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河長的邊界:對流域污染治理行政力量的反思

2022-07-07 15:15:32李靈芝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2年6期
關鍵詞:水質污染

李靈芝,羊 洋,周 力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

古有大禹受命于堯、舜二帝負責治理水患,今有河長受上級黨政領導任命,落實水質治理,其中一脈相承的是行政的力量。河長制是指任命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為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責任人,將河道水質的考核得分與官員政治績效掛鉤,利用行政壓力強化水質治理責任。然而,水質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上游的污染活動,而不僅僅是轄區內的[1]。因流域的整體性和人為行政區劃分割間的矛盾,水污染被界定為跨界污染[2]。地方政府競爭會導致本地經濟發展產生的污染以越界外部性的方式轉由其他地區承擔[3]。具體地,在上游地方政府通過財稅優惠等將水污染密集型產業吸引至上游的同時,污染物卻“順流而下”,使下游地區難以擺脫環境風險[1]。盡管可以通過強化環境績效考核對地方官員環境治理產生激勵作用[4],但河長制并未扭轉跨界污染會伴生搭便車行為的本質。當下游地區在河長制的作用下進一步提高規制強度時,上游地區即使宣稱實施河長制,其污染治理動機反而可能進一步降低。一些研究基于水質監測點數據發現,河長制的治污效果不明顯[5],可能正是上游地區搭便車所致。中國自2018 年起全面實施河長制,但位于下游的東部地區和省域交界地區水質改善程度并不樂觀,也能為此提供些許佐證。國家環境監測中心數據表明,在中西部地區水質不斷改善的同時,東部地區水體化學需氧量(COD)含量從2017 年的3.45 mg/L 上升至2019 年的4.20 mg/L。更嚴峻的是,東部地區省交界處水體COD 含量從2017 年的4.16 mg/L 上升至2019 年的4.68 mg/L。該研究將從理論與實證兩個層面考察河長制在跨界污染搭便車問題中的作用,為水污染治理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

1 文獻綜述

河長制是中國分權式環境管理模式下的一項制度調整。流域水污染治理涉及不同層次的政府機構,是采取中央集權還是地方分權一直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重要問題。理論上,中央集權對控制流域水污染外部性問題更有效[6]。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中央集權可能是低效率的,而分權式的環境管理有利于管理者因地制宜地選擇符合地方特殊情況的政策與標準以提高效率。然而,分權式環境管理模式也存在弊端。伴隨著經濟上財政分權與地方政治集權,政府官員的地方經濟產出與政治晉升競爭變得更為激烈[7]。為達到經濟發展的目標,地方政府往往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即提出更為寬松的環境要求[8]。

因而,分權式環境管理引致的“搭便車”行為是跨界污染治理的重點與難點。水環境具有整體性,由于跨界河流一般擁有固定流向且具有攜帶污染的能力,上游地區排放的污染物會自然而然隨水體流動排往下游地區,這就是所謂的“污染溢出”。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中國的環境保護執法與管理的權利開始逐漸下放至各個行政區域。在國家環保部門下達全國性政策目標后,每個省份都會被分配具體要求。但在省級要求的進一步分配與執行上,省級政府擁有轄區內的決定權。出于經濟競爭或政治晉升動機,地方政府的非合作行為會使得公共品的供給偏離最優水平[9]。具體地,上游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將更多的污染排放集中于邊界這一策略性行為(搭便車),向下游轉嫁環境壓力。在宏觀層面,跨界污染的搭便車行為有兩種表征,其一是行政區域邊界處的污染程度高于行政區域內部的污染程度,其二是行政區域相鄰時,上游邊界的污染程度高于下游邊界。Sigman[10]根據各州獲得水環境管理自治權的時間差異,使用三重差分模型對權力下放前后跨界污染現象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獲得水環境管理自治權的州在總的污染物排放上有所減少,但跨界污染的嚴重程度卻沒有顯著變化。Lipscomb 等[11]將巴西372 對上下游水質監測站面板數據和縣界演變數據進行匹配,發現河流距離縣下游邊界每近1 km,污染指標生化需氧量(BOD)就會增加2%左右。河流沿岸的夜間燈光數據顯示,地方政府允許更多的生產經營活動在縣內下游地區的河流附近開展[11]。Cai等[12]研究發現,在同一個省內,最下游縣的排污收費執行力度最為寬松,其污染活動強度比其他縣高出20%。為了應對中央提出的減排要求并保持經濟發展速度,省級政府選擇將污染產業向省內下游邊界轉移[12]。

