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球 成 婕 宋科瑩
(1 吉首大學圖書館,湖南吉首 416000;2 吉首大學旅游與管理工程學院,湖南張家界 427000 )
土家語相對于其他語言來講,對其傳承與保護要困難得多,究其原因是由于土家族人長期以來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靠自然傳承的土家語面臨強勢語言文化沖擊,將會越來越弱勢以至頻危和消失。 據2021 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州土家族人口為1078151 人,占全州人口43.33%[1],20 世紀50 年代湘西地區會操用土家語的人數大約有50 萬人,30 年后減少到42 萬人,到21 世紀初不足10 萬人。 鄧佑玲通過調查發現,20世紀80 年代還有土家語單語人,到20 世紀末單語人基本消失。 2011 年楊再彪通過對土家語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使用人口調查,認為在湖南西部地區土家語使用總人口大概在6.5 萬人左右,會講些許日常生活土家語的人群占了絕大比例,事實上流利的土家語使用者遠遠小于上述統計數據[2]。
其實,任何一種少數民族語言,在面臨強勢語言的沖擊下,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的捆綁和足夠好的語言環境,失去其母語維持的基本動力,其消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為此,筆者借鑒參與式發展理論,充分調動參與者各方的利益,建設土家語方面的語料數據庫,以期讓土家語應用呈現活態增長狀態,有利于增強各方學習和研究土家語的興趣和動力,從而達到長期保存和保護的目的。 而在這種參與式建設過程中,圖書館作為參與主體之一,其對土家語文獻的收集、保存和提供利用作用,以及如何融入并激活土家語的作用,是本文研究探討主要內容。
參與式發展理論起源于社區發展戰略,其核心是運用地方社區人口的知識和技能,使社區人口群體與管理機構建立更加密切的利益互存的關系[3]。參與式建設強調主動參與意識,更多地賦予參與主體自主權力。 本文界定的參與式建設語料庫,是以土家族群居區成員參與、特別是土家村寨鄉村旅游景點參與開發并獲益為核心,以國家級4A 級及4A級以上景區為參與龍頭,以土漢雙語教學、土家語歌舞表演參與為雙冀,依托圖書館等眾多土家語文獻資料和語音視頻資料文獻的所有者的參與,以微信群、QQ 群等社交軟件作為活態交流紐帶,打造一個集旅游、研究、學習、消閑、娛樂等一體化的多形式、多地域、多用途的可持續的語料庫。
傳統語料庫建設往往是高校研究團隊或個別研究者,通過政府項目資助等方式籌建而成,項目驗收完成后,語料庫很難再有更新,且語料庫建設的參與者往往是通過項目負責人發動,主動參與性不強,且這種參與隨著項目終結難以繼續維持。 而參與式建設語料庫具有參與性強、可用性、建設成本低、發展可持續、示范效益好等特點,同時還能調動土家語學習人群的積極性,通過形成土家語文化展演帶動旅游,旅游帶來收益和更多人學習土家語,學習土家語帶來更多的土家語文化傳承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有利于鄉村全面振興,縮小城鄉差別,實現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
參與式語料庫建設與傳統語料庫建設一樣,其目標實質是為了搭建一個語料庫數據平臺,但在建設主體、平臺受眾、開放利用、可持續性發展等方面有著根本的區別。 參與式語料庫建設允許土家語愛好者在平臺上發表土家語言論,上傳土家語文獻,平臺對所有受眾開放利用,平臺維護與管理通過眾多的參與主體者來實現,是一個活態、可實時更新的語料數據庫,因此其發展具可持續性。
