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何正平 張榮
(彭州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與危重癥醫學科 四川 成都 611900)
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肺部疾病。其患者多以中老年人群為主。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劇烈喘息、咳痰、發熱及咳嗽等,如不及時接受治療還會導致呼吸受阻等嚴重情況,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1]。針對慢阻肺患者的治療目前主要以霧化吸入治療為主,其中較為常用的藥物無特布他林及布地奈德。為了探究這種特布他林與布地奈德共同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本次研究的過程中,選取了到我院接受診治的慢阻肺患者(100 例)作為樣本進行研究,現作出如下報告。
本次研究的時間為2020 年1 月~2021 年11月,研究樣本為該時間段內到我院接受診治的慢阻肺患者,具體的樣本數量為100 例,然后采用隨機分組法將這100 例患者均分為研究組(50 例)與常規組(50 例)例。常規組的50 例慢阻肺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4 例,患者中年齡最大的81 歲,年齡最小的40 歲,平均(61.23±2.43)歲;而研究組的50 例慢阻肺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23 例,患者中年齡最大82 歲,年齡最小42 歲,平均(62.21±2.51)歲。本次研究所抽取的這些慢阻肺患者,經過分析對比其基本資料后可知,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納入分析。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平喘、化痰、止咳及抗炎等常規治療。
常規組患者采取特布他林進行治療:患者通過霧化吸入特布他林(國藥準字:H10930059 由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方式進行治療,用藥劑量為5mg/ 次,2 次/d,每次霧化吸入治療的時間在15~20min,并以1 周為一個治療周期。
研究組患者采取特布他林與布地奈德共同治療:其中特布他林的用藥方式與常規組相同,并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懸浮液進行治療,用藥劑量為每次2mg,每日2 次,霧化吸入治療時間為5~10min/次,并以1 周為一個治療周期。
1.3.1 臨床治療效果分析。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干預后的臨床治療效果,慢阻肺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評估主要分為顯效: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臨床癥狀減輕;無效:患者的肺功能及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干預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中主要包括失眠、皮膚瘙癢及惡心等,總發生率=(失眠+皮膚瘙癢+惡心)/總例數×100%。
1.3.3 肺功能相關指標分析。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干預前后的肺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其中主要包括FVC、FEV1 及FEV1/FVC 等,并對研究期間所獲取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2]。
1.3.4 治療滿意度分析。主要通過治療服務、治療方式及治療環境等3 個項目來評價治療滿意度,總量表為治療滿意度量表,每個項目的滿分均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治療滿意度越高[3]。
1.3.5 生活質量分析。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主要根據我院自制的生活質量評分量表進行評估,該量表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功能及社會功能4 個主要項目,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4]。
采用SPSS 30.0 處理相關數據資料,t 和X2檢驗組間數據,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組間肺功能相關指標對比分析()

表1 組間肺功能相關指標對比分析()
FVC(L) FEV1(%)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50 2.23±0 50 2.14±0.53 3.83±0.45 1.43±0.31 1.73±0.25 48.14±4.87 57.74±4.47常規組 .57 2.14±0.30 1.44±0.37 1.54±0.25 48.42±4.72 53.24±4.68 t 值 - 0.818 4.335 0.146 3.800 0.292 4.917 P 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經研究分析,研究組中的顯效、有效及無效的例數分別為40 例、9 例、1 例,總有效率為98.00%;而常規組中的顯效、有效及無效的例數分別為34 例、8例、8 例,總有效率為84.00%,組間數據有明顯差別(X2=5.983,P<0.05)。
經調查可知,研究組中有1 例患者出現皮膚瘙癢,1 例患者出現惡心,總不良反應率為4.00%,而常規組中有3 例患者出現失眠,3 例患者出現皮膚瘙癢,4 例患者出現惡心,總不良反應率為20.00%,兩組之間的數據有顯著差異(X2=6.061,P<0.05)。
通過對比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可知,研究組的治療服務評分、治療方式評分、治療環境評分及總滿意度評分分別在92 分左右、98 分左右、92 分左右、95分左右;而常規組在以上項目中的評分分別在68 分左右、72 分左右、76 分左右、76 分左右;組間在治療服務上有顯著差別(t=39.088,P<0.05);組間在治療方式上有顯著差別(t=53.548,P<0.05);組間在治療環境上有顯著差別(t=24.851,P<0.05);組間在治療服務上有顯著差別(t=72.384,P<0.05)。
通過對比患者的生活質量可知,研究組的心理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物質功能評分及社會功能評分分別在21 分左右、15 分左右、25 分左右、8 分左右;而常規組在以上項目中的評分分別在12 分左右、10 分左右、16 分左右、5 分左右;組間在心理功能上有顯著差別(t=34.709,P<0.05);組間在軀體功能上有顯著差別(t=19.702,P<0.05);組間在物質功能上有顯著差別(t=17.996,P<0.05);組間在社會功能上有顯著差別(t=12.469,P<0.05)。
慢阻肺屬于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的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患者患病的風險因素較多,其中較為常見的有大氣污染、感染及吸煙等[5-6]。針對慢阻肺患者的治療,目前主要以霧化吸入特布他林與布地奈德的方式進行治療。其中特布他林屬于短效的β2 受體激動劑,具有舒緩氣道阻塞、降低患者血管通透性、松弛氣道平滑肌及快速改善臨床癥狀的重要作用。而布地奈德屬于新型糖皮質類激素的一種,具有降低患者發生不良反應風險、增強代謝率及局部抗炎的重要作用,將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以達到快速緩解臨床癥狀及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的作用[7]。本次研究將特布他林單藥治療與特布他林與布地奈德共同治療進行對比,結果表明,經治療之后,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肺功能相關指標、治療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等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常規組。
綜上所述,針對慢阻肺患者來說,應對其實施特布他林與布地奈德共同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提升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