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龍,楊繼宏
(1.合肥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合肥 230061;2.安徽理工大學體育部,安徽淮南 232001)
教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1-2〕。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新時代的教育改革并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應試教育依然存在。傳統的教學方法重知識、重考試,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這樣培養的學生難以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求〔3〕。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綜合人才,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學生無法獲得這些能力,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4〕。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VR(virtual reality)技術開始出現,并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作為全新的虛擬現實技術,VR 技術有著廣闊的運用場景。此外,VR 技術能夠為用戶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在體育教學上也有著巨大的應用空間。網球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在高校內的開設時間較短,但是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目前,大多數高校網球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并不能完全地掌握網球的動作要領〔5〕。基于此,運用VR 技術探討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學法在網球課堂中的創新應用,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以提升網球教學的學習效果。
1.1 關于PBL教學法的研究通過文獻檢索發現,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我國高校開始采用PBL 教學法。聶晶等〔6〕通過文獻資料法和SWOT 分析法,指出PBL 教學模式在體育課程的應用上具有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性等優勢、學生接受新型教學的思維方式轉變不及時等劣勢、信息時代能夠提供PBL 學習資源的機遇以及PBL 教學師資不足等挑戰。冉翔等〔7〕探究了基于PBL 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公共課應用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認為PBL 教學模式可以改善當前公共體育課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模式不豐富的困境,極大地契合了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周桂琴〔8〕提出PBL 的構成四要素為“問題、學生、教師、反思”,并結合《體育概論》將PBL 教學法融入體育理論教學中,為體育實踐提供了理論參考。平欣瑤〔9〕采用專家訪問法、教學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等,認為PBL 教學法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的輔助達到較好的教學模式,并通過調查研究得出PBL 教學法融入網球教學后,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教學效率更高的結論。代理〔10〕經過實驗對照,認為PBL 教學法應用在網球正手抽擊球技術教學中,能夠極大地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文獻總結發現,PBL 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較多,但是在體育學領域的研究較為有限,在網球教學上的應用更少。由此可見,結合VR 技術的PBL 教學法在網球教學中的研究有著較大的創新性和研究價值。
1.2 關于網球教學的研究隨著網球運動在國內的流行,學習網球的群體也越來越多,尤其在高校網球受到學生的追捧。陳浩琦〔11〕指出當前網球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并指出高校網球教學改革需要融入自主性的教學方法,并且要加強高校體育文化的氛圍輸出。趙曉東等〔12〕基于ATP 世界排名“破百”視角進行網球運動員的素質研究,指出我國男子網球競爭激烈但缺乏高水平的團隊和科學化的訓練,并提出應當著重培養后備人才、提高職業化發展水平等建議,由此可見當前高校網球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歐吉林〔13〕通過實證研究,提出了高校網球公共課教學中的創新方法:先學習雙手反手擊球技術再學習正手擊球技術;先學習截擊球技術再學習削球技術等,在技術性層面闡述了具體的網球教學方法。丁瑩等〔14〕分析了多球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模式,認為網球運動時間長且間歇短,當前網球運動員應當制定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有氧平衡能力訓練、有氧力量訓練以及柔韌與靈敏的訓練教學等方法,提高網球技術。徐迪等〔15〕認為網球教學應當個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主要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主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目前,國內關于網球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戰術方面,目的還是在于促進學生對動作要領的掌握,在比賽中通過不同技戰術的搭配運用取得勝利。不同的學者提出的教學方法存在著差異,每一種教學方法也有著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本文結合最新的VR 技術,通過其和PBL 教學法的有機結合,力求探索出一種有效的網球教學方法。
2.1 研究對象以基于VR 技術的PBL 教學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主題,以合肥師范學院和安徽理工大學網球班的40 名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其中實驗組學生20 人,男生15 人,女生5 人;對照組學生20 人,男生15 人,女生5 人。實驗組利用VR 技術結合PBL 教學法,對照組則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實驗周期為一學期,持續16 周,每周上課一次,一次持續80 min,共計32 個學時。將每節課的實驗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基于VR 技術的PBL 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2.2 關鍵指標根據學術界的研究結果,對于學生網球能力的衡量主要分為兩個關鍵指標:一是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是學生進行網球運動的基礎;二是網球專項技術,是學生通過專業的網球訓練之后所獲得的網球能力,是衡量網球教學效果的關鍵指標〔16〕。
身體素質:扇形跑、立定跳遠、長跑(女生800 m跑/男生1 000 m 跑)。
專項技能:上手發球、底線對拉、正反手擊球。
2.3 變量測定
(1)身體素質
立定跳遠、長跑為常規測試項目,所有實驗對象需要按照任課教師的指令完成測試即可。扇形跑需要按照圖1 所示完成測試。
在圖1 中的5 個點放置標志桶,實驗對象以站立起跑姿勢在起點準備,聽到指令后迅速開始移動,加速沖向1 號點位將標識桶取回原點,按此方法依次將2、3、4、5 號標識桶取回原點,由任課教師記錄時間。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實驗的進行在虛擬的VR 環境中進行,在實驗過程中實驗對象完成情況能夠進行詳細的分解。