為了更加明晰參與式語料庫建設與傳統語料庫建設的區別,我們從開發主體、利益主體、關注效益、社區利益、農產品轉化、總體效益進行比較。 傳統語料庫建設主體單元化,僅限于研究機構或研究者,而參與式語料庫建設主體多元化,包括社區、農民、當地政府、旅游企業、圖書館、社區學校、網民。 在利益主體層面上,傳統語料庫建設僅僅為項目研究而用,很少和旅游產業關聯,也很少和圖書館關聯,其利益主體是研究者,參與式語料庫建設則不同,其利益主體為社區、農民、旅游企業、游客、政府、圖書館和土家語學習的愛好者,相關利益主體互為關聯。 在關注效益上,傳統語料庫建設主要關注的是近期利益和研究者自身的經濟效益,盡快在項目規定的研究期限內完成結題任務,而參與式語料庫建設關注的是長遠利益,涵蓋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利益。 在社區利益層面,依托土家語地區獨特旅游資源、結合土家語文化資源,通過自然景觀、特色民居、土家語文化演出,實現農民增收,而傳統語料庫建設僅限于研究者本身受益,與土家語地區農民收益無關。 在農產品轉化方面,參與式語料庫建設因集結了社區、旅游企業、網民等參與主體,游客通過觀看土家語文化展演,感受當地別樣的語言風俗,了解當地帶有土家文化特色的農產品,通過衣、食、住、行、購等方式帶動當地包括農產品在內等諸多商品的消費,直接為農民帶來貨幣收益。 因此,在總體效益方面,參與式語料庫能夠調動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為各參與主體帶來直接和間接的利益,總體效益明顯高于傳統語料庫建設。
土家語文獻作為瀕危語種文獻,圖書館理應承擔對其進行長期保存職責,也理應承擔包括土家語文化在內的文化傳播使命[4]。 參與式語料庫作為一種新型建設模式的數據庫,圖書館在參與式建設過程中主要承擔著提供各種載體類型土家語文獻資料的支撐,同時對各參與方產生的土家語文獻及時搜集、整理和保存。 圖書館作為信息查詢和信息獲取的保障機構,在互聯網、移動終端普及的時代,也理應為土家語文化傳承承擔語料庫運行、維護與管理工作,作為擁有眾多館藏文獻數據庫的圖書館,增加一個土家語語料庫既可以豐富館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通過互聯網來訪問、學習土家語相關的文獻資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圖聯共同制訂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一直是各國公共圖書館遵守的準則,圖書館是傳播文化、豐富人民大眾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任務也包括“提高對文化遺產的認識,提供通過各種表演藝術來表現文化的途徑,促進文化間對話和文化多樣性”[5]。 土家語作為千百年來土家族使用的民族語言,長期以來形成了土家族梯瑪歌、哭嫁歌、燈戲、花燈戲、儺戲、南劇、陽戲傳統文學戲劇,還有眾多的土家族社會風俗、禮儀和節慶,如八部大王祭、古丈跳馬節、土家糊倉習俗、土家族過趕年、土家族舍巴日等。 這些土家族文化有些已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有些已納入地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因此,圖書館作為負有提升公眾對文化遺產認識、收集表演藝術節目文獻來表現民族文化的職責機構,應該在參與式語料庫建設中承擔文獻收集、文獻整理、文獻保存和文獻開發與利用的任務。
深度瀕危語言的土家語和其緊密相關的一些土家族文化面臨失傳狀態,這些語言及其文化是土家族精神的外在表現,是土家族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吸引游客前來旅游的一個重要原因,更是與非土家族地區旅游產業競爭的一個重要的優勢。 為此,從經濟學意義角度出發,只有將土家語保護與土家語語料庫建設置于一個相關利益鏈條當中,保護和建設才具可持續性。
在圖1 參與式建設語料體系中,圖書館作為9個參與主體之一,其地位相較于其他參與主體而言,經濟利益不是他追求的目標,他所追求的主要是社會效益、文化保存和傳播效益,在眾多的參與主體當中,圖書館處于文獻中心地位,社區、旅游企業、政府機構、農戶、社區學校、網民、地域高校及景區等參與主體為圖書館提供土家語文獻資料,通過旅游企業、旅游景點、網民等參與主體的活態傳承土家語的帶動下,不斷產生新的土家語文獻資料,從而保障土家語語料庫平臺在互聯網上有實時更新的語料資源。

圖1 參與式語料庫建設體系
土家語作為承載土家族文化語言的有聲載體,盡管沒有文字,但根據土家語研究者創建的土家語拼音文字,近40 年來,已出版了近百種土家語語言、語法、句法等方面的著作,采集了大量有關于土家話語素材。 在土家族居住地區的圖書館、檔案館、電視臺、民族宗教委員會等機構,收藏有不少的土家族婚俗、祭祀、節慶方面音視頻資料。 圖書館把這些分散的文獻資料采集齊全,完全可以豐富語料庫的資源內容,達到靜態保護的作用。
3.2.1 激活土家語的催化劑作用