長期以來,如何實現公共事務的有效治理是人類社會普遍關心的議題。在環境分權框架下,切實提高地方政府的環境治理激勵是關鍵。在河長制之前,中國政府采取的一個重要舉措是目標責任制,即2007年宣布,2010年底各省份必須完成指定的環境治理目標,完成情況直接與官員績效考核掛鉤。然而,一個新問題也相伴而生。雖然地方政府的減排壓力小和地方政府官員激勵扭曲是產生跨界污染問題原因之一,但單純地增加對地方政府污染治理的激勵力度是否有助于解決跨界污染問題仍不明確。例如,Kahn[13]研究發現,在1970 年美國環保署建立之后,跨界污染顯著加劇。加大地方政府的減排壓力能夠強化地方政府改善本地區環境質量的意愿,但當環境規制未對跨界污染采取針對性措施時,更加嚴格的政策壓力不會阻止地方政府通過轉嫁本地污染治理壓力達成環保目標[14]。學界對大尺度、統一的污染治理壓力能否有效解決跨界污染問題未達成共識。

河長制的核心思想也是加大地方政府官員的環境治理壓力,其實現方式是采用“干部目標管理責任制”[4]。為了激勵干部積極作為,上級黨政領導在明確水質目標后,對下級政府及其官員治水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及問責。為了避免因問責而失去晉升資格,下級政府官員會選擇努力完成治水任務。但當存在行政問責難以落實等問題時,河長制會失去其應有的效力。值得一提的是,將治水責任發包給地方黨政領導而不是水利、環保等各部門官員為河長制的有效運行提供了組織協調優勢[4]。在推行河長制之前,中國流域治理體制較為松散[15]。在頂層設計上,存在“九龍治水”的局面;在地方層面,存在跨部門協作難、跨地區合作難、跨層級治理難等問題[4]。將治水責任發包給地方黨政領導有利于構建協作暢通的治理體系。在黨的內部,高級別的干部可以依靠黨的組織優勢來協調指揮低級別的干部。基于干部等級制度,河長制將分散的治水責任集中到個人,再由該個體協調各方,繼而在橫向上實現跨部門協作、跨地區合作,在縱向上克服跨層級治理中的層級松散問題。

然而,河長制如何能夠緩解跨界污染問題還存在多方面的質疑。首先,如前所述,加大減排壓力可能會強化搭便車問題。上游河長為了完成環境治理任務,可能選擇將污染產業進一步向下方行政邊界轉移。其次,下游河長在加大污染治理強度時,上游河長有動力采取不作為策略。Hoel[16]研究發現,當部分成員主動減少污染排放量時,污染排放總量不會因此下降,因為其他成員會利用污染外部性特征采取搭便車行為。再次,從河流水質改善領導督辦制、環保問責制所衍生出來的河長制是否真的強化了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這一基本制度還有待商榷。中央政府早在1989 年就開始推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并在“十一五”期間正式提出將環境治理情況納入官員的晉升考核中,實行“一票否決”“終身追責”等規定。換言之,早在數年前,地方政府官員在污染治理上已經具有較強激勵。此外,通過政策梳理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并未明確制定水質目標,這會導致政策失去應有的約束力。例如,Kahn 等[14]研究發現,基于COD 含量精準制定的水污染治理目標使得地方政府將COD污染密集型的造紙業搬離河岸,但由于石油、汞和苯酚含量等未被列入治理目標,相關污染物的濃度未出現任何改善。最后,中央政府在不斷強調污染治理的同時,并未弱化對經濟增長的要求。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比治水責任更沉重的責任是“經濟發展”。除此之外,河長制并未打破“轄區內”這一概念。下游水質未能納入上游地方政府的考核內容,由行政區劃分割引致的搭便車問題未從根本上予以破解。反觀“十一五”期間的環境治理政策,已切實考慮到上下游省政府間的監督與合作。

