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婷 曾柏榮



摘要:目的 分析原發性肝細胞癌TACE術后配合柴芍六君子湯治療對患者肝損傷的影響。方法 選擇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治療的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80例,按照數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治療組,每組40例,對照組在TACE術后給予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術后配合柴芍六君子湯治療,比較2組肝損害情況與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治療組異常TBIL、異常ALT、異常AST在術后1周時增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異常ALB在術后1月均可緩慢升高,基本恢復至術前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術后出現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腹痛及惡心、嘔吐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原發性肝細胞癌TACE術后配合柴芍六君子湯治療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控制患者肝損害情況。
關鍵詞:柴芍六君子湯;原發性肝細胞癌;TACE術;肝損害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2)06-0028-03
原發性肝細胞癌是最常見、最嚴重的惡性腫瘤之一。盡管外科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方法,但由于肝細胞癌起病隱匿,癥狀輕微,臨床在確診時大部分患者已失去手術機會[1]。因此,非手術切除方法治療,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可使相當一部分患者的癥狀減輕、生活質量改善和生存期延長。經導管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TACE)是抑制肝癌細胞生長的重要方法之一,被認為是不能或不愿手術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2]。但是TACE治療術也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肝功損害,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預后。近年來針對TACE對肝功能損害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正確處理TACE術后肝功能的損害,對于提高患者療效、改善生存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取樣方式選擇2020年6月—2021年9月在本院實施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治療的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80例,按照數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治療組,每組4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研究表示2組患者的術前狀況差異性較小,可提供臨床基礎數據進行研究對照。
1.2 納入標準 (1)年齡為18~75歲,性別不限。(2)組織病理學確診或非侵入性影像學及腫瘤標志物化驗標準證實。(3)納入患者均不具備手術切除的指征且無明顯手術禁忌癥。(4)Child-PughA級或B級。(5)肝癌巴塞羅那分期為B期或C期。(6)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7)ECOG評分0~2[3]。(8)無碘及化療藥物過敏史。
1.3 排除標準 (1)重度肝功能損害Child-PughC級。(2)伴有糖尿病與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3)伴有活動性肝炎無法同步治療。(4)全身廣泛轉移,預計生存時間小于3個月。(5)患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穩定心絞痛。(6)妊娠、哺乳期或者計劃懷孕期間。
1.4 治療方法
1.4.1 TACE治療 采用Seldinger法經股動脈穿刺,穿刺成功后插入導管鞘組,經鞘插管到肝固有動脈,造影證實肝癌部位、腫瘤數目、大小及供血動脈情況后,插管至腫瘤供血動脈行化療栓塞:經導管注入5-氟尿嘧啶500~1000 mg,順鉑40~100 mg,再將E-ADM20~40 mg與超液態碘化油混懸液在透視下經導管緩慢注入,碘化油用量視腫瘤大小、血供多少及術中碘油沉積情況選擇不同的劑量。栓塞完成后常規復查造影,觀察栓塞情況,滿意后拔管。術后常規予以抗炎、保肝、止吐、止痛等對癥處理,所有患者在栓塞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4周抽取空腹血液檢查肝功能的指標變化。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連續3次TACE治療為1個療程。
1.4.2 常規西醫治療 給予水飛薊賓葡甲胺鹽片(山西威奇達)治療,每次150 mg,每天3次,口服,療程為12周。2組治療期間要求低脂、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忌食肥肉、禁飲酒類。
1.4.3 中醫治療 治療組術后配合柴芍六君子湯治療,組方:柴胡12 g,白芍12 g,黨參12 g,白術12 g,茯苓12 g,陳皮12 g,半夏12 g,雞內金10 g,延胡索6 g、丹參6 g、莪術6 g、炙甘草6 g。根據患者體質與病情變化,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和藥味。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病情穩定后,以原方用量5倍制成水丸繼續服用,12周為1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肝功能項目包括總膽紅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堿性磷酸酶(ALP)、血清白蛋白(ALB)。治療后1、4周復測。所有檢測項目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治療中記錄發生不良反應情況,治療中、結束時、隨訪3個月。