幾千年世界文明傳承,靠的是語言和文字記載才能得以持續。 那些已經失傳的古老文字和語言,在世界圖書館的館藏中總能發現他們的文獻記載。筆者通過調查土家族地區的吉首大學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文獻,發現吉首大學圖書館收藏有土家語的圖書48 部,國家圖書館藏有土家語圖書41部,這些靜態的土家語圖書文獻為建設和激活語料庫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一是根據館藏土家語文獻記載,圖書館聘請高校土家語專家或民間土家語專家,對土家語圖書文獻的語料進行語音標注,形成文本語料庫和語音語料庫;二是積極同語料庫建設參建主體合作,激活各參建主體所擁有的土家語語料資源,如旅游企業的土家語文化節目、社區土家族人演唱的土家語歌曲等;三是通過組織土家語藝術家定期深入旅游景點,與本地土家族民間藝術家同臺表演土家語文化節目;四是圖書館與高校的音樂舞蹈學院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利用土家族音樂、舞蹈創造土家語文化節目,展現活態的土家語語言魅力,再將其注入到旅游景區的文化節目,助力文化旅游。
3.2.2 收集活態語料的主體作用
土家族地區由于地處湘、鄂、渝、黔四省邊遠山區,處處奇山異水好風景,兼具民族、歷史、紅色、民俗、語言等多重特色,日漸成為國內外游客游玩的主要目的地。 多年來,這些地區依靠旅游產業帶動一批土家語相關的文化節目,如國際知名景區張家界,通過融入土家語元素,以土家族地區的桑槙民歌、張家界陽戲、矛古斯、哭嫁歌等節目,為土家風情園、魅力湘西搭建土家語活態演藝平臺。 《煙雨張家界》《夢里張家界》等內含土家語方面的演藝節目,吸納當地社區演職人員近2000 人,2017 年全年演出1800 余場,觀眾360 萬人次[6],為土家語語言活態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對于旅游景區眾多的土家語語料節目,圖書館應該發揮其資源采集能力的優勢,主動與旅游景區合作,建立長期的土家語文化節目資源的合作關系,以土家語語料采集為目標,圍繞旅游公司+景區表演+土家語居民+民間藝人+文化機構+在線網絡的關聯線索,展開土家族語料文獻的收集,使圖書館在活態語料的采集過程中始終承擔主體作用。
3.2.3 建設土家語文獻提供中心的作用
文獻提供中心作用主要體現在實體文獻中心和數字文獻中心層面,不管是何種層面,其文獻累積規模應具備一定數量級,且文獻類型要多樣化。 在實體文獻方面,處于土家族地區的圖書館,應該盡可能對土家語出版的圖書收集齊全,判斷齊全的標準可采取對比法、補充法和咨詢法。 對比法是根據國家圖書館、土家族地區所在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地市縣級公共圖書館,以及民族高校圖書館的館藏目錄對比,找出所收藏不全的文獻目錄,通過公開渠道采購、復制等方式補全。 補充法是根據圖書館藏目錄實際情況,對于磁帶、光盤、錄像帶(盒)等多媒體介質的文獻,一些圖書館沒有在線公開,需要實地到館找到相應館的館藏目錄核對,以便于將此類實體文獻補充完全;還有一種補充的方法就是根據土家語的圖書或期刊文獻后的有關參考文獻進行補充,這種方法主要是依據土家語研究者所引用的土家語參考文獻。 咨詢法是對比法和補充法應用之后,通過找相應土家語研究的資深專家,借助他們的私藏圖書等文獻目錄進行比對,找出館藏殘缺文獻。 在數字文獻方面,一是通過采購的館藏數據庫,包括古籍數據庫,找出相應的土家語文獻,將其遷移到土家語語料數據庫;二是通過網絡采集在線土家語語料文獻,將分散的社交軟件上的土家語語料集中到土家語語料數據庫。
在提供利用方面,圖書館要發揮土家語文獻提供中心的作用,語料庫建設的各參與主體均免費享受圖書館的土家語文獻服務。 本著“平等、公開、自由”的原則,不管是機構用戶還是個體用戶,只要有土家語文獻的需求,盡最大可能向其開放所有的土家語館藏文獻。
3.2.4 搭建在線土家語服務平臺的作用
圖書館從傳統圖書館發展到復合圖書館階段,其館藏結構目前均處于紙電復合館藏,其數字館藏大多利用數據庫平臺來對讀者提供利用服務。 正是因為圖書館擁有數字館藏管理平臺及維護平臺的經驗,相較其他參與主體而言,圖書館更有優勢依托眾多參與主體提供的土家語語料資源來構建好參與式語料庫平臺,將該平臺部署在圖書館內,能夠得到更好的維護與管理。 土家語語料庫平臺和眾多的數字資源平臺一樣,通過365 天全天候對外提供土家語語料服務。 語料庫平臺可提供語料查詢、語料在線聽、欣賞土家舞蹈、土家語表演節目等服務;也可以在平臺的用戶交互界面上,土家語愛好者使用土家語進行在線交流、創作,分享土家語音視頻資料,為土家語語料資源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