近些年來,學界對河長制何以形成、制度邏輯、政策擴散路徑、政策效果等已開展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其中,制度邏輯和政策效果等是研究重點。第一,河長制的制度邏輯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縱向行政權威強化機制[17-18]、基于“資格錦標賽”的政治壓力達標機制[19]、完善流域分層治理與跨部門協作等的整體性治理[15,20-21]等。第二,河長制的政策擴散路徑是多樣的,縱向的吸納輻射與橫向的學習競爭雙向并行,形成“自發首創”“向上擴散”與“平行擴散”并存局面[22-23]。第三,河長制的本地治理效應存在爭議。學者基于國控監測點水污染數據、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和河長制演進數據,評估了河長制的水治理效果[5,23-26],但研究結論不一致。例如,沈坤榮等[5]研究發現,河長制顯著提升了水中的溶解氧濃度,達到了初步的水污染治理效果,但并未顯著降低水中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等深度污染物濃度。而Li 等[25]研究發現,河長制能夠有效降低氨氮濃度,但會使化學需氧量和溶解氧指標惡化。河長制的政策效果存疑可能是由于監督不透明、社會參與不充分、問責難等制度缺陷[27-28]。

現有研究對幫助理解河長制的制度邏輯、作用方式及制度缺陷等已作出重要貢獻,但對河長制如何作用于跨界污染中搭便車問題的考察嚴重不足。尤其是,在評估河長制施政效果時,只關注本地是否實施河長制對本地污染活動或水質的影響[5,23-26],且結論不一,上游地區的河長制實施效果更是不得而知。由于河長制存在強化搭便車問題的風險,可能當且僅當上游與本地同在一個省級轄區內,上游或本地地方政府實施河長制才能有效改善本地水質。該研究將基于國控監測點水質數據定量分析河長制在跨界水污染治理中的成效,并著重考察省內省外上游地區的河長制實施效果差異。

2 研究設計與數據

2.1 實證模型構建

參考沈坤榮等[1]的模型設計,假設河流干流的流向為自西向東,上下游的兩個監測點位構成了圖1所示的河段模型。圖1 中,編號A—E 代表干流流經的縣。A 縣位于該河段的上游,并且有水質監測站點j。E 縣位于河段的下游,水質監測站i位于該縣。B、C、D 縣泛指該河段流經的所有縣,且C、D 縣位于兩省交界處。河流作為一個整體,被一個個行政區域人為分割,某一觀測點位的水質不但受到本地區生產生活的影響,還會受到上游地區污染活動的影響[12]。上游地區的污染活動可以用上游地區水質和上游地區的污染強度表示。因此,下游點位i的水質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①上游點位j的水質,預期對下游水質產生正向影響;②上游縣各類生產活動所產生的污染Sk,即點位j到D 縣下游邊界d點之間的各類生產活動所產生的污染,預期對下游水質產生負向影響;③下游點位i所在縣各類生產活動所產生的污染Sl,即E 縣上游邊界d點到點位i之間的各類生產活動所產生的污染,預期對下游水質產生負向影響。④其他自然因素,即點位j與i之間的降雨。

圖1 模型設計

該研究基于上述流域污染關系,將下游點位的水質用計量方程表示:

其中:下標i表示下游監測點位,下標j表示位于監測點i的上游監測點位,下標t表示時間,下標k表示上游K區域的任意縣(含上游點位j所在縣),下標l表示本地縣。Q為監測點位的水質,R為縣所在市是否設立市級河長的虛擬變量。S表示生產生活所產生的污染,具體包括工業污染、養殖業污染和種植業污染。Skt和Slt分別表示在t時間點上游某縣與本地縣污染活動強度。Zijt表示點位j與i之間的降雨自然條件。μ為下游監測站固定效應,ν為時間固定效應(包含年份固定效應和月份固定效應),ε為誤差項。

上游縣和本地縣的河長制實施效果可能取決于上游縣與本地縣是否位于同一個省,以及是否確立省級河長。為此,根據上游縣與本地縣是否位于同一個省將樣本分為兩類,并設立模型:

其中:Rpt表示上游縣所在省是否確立省級河長。上游縣與本地縣位于同一省份的樣本占63.84%。需要說明的是,為了評估上游縣河長制實施情況對本地水質的影響,未將上游K 區域作為一個整體納入模型中。例如,在考察D 縣河長制實施情況對點位i水質的影響時,未控制A、B、C縣的政策實施情況和污染活動強度。為了便于理解,將下標l替換為本地,將下標k替換為上游。

