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永智簡歷
董永智,出生于山東省榮成市。字筆墨丹青,號膠東太平逸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煙臺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迄今發表、出版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散文、詩詞、評論共計三百余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靈光》《彈出軌道的碎片》《冰與火》《穿越心牢的放飛》,中篇小說《回歸》等,以及短篇小說《冷》《霧》《幻》《歸》《影子》《請評委亮分》等,曾多次獲各類文學藝術創作獎。其中,中篇小說《回歸》獲煙臺市文學藝術創作優秀獎;長篇小說《穿越心牢的放飛》獲煙臺市文學藝術創作精品工程獎;長篇小說《靈光》獲煙臺市文學藝術創作一等獎;長篇小說《彈出軌道的碎片》獲煙臺市文學藝術創作一等獎、中國作家協會和《文藝報》聯合舉辦的中國作家二十一世紀文學論壇評獎活動二等獎、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一等獎。文學作品被包括國家《文藝報》在內的各類報刊予以刊載及評論,對中國的太極文化、儒釋道文化有深入的研究。
2013年,美術作品在煙臺美術博物館展出;2015年,在煙臺畫院舉辦個展;2022年4月,“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舉辦,中國國家畫院和中國美協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并對展覽給予高度評價,《中國美術報》等40余家權威媒體關注報道。多幅作品被旅居德國、美國、加拿大的海外華僑收藏。
作為文藝工作者,要文以載道,弘揚時代旋律,承擔社會責任,把創作實踐與國家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作為畫家,要具備綜合修養和能力,才能把這個真實世界表達出來,這樣的畫作才能夠載意。董永智深厚的文學修養與藝術理念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繪畫風格。董永智是作家里的一位優秀畫家,也是畫家里的一位優秀作家。
——盧禹舜: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董永智通過文學和繪畫進行實踐創作,并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他將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運用在創作中,表達了中國文人山水畫的意境精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徐里:中國美術家協會原黨組書記
作為一名作家,董永智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有著深入的研究,這也體現在他的作品中,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修養。
——于文江: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此次展覽主題由“文以載道,歌以詠志”轉換而來,其中既有傳承,又有延續,這也是董永智藝術創作的時代意義。從作品角度來看,董永智通過氣象壯闊的大山大水,并汲取宋人山水的精神,為大家呈現出一種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氣象。
——范揚: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
董永智的創作在看似平淡簡率的技巧里,灌注了諸多思想內涵,構建出極具清新意味的非實景山水。董永智這種以作家身份創作文人畫的嘗試非常有意思。
——黃小峰: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
董永智是一個瀟灑自信且有文人性情的人。作為一個以文字見長的作家,他的藝術創作與其他畫家不同,他敢于想象,諸多奇思妙想總給人意想不到的感受。
——王平: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他畫的畫,完全是一種自己心里的東西,雖然大自然當中也有,但他完全是自己想象的夢境的這種感覺,跟他的文學積淀有關系。他畫的有些東西,看了以后,就感覺有對于詩經,包括原始時期的彩陶、云紋,以及他自己夢境當中的一些感受。他的畫第一有古意,第二有創意,第三有意境,別具一格!
——張廣志: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
宿萬盛簡歷
宿萬盛,1957年3月生,筆名夜石,號萬盛園?,F為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央文史館畫院研究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擅長寫意花鳥畫,有“宿桃子”之稱。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出版畫集、著作多部。320件作品被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20件作品被黑龍江省藝術博物館收藏;百幅作品被黑龍江省美術館收藏。
諸家評論
“昔白石翁畫此物鮮活過之,今萬盛亦具筆力殊為難得。”
——吳小如:學者、北京大學教授
“東北一幟。宿萬盛先生作畫,形神兼備,筆墨生動。寫桃及鱖魚尤為擅長,也倘為之不已,再加研究,他日不可限量也?!?/p>
——陳傳席:學者、美術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師古貴新變,識高悟自深,真情揮妙筆,花鳥見詩心。奉題宿萬盛畫集。”
——薛永年:學者、美術史學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宿萬盛的畫給我的驚喜和感動是十分強烈的。他沒有那種板滯刻露、描頭畫腳、斤斤細謹的瑣屑之態,也不是那種粗制濫造、信手涂鴉、欺世盜名的狂野之作,而是既有恣肆縱橫的筆墨豪情,又有傳神概括的造型功力,既有傳統文化的精神底蘊,又有個性鮮明的風格特征的真正的大寫意佳作?!?/p>
——曹玉林:美術史學家
“宿萬盛愛畫蟠桃,夜石愛畫蟠桃,夜石萬盛的蟠桃令人叫絕,不管是誰看了就想吃,吃了這口吃那口,吃了這個吃那個,吃之這個看之那個,心里想著還有那個。王母娘娘見了都想吃,一次才吃半個。萬盛桃園結出了自己家的蟠桃,可謂既有傳統,又有現代意識,既有古法,又有自家面貌。畫畫能畫出自家面貌的人,不是凡人。
夜石未來的藝術征途還很長,要學會在藝術上保護自己。”
——賈平西:著名國畫家、黑龍江省美協名譽主席
“仙桃為世人所喜,缶翁白石翁常畫桃,而萬盛畫桃有自家之法。萬盛畫桃集近人繪畫之長,寫意和寫實并舉,兩筆成形,筆的運作有序、有度,桃子畫得圓潤,鮮嫩有光感,很自然,備受人們的喜愛,可佩、可敬。”
——張世簡:當代著名國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