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秋
摘要:閱讀教學在小學中段語文學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當下的首要任務。有效閱讀有助于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內心情感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基于此,教師應注重提升小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增強學生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才能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一、引言
小學中段閱讀教學處于低年級和高年級中間,發揮著承前啟后的主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它的過渡作用。從初級學習階段學期,隨著學習階段的不斷推進,學習的知識也會逐漸深入變得愈加復雜。這對于孩子們而言是磨練學習勁頭,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閱讀的能力,但是如果不能熟練掌握閱讀技巧,他們依然很難去理解閱讀的主要內容。因此在這一階段,語文教師應及時改變教學策略,運用豐富新穎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能主動積極地融入高效學習中,指導學生進行有質量的閱讀,從而為學生的高段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中段語文的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一)搜尋閱讀資源,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在進行文章的閱讀教學之前,可以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教師通過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加深學生對于文章了解,讓學生對于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共鳴。新任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能會缺乏一定的經驗,可以通過向其他教師借閱教案的方式不斷地提高自身對于閱讀教學的了解。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中的資料以視頻或動畫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草船借箭》這一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可以為學生搜集一些有關三國的相關歷史資料,讓學生通過這些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學生對于草船借箭歷史發生的緣由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文章所要描述的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包涵的本質。教師對于其中的人物可以通過古詩詞的方式為學生介紹,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從《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進而對《三國演義》這一本名著產生閱讀的欲望,不斷地拓展學生的語文閱讀范圍,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內在動力。
(二)提出高效問題,推動自主閱讀
在小學中段語文學科閱讀教學中,問題能激發小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推動其進行自主閱讀與獨立思考,并對課文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從而加深對內涵與中心思想的理念與領悟。但從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看,多數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還沒有正確認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依舊采用陳舊的教學模式,不善于提出有針對性、引導性及啟發性的高效問題,而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對所學知識無法理解掌握的更加透徹,這樣就往往導致學生學習質量與教學效率達不到理想標準。故而,鑒于此種情況,語文教師就應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材上的內容,提出恰當的問題,將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激發,使其在問題的推動下能夠自主進行閱讀與學習,從而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學習質量,構建高質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例如在《巨人的花園》一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巨人是如何從自私逐漸變得慷慨,其中一系列的溫馨故事,雖然內容有限,卻蘊藏了深刻的內涵與中心思想。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避免小學生過于依賴以聽講的方式學習,而是應該提出有針對性、引導性及啟發性的高效問題。如:1這是一座怎樣的花園?2巨人回來前的花園是什么樣子?3孩子們偷偷來到花園,巨人對他們做了什么,說了什么?4小男孩那雙會說話的眼睛,想對巨人說些什么?巨人又從中讀出了什么?教師提出這些問題,不但能將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激發,從而推動其自主進行深入閱讀與思考,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使其對課文的內涵與中心思想有更深刻的領悟,進而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與學習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引導閱讀交流,優化教學效果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最為關鍵的是要求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閱讀中,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助交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取長補短,不斷優化自己的閱讀方式。教師在為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減少對于學生閱讀的干擾,以學生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空間,讓學生能夠不斷地發展自己的閱讀思維。此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啟發性的閱讀問題,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不斷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這樣的方式也為學生增加了更多的閱讀自主權。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火燒云》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關于描寫火燒云的形態特征,讓學生先獨自進行閱讀,找出自己認為好的部分,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助交流,讓學生互相之間交換自己的結果,最后總結出結論。教師在學生得出結論之后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探討交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在描寫火燒云時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和其中所包含的感情。在之后的練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份寫作的任務,讓學生根據文章中作者使用的寫作手法和描述形式,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描述自己見過的最為壯觀的自然景象。
三、結語
總之,小學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思維意識,此時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中各環節的優化,關注學生的內心想法和變化,運用豐富多樣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文本,真正地走入文章的情境中,體會其中深厚的思想情感,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小迪.多元化教學構建高效小學中年段語文閱讀教學模式[J].?2021.
[2]鐘玉蘭.信息技術助力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解讀[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 2021(20):2.
[3]張靈靈.提高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中旬, 2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