3.2.5 承擔語料庫資源長期保存的作用
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源長期保存機構,對實體文獻的保存有著豐富的技術經驗。 館藏數字文獻經過近30 年的建設,對數據遷移、系統仿真等長期保存技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更為重要的是圖書館作為實體文獻和數字文獻的提供利用機構,有常規性、持續性的經費維系其運轉。 面對技術及系統的升級換代、先進設備不斷替代陳舊設備,圖書館相較其他參與單位來講,其資金保障、人員保障、技術保障、文獻保障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因此,圖書館承擔語料庫資源長期保存是其職責所在,也是其專業所長。語料庫作為一種文獻資源和其他數字文獻資源的保存,從技術和維護來講并無不同。 從操作層面來講,對土家語語料庫資源的長期保存應從三個業務流程同時入手:一是強調土家語料庫的在線服務,包括對服務器采取雙機冗余,保障系統全天候對外提供服務;二是對在線的語料庫資源進行異介質備份,包括光盤備份、磁盤或磁帶備份;三是對在線語料庫數據硬盤或存貯進行光纖熱備。
3.2.6 協調各參與主體的作用
在參與建設土家語語料庫過程中,圖書館、社區、政府、旅游企業、土家族居民、社區學校、網民、所在高校等參與主體利益關注重點各不相同,圖書館需要把他們各不相同的利益串聯起來,形成各參與主體的共同利益,他們的共同利益就是能夠從建設好的土家語語料庫獲取各自的利益。 社區的利益就是不斷依托語料庫資源創造更多的土家語文化節目,永續社區的土家語文化特色,以此吸引游客前來社區游玩,為社區集體經濟創造一個良好旅游環境。政府利益就是依托土家語語料庫資源,對土家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開發和保護,為振興土家族鄉村經濟,提振當地的旅游產業提供競爭優勢。 旅游企業以是盈利為目的,在旅游市場競爭中除了依賴本區域內獨特的自然景觀外,更需重視將特色的自然景觀溶入土家族民俗文化中。 土家語作為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標簽,建設好的土家語語料庫能幫助旅游企業培育更多、更好的旅游文化節目,以形成旅游企業差異化競爭的優勢,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盈利目標。 土家族居民的利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能從土家語語料庫中找到他們語言文化的根,增加土家族居民對自身民族語言文化的認同,另外一方面能從土家語語料庫很方便地學習自己民族的語言,擴大土家族人使用土家語的人群數量,為旅游景區形成濃厚的土家語文化創造一種語言氛圍,吸引更多游客進入景區的鄉村游,增加土家族居民的經濟收入。 土家族所在地的社區學校承擔中小學生的土家語語言教學任務,土家族語料庫能為教學人員提供較為豐富的土家語教學資源,課后學生也能通過語料庫平臺自主學習土家語,社區學校獲得的明顯益處就是土家語教學更生動、更有效果,為本地區培養大批能講土家語的人群。 網民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普通網民,他們通過搜索引擎的信息偶遇,接觸到土家語語料庫平臺資源,欣賞土家語文化及相關的音樂舞蹈,激發他們對土家語地區旅游的興趣;另一部分是土家語愛好者,他們經常性地訪問語料庫平臺學習和欣賞土家語文化,在語料庫平臺社區群充當蟻工,將各自途徑收集所得的土家語語料在語料庫平臺進行分享,為語料庫平臺提供豐富的語料庫資源。 土家族所在區域的高校有較強的文化創新能力,他們可通過土家語語料庫資源平臺,進行校地、校企合作,幫助旅游景區創造優秀的土家語文化節目,從而擴大高校服務地方的影響力。
圖書館在協調各參與主體的作用重點應放在各參與主體要認識到語料庫給他們帶來的利益上,調動各方為建設語料庫提供資源采集、資源利用、資源訪問、資源更新和資源創造的便利,聚積更多的訪問流量,從而保障語料庫平臺建設的可持續性。
參與式建設土家語料庫的目的,就是調動各參與主體對土家語文獻資源的收集、利用、開發和保護的積極性,其積極性的動力來源就是各參與主體均能從語料庫建設過程中獲得各自的利益,這種共同的利益機制使得土家語這一瀕危語言資源不斷得到開發、挖掘和,從而產生新的活力,實現土家語在土家族地區的代際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