的聽說讀寫,更需要生活實踐(做)。本文結合日常的教學實踐,對在語文綜合學習活動中滲透中職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反思。
關鍵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思維能力
人才強則國家強。人才培養對于國家發展至關重要。那么作為學校教育,如何為祖國河山的建設培養人才?筆者認為,人才培養的關鍵之一是思維能力的培養。人運用思維,才能處理從客觀世界獲取的信息,深入的認知客觀世界,解決現存的問題,探索未知的境域。可以說,思維是人和世界互動過程中相當重要的媒介。所以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培養出德技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亦把思維的發展與提升確定為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中職生發展與提升思維的平臺。
思維無影無形,看不見摸不著,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概括性、間接性的認識,過程比較復雜。思維的發展與提升的培養,不僅需要中職生進行理論的學習,更需要深入生活,在實踐中鍛煉。所以,筆者認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失為發展與提升中職生思維能的好平臺。首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內容可以豐富多彩。教師在整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內容時,可以以語文為中心,結合其他學科,尤其是中職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比如,在展開以“走進家鄉”為主題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進家鄉的歷史、地理、人文,擴大活動的范圍,豐富活動的內容。其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具有多變化特點。教師在設計活動形式時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智力結構差異。比如有的學生在傳統教學要求的語言表達、數學邏輯等智力領域欠缺,但是比較擅長音樂、運動、人際社交等,那么教師可以設計情景劇、實地采訪等形式,讓有表演才能的學生參與情景劇,讓社交能力強的學生去采訪,發揮學生特長,激發學生學習信心。
內容豐富、形式多變的語文綜合學習活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學生只有在對活動充分感覺、知覺的基礎上,才能促進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二、語文綜合學習活動中滲透中職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1.活動準備階段
在準備活動階段,學生需要根據教師提供的活動主題確定材料搜集的方向和途徑,匯總材料之后辨析其是否符合活動主題,找尋篩選出的材料之間有無連接點等。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的邏輯思維運轉過程。例如,在以“擁抱美麗中國”為主題的活動中,教師設計了“寫一寫‘可愛家鄉’”活動環節,要求學生收集與家鄉有關的材料作為寫作素材,可以敘事,可以寫景,也可以寫人,突出家鄉特點即可。某組學生現分析、討論組內成員寫作的擅長方面,確定寫作方向為寫景,搜集資料。然后該組學生按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歷史古跡、民俗風情和宗教文化等,對搜集獲取的資料逐級分類,再進行比較和篩選,選取寫作可用的資料。此外,語文綜合學習活動也會采取情景劇、電子小報制作等活動形式。
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這一原則應當貫徹在語文綜合學習活動的準備階段。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教師明確活動主題,設計活動形式,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提供幫助。學生根據活動任務,搜集處理資料,積極準備素材。這樣學生無形之中,便在活動準備時發展了自身的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
2.活動實施階段
活動實施階段是語文綜合學習活動的核心階段,前期準備工作的好壞還需要通過活動是
否能順利實施來檢驗。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發揮空間,首先就是允許學生犯錯,并留足修改錯誤的時間。例如有一次在以“低碳生活”為主題的綜合學習活動中,學生們事先非常認真的排演了一段情景劇。可是在課堂展示階段,部分學生的表演出現了卡殼,其中有一位學生現場忘詞,參與表演的所有學生都逐漸慌張起來。這時,教師不要倉促的介入學生的表演,而是給學生一個鼓勵,給學生一段時間空白。讓學生在這段留白中穩定情緒,調整狀態,思考對策。后來,忘詞的那位同學在一番思考之后,即興發揮,現場改編了一段臺詞。這樣看似狀況不斷的實戰演練,卻能鍛煉學生臨場應變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其次,采用多元化評價。第一是評價對象的多樣化,例如活動腳本、舞臺布置等是否恰當,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是否均衡,小組現場的語言表達、肢體展示是否合理等。第二是評價主體的多變化,可以是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點評等。多元化評價在活動中的運用引導了學生從不同角度全面性的看待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發散與碰撞。再者,學生在接受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思維看待他人的觀點,辨析優劣,既不能全盤接受,也不能完全否定,要學會提取正確的觀點,以幫助自己改進。
3.活動總結階段
語文綜合學習活動的教學,往往在學生興致高昂的表演展示和評價評選之后,戛然而止,忽視了總結環節。活動總結不僅是對活動全程的回顧,如果落實到位,更會讓活動錦上添花。學生可以總結語文綜合學習活動中常態化環節所用到的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例如搜索資料的常用途徑有網上搜索、圖書館查詢、求助專業人士等。活動呈現的具體方式有情景劇、朗誦、演講、訪談等。學生也可以從活動中整理歸納相關的文化知識。
三、教學實踐反思
語文綜合學習活動是一個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性活動,也是一個可以驗證學生是否能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平臺。如何在語文綜合學習活動中,落實中職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筆者還需要不斷地探索。
1.及時更新資源,并深度整合。例如對網絡更新的資源及時汲取;對鄉土文化以及學生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深入研究;對教材內容要注重挖掘聯系,尋找創新點。
2.重視學生智力結構的差異。個別中職生可能既不擅長理論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沒有音樂、舞蹈、繪畫等才藝,他們在語文綜合學習活動中可能如同語數外的學習一樣,找不到自信。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試著發現這些學生身上有無亮點,或者在小組人員分配時,能夠安排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和他們搭檔,給他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