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國》
建造時間(《黑客帝國》到《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1999至2003年
重啟時間(《黑客帝國4》):2021年
開張盛況
跨時代的科幻經典
第一部《黑客帝國》誕生于 23 年前,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呈現了最古老的本體論哲學問題及其衍生——世界是真的嗎?選擇是幻覺嗎?人類是否具有自由意志?影片將哲學討論經由炫酷的畫面風格和超前的技術概念傳遞,以高雅又深思的姿態嵌入流行文化。其經典不僅在于運鏡、特效、場景等屢屢被后來者模仿致敬,更在于其提前很多年講述了人類與機器人、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技術的科技隱喻?!逗诳偷蹏啡壳?,不同于以往傾向宏大敘事的太空歌劇,影片在更加個性化的同時,也愈發復雜渾厚,既融入了華麗的視覺刺激,又夾雜著多元文化的線索,充滿爭議卻延展深遠,因此《黑客帝國》本身具有“革命性”影史成就,這點毋庸置疑。
《黑客帝國》系列共有三部真人電影以及九部動畫短片,共同講述一個相當宏大的世界觀,堪稱一部人類文明與機器文明的進化史。如今,回望世紀之交誕生的《黑客帝國》,影片中所展現的種種預言在今天一一應驗:我們正是身處一個被大數據和算法控制的世界,選擇也變成一種幻覺,自己所以為的“自由意志”,不過是另一種被設計過的“命中注定”。尤其近年疫情肆虐,物理隔離令人類更依賴線上交互,關于虛擬世界的想象出現在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而在科技巨頭提出“元宇宙”的概念時,《黑客帝國》的世界觀是一個很好的向大眾普及其定義的通俗方式——它通過影像,呈現了一個無限擬真的虛擬世界,并對科技發展和未來世界表現出隱憂。
重啟困局
迫于無奈的狗尾續貂
如此經典的科幻巨制,對于現在原創IP匱乏的好萊塢,自然是逃不開被“吃老本”的命運——“擺在眼前有兩顆藥丸,紅色藥丸代表真實但殘酷的現實,藍色藥丸代表虛擬但美好的夢境,你到底選擇哪一個?”時隔18年,《黑客帝國》系列再推續集,前作主創悉數回歸,由原導演之一拉娜·沃卓斯基操刀劇本并執掌導筒。不過,對于此番“重啟”,各位主創明顯“出于無奈”——它們對此片的心情已經在影片的臺詞和對話中悉數言表:從《黑客帝國4》的第14分鐘到第30分鐘,整整15分鐘,都是主創組在吐槽華納,并且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都展示了出來,比如“不是我們想拍,是華納逼我們拍的,不然就取消合同”,“三部曲已經很完美了,第四部要講啥?”,“華納說了,有沒有我們這些原始團隊,都要拍”……角色親口表達了對于華納兄弟希望重啟《黑客帝國》系列決策的困惑與無奈。連同電影末尾的彩蛋,也都充滿了主創的“碎碎念”——幾名角色討論該如何制作《黑客帝國4》時,干脆表示:“現在寵物短視頻這么火,還不如拍個《貓貓帝國》”……這些影片中的吐槽,紛紛被外界解讀為導演拉娜·沃卓斯基對該項目的排斥。據外媒報道,妹妹莉莉·沃卓斯基本來也在《黑客帝國4》的策劃團隊中,但后來中途退出了,只留下了姐姐一人執導。其實她們打從一開始便拒絕了進行續集的計劃——作為《黑客帝國》三部曲最初期的編劇和一直以來的導演,沃卓斯基姐妹在三部曲中描繪了一個環環相扣、相當完整的故事,本就沒有給續集留下任何空間。
重啟之觀察
褪下“神作”光環
過時的設定
誕生于世紀之交的《黑客帝國》三部曲,立足的是人類剛剛踏入網絡世界大門,對虛擬空間既向往又恐懼的社會心理。其描繪的“缸中之腦”世界、“紅藥丸”與“藍藥丸”的選擇、“子彈時間”對特效的運用與想象,在當時看來都頗具沖擊力。但隨著時光飛逝,23年過去了,互聯網從一個新鮮的發明成了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就連片名“黑客”,都已經成為落伍的詞匯。而由于太過經典,《黑客帝國》中許多當時“先鋒”的科幻設定已經在太多同類型的影片中被反復采用和討論,特效技術也大有提升;并且,對于第一次進入矩陣世界的觀眾來說,第四部里所展現的哲學討論,對真實與虛擬的懷疑,那些曾經前瞻而深刻的思辨,在今天已經不再令人興奮,甚至對于這批新觀眾來說,無論是核心概念還是動作場面,那些曾經令人震驚的,極具原創精神的設計,在今天看來過于陳詞濫調。因此,在2021年再見《黑客帝國4》,如果只是將經典元素如走馬燈一般呈現,哲學探討也沒有任何遞進或結合新時代現實的流變,那么其“神作”的光環,自當褪下。
套路的劇情
在主創們本身并不熱情的創作氛圍下,《黑客帝國4》就連強行重啟亦缺乏必要邏輯,劇情也只能是充滿“套路”地讓主角尼奧重新從虛擬世界中再度蘇醒一次。只不過,無論是武戲中該有的華麗特效和精彩打斗,還是文戲中該有的哲學探討,第四部相較于第一部而言,不是機械復用,就是全面降級。前作拉高的期待值,與這一部的成色形成了鮮明對比,不符合觀眾的預期導致了差評情緒強烈。而《黑客帝國》系列本身也是粉絲屬性較為濃厚的電影,如果不清楚前三部的世界觀,將產生不小的觀影門檻,所以吸納新觀眾的能力也有限。因此,《黑客帝國4》全球票房僅為1.2億美金,對于這部制作成本高達1.9億美元的影片而言,可謂資不抵債的“大撲街”。而IMDb評分5.7分、豆瓣評分5.7,對于具有劃時代意義“神作”的續集而言,這樣的成績顯然難稱滿意。票房口碑雙雙滑坡,不僅是制作公司華納兄弟的決策失誤,從更大的范圍而言,也在給整個好萊塢近幾年的決策敲響警鐘。一方面說明了經典IP重啟不是“財富密碼”,好萊塢需要找到“超級英雄”之外的商業片新思路;另一方面是發行方式的變革,作為華納兄弟院網同步一周年實驗的最后一部,《黑客帝國4》給它畫上一個失敗的句號。
《黑客帝國》從當年的流行文化制造者,淪為了強行IP改編的跟風者。這幾年靠舊時大IP割“韭菜”,如《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等,已讓不少制作方嘗到甜頭。不過有別于觀眾捧場的熱情,這些所謂的大IP在重啟后的創新層面毫無長進,從故事、到角色甚至引以為傲的精神內核,幾乎全面崩塌。其實就如《黑客帝國》曾經成功的三部曲一樣,它們往往規劃有序,時間相隔不長,團隊保持固定,風格一致,世界觀統一完整,且有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觀感,可謂一鼓作氣。而很多所謂的“重啟”續集,就是在制片廠的求要下“強行變現”,炒舊IP吃老本,由于時間相距太長,很難再是那個風味,而且觀眾口味也變了。好故事越來越少,好萊塢IP續集的套路化問題越來越明顯,好萊塢的創新乏力讓IP作品的質量大幅下降,招致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