1.6 統計學方法 本次使用SPSS23.0軟件分析,符合正太分布,對計量資料選擇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卡方檢驗,P<0.05有意義。
2 結果
2.1 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組異常TBIL、異常ALT、異常AST在術后1周時增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異常ALB在術后1月均可緩慢升高,基本恢復至術前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2組不良反應比較 見表3。
3 討論
肝細胞癌由于起病隱匿,進展迅速,確診時大多數患者已經達到局部晚期或發生遠處轉移,外科手術切除機會很少,當前TACE已成為肝細胞癌的主要治療手段[4]。肝腫瘤的血供98%來自肝動脈,肝動脈灌注栓塞后碘化油滯留于腫瘤血管,有效減少了癌組織的血供,與化療藥物協同作用使腫瘤組織停止生長、缺血、部分或全部壞死[5]。但由于TACE采用的藥物均有細胞毒性,治療同時對正常肝組織有較大損害。有人發現多次TACE可引起進行性肝臟萎縮,其中部分患者死于逐漸加重的肝硬化及其并發癥而非腫瘤本身[6]。這種情況越來越引起重視,怎樣在用好TACE治療的同時更好地保護肝臟功能以延長患者生命成為治療的關鍵[7]。肝癌屬祖國醫學中的“肝積”等范疇,根據中西醫結合的原則,利用西醫介入TACE治療控制瘀毒內結之肝癌病灶。中醫辨證肝癌病機主要是濕熱毒邪外感,蘊結臟腑,或者情志郁結,肝氣不舒,日久影響氣血津液的運行。再加上脾氣虧虛,肝失調達運化失常,痰濕內生,痰濁在肝臟內堆積,逐漸發展為肝積。治療以疏肝健脾為基本原則,再加上行氣、活血、化痰、解毒等法。本文以柴芍六君子湯作為基礎方劑,隨癥加減。方中黨參生津止渴、養血、補中益氣、同時還具有降血壓作用;茯苓利水消腫、健脾止瀉、養心安神;白術利尿消腫、固表止汗、燥濕健脾;甘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同時還可以防治腫瘤,4味藥為四君子湯的組成,主要起到益氣健脾滲濕的作用;柴胡疏肝解郁,陳皮健脾和胃、行氣寬中、降逆化痰,法半夏燥濕化痰、和胃止嘔,兩藥連用起到降逆和胃理氣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化痰散結。柴胡疏散退熱、止瘧疾、疏肝解郁,白芍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兩味藥合用一散一收,主要目的為疏肝柔肝;延胡索為止痛第一要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丹參活血、祛瘀止痛、防血栓;莪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雞內金健脾消積,甘草調和諸藥。此為柴芍六君子湯獨特配方,通過加強脾胃運化功能,增強體內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加速肝內、體內毒氣從腎臟、膽道不斷排除,減少對肝臟的毒害作用,使得肝臟發揮其新陳代謝中心的作用,毒素不斷減少,營養不斷增多,人體正氣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最終為TACE治療患者的肝功能損害康復,提供物質保障[8-10]。
綜上,原發性肝細胞癌TACE術后配合柴芍六君子湯治療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控制患者肝損害情況,可以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娟,翟傳夫.扶正化瘀方對原發性肝細胞癌TACE術后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及肝功能的影響[J].中華養生保健,2021,39(9):3-4,19.
[2]韓志毅,謝悠青,孫新鋒,等.深圳地區肝細胞癌特征及芪術抗癌方聯合TACE治療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8,50(7):165-169.
[3]何詠霖,王磊慶,劉烊錕,等.中醫藥聯合TACE在原發性肝癌治療中的研究現狀[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2021,5(5):25-27.
[4]王建軍,劉培秀,惠偉,等.中藥運脾清肝湯治療原發性肝細胞癌TACE術后肝損害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79-279,280.
[5]萬遷遷,郭晨旭,時良慧,等.扶正散結方、三氧化二砷聯合TACE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細胞癌臨床研究[J].中醫藥臨床雜志,2021,33(3):502-507.
[6]劉德祥,郭真真,陳漢威,等.重組人P53腺病毒灌注栓塞聯合中醫藥治療伴門靜脈癌栓的原發性肝細胞癌[J].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10,16(6):593-596.
[7]丁建平.資脾湯聯合經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治療中晚期肝癌回顧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9(2):9-11.
[8]牛鑫.敷和備化方聯合穴位埋線治療肝癌介入術后纖維化的臨床觀察[D].南寧:廣西中醫藥大學,2016.
[9]李圳,楊興武,王乾,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治療原發性小肝癌的臨床效果[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9,31(12):731-736.
[10]李岳勇,韋忠恒,鐘秋紅,等.中藥華蟾素對肝細胞肝癌TACE術后肝內復發和血清VEGF/TSGF表達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20,47(1):131-134.
(收稿日期: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