2.2 變量與數據

2.2.1 水質指標及監測點數據

該研究水質數據來自生態環境部下屬的國家環境監測中心維護的地表水自動監測網絡,包含對中國主要河流133 個監測站的多項水質參數的測量。選用COD 和氨氮兩個深度污染物指標作為水質變量。2004—2019 年,國家環境保護部門在全國主要水系(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遼河、西南諸河、浙閩河流、內陸河流)共設置了133 個水質自動監測點位。站點在運營期間幾乎每周都會更新數據。分析中將原有的周度水質數據轉換為月度平均數據。由于大量監測站沒有上游相鄰站,選擇了58 個可以作為下游或上游監測站的點位和19 個只能作為上游監測站的點位。因此,在該研究的樣本中,總共有77 個監測站。所有監測站均位于七大流域,其中大部分位于長江和淮河流域。位于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的監測站數量分別為19 個、33 個和25 個。樣本監測站之間的干流流經中國23 個省的308 個縣級行政區。任意兩個相鄰監測站之間的干流平均流經14個縣。

2.2.2 河長制變量

該研究的核心解釋變量是人工梳理的河流流經縣河長制施行情況(是否實施河長制)。為保證人工整理數據的準確性,基于兩個渠道對河長制變量進行了整理,并進行了交叉驗證。首先,通過百度搜索與河長制相關的官方文件和新聞報道,依此確定一個縣是否實施河長制以及何時實施河長制。二是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檢索相關政府文件和新聞報道,梳理各地區河長制演進情況。沈坤榮等[5]也使用這種方法來獲取有關城市是否采用河長制的信息。在數據收集過程中發現,啟動河長制的政府都是市級或省級,而幾乎沒有縣級政府。在地級市頒布的關于河長制的政策文件中,一般會有“屬地行政首長負責制”或者“市政府領導擔任河長”這樣的關鍵詞。當出現這類關鍵詞時,該研究認為該地級市及其轄區內的縣級行政單位實行了河長制。由此識別出模型中的核心自變量——該縣是否設置河長。另外,當該省發布了省級層面的河長制文件時,認為該省確立了“省級河長”。

在各地的河長制政策文件中,一般都有“將水質監測結果納入政績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市縣領導實施一票否決”“考核不合格的河長將受到警告、通報批評直至行政處分”等內容。河長制政策鼓勵各級河長制定科學的綜合治理方案。其中,流域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受到較多關注。例如,遼寧省對流域內污染嚴重的小造紙、小印染、小糠醛、小酒精等企業進行了專項整治,河北省大力淘汰小規模草漿生產裝置、化學制漿生產線、以廢紙為原料的紙廠等水污染密集型企業。此外,河長制注重加大社會監督力度,及時公布各級河長名單,樹立河長告示牌。部分地市還建立了媒體公示預警機制,支持社會公眾對違法占用水域、擅自填埋河道等違法行為的舉報和新聞媒體曝光。這些為河長制能夠發揮一定的環境治理效應提供了有力證據。但政策文件中沒有明確的是,下游水質監測結果是否也被納入政績考核,以及對考核合格與否的界定。此外,鮮有政策文件論及跨省河長間的協作或是跨省水污染糾紛的協調機制。綜合來看,河長制應當能夠激勵地方政策強化環境治理,但上游地方政府是否不再采取策略性行為還有待驗證。

2.2.3 其他變量

(1)采用第二產業增加值、肉類產量和農作物播種面積與行政面積的比值分別表示工業污染強度、養殖業污染強度和種植業污染強度。第二產業增加值數據源自《中國縣域統計年鑒》;肉類產量、農作物播種面積數據來自中國農科院統計數據;行政面積數據源自《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值得說明的是,中國農科院統計數據為年度數據,對于肉類數據,該研究將其簡單平均至12 個月。對農作物播種面積,該研究整理了全國778個農氣站發布的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報告,獲得了各縣不同農作物的生長期,以此為依據將農作物播種面積分解為月度播種面積。

(2)此外,該研究還為每個樣本縣匹配了最近氣象站的月累計降雨量,以控制氣候條件。降水數據來自中國氣象局824 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統計的日累計降水量,將其轉化為月累計降水量。縣與距其最近氣象站的距離平均為35 km。