圖1 扇形跑示意圖
(2)專項技術能力
網球的發球技術是一分的起點,對于比賽的勝負有著重要的影響,好的發球技術能夠幫助運動員在比賽場上占據主動性,能夠更好地發揮預設的比賽戰術〔17〕。在發球技術測試中,若實驗對象的發球落地位于a 區,計2 分,落于b 區,計1 分。見圖2。假若位于分界線上則計2 分,每位實驗對象發球10個。底線對拉、正反手擊球是比賽雙方在對抗中的重要技術,成功得1 分,失敗得0 分,分別記錄比賽雙方的得分數據。考慮到個體網球技術水平的差異,因此在測試時采用VR 技術,使所有的實驗對象都和同一位網球運動員進行比賽,保證實驗結果的科學性。

圖2 發球技術測試示意圖
3.1 身體素質分析由表1 可知:在實驗開始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扇形跑、立定跳遠和長跑測試成績上的整體水平差異不大,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身體素質相當。通過t 檢驗結果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扇形跑、立定跳遠和長跑測試成績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參與實驗的學生均為體育學院的學生,實驗對象都具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因此身體素質要好于普通學生。

表1 實驗前身體素質分析
由表2 可知:在實驗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扇形跑、立定跳遠和長跑測試成績均有提升,從提升幅度來看,實驗組的提升程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從t 檢驗結果來看,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基于VR 技術的PBL教學法要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有著較強的應用價值。優秀的身體素質是學習網球的基礎,基于VR 技術的PBL 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習網球奠定基礎。

表2 實驗后身體素質分析
3.2 專項技能分析由表3 可知:在上手發球、底線對拉和正反手擊球的測試成績上,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相當,說明在實驗開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網球運動能力相當。從t 檢驗結果來看,兩組學生測試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開展教學實驗。

表3 實驗前專項技能分析
由表4 可知:實驗后兩組學生專項技能的上手發球、底線對拉和正反手擊球成績均有提升,說明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基于VR 技術的PBL教學法,均對實驗對象網球專項技能的提升有積極意義。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測試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實驗組的成績提升更為明顯,表明基于VR 技術的PBL 教學法要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對于學生專項技能的提升作用較大。

表4 實驗后專項技能分析
網球專項技能的提升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如力量、移動速度、判斷能力等〔18〕。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均是網球專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網球基礎,因此專業的訓練,對成績提升具有一定的幫助。通過與VR 技術結合的PBL 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實驗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擊球動作實現完全的分解,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在訓練中得到不斷的糾正,保證運動動作的準確性。通過長時間的訓練,能夠內化為學生的運動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競技水平〔19〕。
(1)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基于VR 技術的PBL教學法的運用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任課的體育教師需要對PBL 教學法有著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進行靈活的運用。體育教師需要結合課程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運用場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設置不同的課程情景問題,在課堂上再運用特殊的技能引導學生解答。為了提升PBL 教學法在體育課程上的運用效果,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在教師正式上崗之前,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專業。
(2)創新網球訓練方法。目前國內高校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法,傳統教學法有著成本低、操作簡單的優勢。昂貴的技術設備是當前高校體育訓練的瓶頸,高校相關單位應積極創新體育訓練法,讓VR技術能夠進入高校體育訓練中。相關單位應加大投入和宣傳力度,轉變高校教師的觀念,與專業的科技公司合作,制作更為優良的教學素材,建立數據庫,讓VR 技術能夠更廣泛地服務于體育訓練。VR技術作為一種輔助的訓練手段,在高校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訓練方法,在實際教學中要將二者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
(3)靈活進行角色轉換。在PBL 教學活動中,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法的實施需要師生進行角色轉變,教師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生應該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主動學習網球運動的理論知識,在課后積極進行訓練,鞏固課堂的學習內容,規范技術動作,不斷提升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