2.2.4 數據描述

變量定義及描述統計見表1。數據覆蓋了2004—2019 年,77 個上下游點位間的河流流經23 個省的102 個市的308個縣。從COD 和NH 濃度來看,上游水質明顯優于本地。實施河長制的本地縣占比高于上游縣,這體現出上游地區的治污壓力相對較小。

表1 描述性統計表

3 實證結果分析

首先匯報基準回歸結果。表2列(1)、列(3)模型僅控制了氣候特征,列(2)、列(4)則進一步控制了上游和本地的污染活動強度。可以發現,上游實施河長制會顯著降低本地水體的COD 濃度和氨氮濃度。具體地,以列(2)、列(4)為例,上游縣實施河長制會使本地縣水體的COD濃度平均降低0.695 3 mg/L,氨氮濃度降低0.071 5 mg/L。樣本中本地縣COD 濃度的均值是4.190 mg/L,氨氮濃度是0.730 mg/L,因而在上游河長制政策的作用下,COD 濃度降低了16.6%,氨氮濃度降低了9.8%。相比之下,本地水質在COD 指標上的改善程度更高。2015 年環境統計年報顯示,COD 主要來自農業中的養殖業污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氨氮的主要來源是農業面源污染(種植業)和城鎮生活污水。一方面,氨氮的總排放量約是COD 的十分之一,相對較小,在邊際上更難以減少。另一方面,相較于種植業污染,養殖業污水排放較為點源化,易于監管和控制。例如,Zhou等[26]研究發現,實施河長制能顯著緩解由養殖業糞污排放造成的水污染,但對由種植業化肥施用造成的水污染是無效的。因而,根據委托代理理論,作為代理人的政府可能傾向于優先治理COD污染。

表2 河長制對水質的影響——基準回歸結果

本地實施河長制能夠顯著降低COD 濃度,但施政效果略低于上游實施河長制。與此同時,本地實施河長制對NH 濃度的影響在統計上不顯著。這些均可能是由于本地的治污努力會受到上游的侵蝕。已有關于本地河長制實施效果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結論[5,24-25],該研究與She等[24]較為一致。與上游地方政府的行為決策相同,本地政府也選擇優先治理COD污染。

如前文所述,理論上,由于不用對下游水質負責,上游地區會傾向于向河流下游方向的行政邊界轉移污染,導致下游地區的水質難以得到提升[29]。但基準結果表明,河長制能有效解決搭便車問題。已有研究表明,當河段同屬一個行政區域時,地區間環境規制具有統籌協調性[1]。因而,上游地方政府實施河長制能夠有效改善下游水質可能是由于上游與本地在同一個轄區(省)內,并且該轄區有負責統籌協調的高層級(省級)河長。

為此,根據上下游是否同省將樣本分為兩類,進行分樣本回歸。研究結果表明:當上下游縣區屬于同一個省份時,上游地區實施河長制能夠明顯降低本地COD和NH濃度(表3列(1)、列(2))。此外,若該省設立了省級河長,能更大程度地降低COD 濃度(表3 列(3)),但是對氨氮濃度沒有顯著影響(表3 列(4))。然而,當上下游縣區屬于不同省份時,上游地區實施河長制反而會使本地水質惡化(表4 列(1)、列(2))。此外,即使上游省份設立了省級河長,對下游水質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基本保持不變(表4列(3)、列(4))。

表3 河長制對水質的影響——上下游位于同一省份

表4 河長制對水質的影響——上下游位于不同省份

上述結果表明,上游實施河長制對下游水質的改善效果主要源于省內上游地區加強了污染防治,且在確立了省級河長的情況下,上游地區能更大程度減少水污染。需要強調的是,即使沒有確立省級河長,省內上游地區在實施河長制之后也會切實承擔污染治理責任。這可能得益于:①上游地區在實施河長制的過程中已將省內下游地區的水質納入官員的績效考核中;②河長制的組織協調優勢有便于省內市級政府間進行橫向協商。

然而,河長制對跨省界的水污染問題是無效的,上游地區可能會以實施河長制為噱頭推卸污染治理責任。在分省治理的現實背景下,由于河長間的跨省協作機制缺失,上游政府的搭便車問題依然存在,且有變本加厲之勢。可能正因如此,2021 年12 月,水利部正式提出建立長江流域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旨在探索長江流域省級之間的水質治理,建立上下游左右岸聯防聯控機制、部門協調聯動機制。李國英在2022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也進一步強調,2022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充分發揮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作用,在七大流域全面建立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完善流域管理機構與省級河長辦協作機制,明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管理責任,變分段治為全域治”。該研究表明,加強流域內省際間協作、合力治污,是正確而重要的政策方向。

盡管環境分權下的河長制尚未有效解決省際間搭便車問題,但不能因此轉向中央集權。Sigman[10]在指出環境分權的弊端后提出,不能因環境分權具有搭便車問題而沿用中央集權,而是要在堅持環境分權的情況下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搭便車問題。河長制的出發點是強化各地方對轄區內的環境治理,理想的結果是各地均強化環境治理。但事實表明,在針對性措施不完備的情況下,河長制不能實現全域高效治理。制定省際間上下游聯動、精準的環境考核目標,將一定范圍內下游地區的水質納入上游地區河長制考核體系,并以此為參照確定獎懲措施正是當中缺失的一環。

4 結 論

河長制高度體現了《環境保護法》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治理負責”的基本要求,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高度契合,因其制度優勢備受關注,并被寄予厚望。正因如此,有必要從跨界污染外部性問題審視河長制的施政效果。實證結果顯示,省內上游地區實施河長制能夠顯著改善本地水質,且在確立了省級河長的情況下,該積極影響更大。但省外上游地區實施河長制反而會使本地水質惡化,河長制不能解決跨省界污染的搭便車問題。換言之,省長能夠有效約束本省河長的行為,但對上游省域河長缺乏約束力。一方面,我們看到了行政的力量,通過制度微調能夠讓本地地方領導重視水污染治理;另一方面,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來管理河流,不能解決流域污染問題。更準確地說,河長制僅按照行政邊界劃分落實治水責任對于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是不夠的。

河流治理無邊界。河流橫跨多個行政區域的特征,決定了水污染治理的沉疴痼疾在于跨界污染。從市級層面看,省級河長這一省內最高級別河長的設立對省內跨區域河流進行統籌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各省均已確立省級河長,可以預見省內上下游河湖協同治理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從省級層面看,由于跨省協作機制不健全,省際間的河流污染治理問題仍是今后河長制面臨的主要挑戰。浙江省在省內河湖治理中堪稱表率,在跨省共治中也勇當先鋒,為推動跨行政區域河長制深入落實提供了典型示范。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并通過發布《河(湖)長制工作規范》推動河長“依標辦事”,切實履行職責。2018—2019年,浙江省與上海市、江蘇省先后建立了太湖、淀山湖湖長協作機制,對跨地區水系建立了跨界巡查、信息共享、聯合督辦的流域共治機制,取得顯著成效。中央應吸取浙江經驗,加快建立健全省級河長協作機制,推進“一河一長”,變分段治理為全域治理。需要強調的是,中央還應加快建立綠色GDP 政績考核機制,矯正地方政府“只看增長,不看環境”的短視心態,從根本上激勵地方政府轉向積極有為的環境治理。

猜你喜歡
水質污染
水質抽檢豈容造假
環境(2023年5期)2023-06-30 01:20:01
什么是污染?
什么是污染?
一月冬棚養蝦常見水質渾濁,要如何解決?這9大原因及處理方法你要知曉
當代水產(2019年1期)2019-05-16 02:42:04
這條魚供不應求!蝦蟹養殖戶、垂釣者的最愛,不用投喂,還能凈化水質
當代水產(2019年3期)2019-05-14 05:42:48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當代陜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18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圖像識別在水質檢測中的應用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16
濟下水庫徑流水質和垂向水質分析及評價
對抗塵污染,遠離“霾”伏
都市麗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3: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www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免费欧美一级|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六月色|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2022国产无码在线|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97色在线|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色综合国产| 福利视频一区|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啪啪永久免费av|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91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91视频国产高清| 亚洲一区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αv毛片|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你懂的|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 久久免费视频6|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亚洲三级影院|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干中文字幕| 欧美v在线| 亚洲欧美天堂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97|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91色在线| 日本a级免费|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日本a级免费|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αv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