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古希臘美術是西方美術史中最輝煌燦爛的一頁,它對西方文化影響深遠。其中,雕塑藝術占有重要地位,它蘊含的美學思想,至今都有著豐富的研究價值。古希臘認為藝術最高的理想是和諧美,這樣的美學思想集中地反映在古希臘的雕塑作品上。希臘雕塑的偉大不僅在于解決了大部分造型方面的問題,而且它影響著造型藝術的各個領域。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古希臘雕塑的藝術光輝永駐人間。研究古希臘雕塑作品中的和諧美,對于審美教育的開展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雕塑;和諧;美學
一、和諧美在古希臘美學思想中的萌芽
希臘藝術之美,美在和諧,這個美學思想最早來自于畢達哥拉斯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主要是從自然科學觀點去看美學問題,他們認為美就是和諧。畢達哥拉斯學派大半為數學家,他們首先從數學的角度出發去研究音樂,發現聲音長短、高低等的差別,是由發音體方面數量比例的差別所造成的,由此他們從音樂的數量比例關系中找到了一個規律——“數的比例產生美”,這個原則由該派門徒波留克列特斯在《論法規》里這樣加以轉述:“畢達哥拉斯學派說(柏拉圖往往采用這派的話),音樂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的統一,把雜多導致統一,把不協調導致協調?!边@是希臘美學思想的最早的萌芽。畢達哥拉斯學派把音樂中數的比例產生的和諧之美的道理推廣到建筑、雕塑等其他藝術,他們甚至把整個自然界看作美學的對象。
亞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學思想的奠基人,是古希臘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討論藝術的時候最注重有機整體的觀念,他在《政治學》里說過:“美與不美,藝術作品與現實事物,分別就在于在美的東西和藝術作品里,原來零散的因素結合成為一體。”從中我們可以得出,對于亞里士多德來說有機整體這個概念在他的美學思想里是最基礎的概念。任何關系的產生必須是在有機整體的概念前提下,和諧也是如此,所以一個完美整體的產生是依靠各個部分有序和諧地排列組合,這樣才能產生和諧美。
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藝術家們都在追求整個宇宙間至高無上的美——和諧之美,這是古典藝術的最高理想。美在和諧,因此古希臘的藝術明晰、單純、沉恬而優美,而古希臘的雕塑家更是憑借自己的靈性和天賦將雕塑作品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將和諧美的藝術光輝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和諧美在古希臘雕塑作品中的體現
古希臘雕塑藝術的繁榮離不開當時的社會制度、世界觀和社會風尚等因素。當時,希臘施行的是一種奴隸制民主政治,這給了希臘公民以極大的自由與尊重,它有利于公民追求自身健美、和諧與全面的發展。自由公民為自己的存在而生活、工作,講求自身的完善和美,藝術家在創作中也體現了對人和人世的肯定和贊美。西方美術推崇的優美和諧的典范模式,可以說是從古希臘的雕塑開始。
1.完美的身材比例美
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的美學意義,在雕塑作品中的體現就是對比例的強調,波留克列特斯是古希臘踐行畢達哥拉斯學派“數的比例產生美”這一觀念的最佳代表,他是一位致力于研究人體比例關系、雕刻形式的藝術理論家。波留克列特斯有著豐富的創作實踐經驗,并且總結形成《法則》一書,明確說明了人體整體與部分之間比例關系的和諧美——壯健的人體身高為7個頭長。波留克列特斯的雕刻作品《持矛者》就是《法則》一書的具體體現,雕刻結構嚴謹、造型結實。
《持矛者》對于古埃及那種機械、古板的站立雕塑有所改變,雖然還是站立姿態,但在身體的動感方面有所進步。人的頭部向右側轉,不是僵硬的雙腿直立,而是重心放在右腿上,右胯頂出,左腿放松彎曲,左腳微抬腳尖點地,左手用力持矛(已丟失)與右腿對應,右手放松下垂與左腿形成對應。持矛者解決了人體重心和各種動態之間的關系,身體骨骼和肌肉符合解剖學,身材比例臻于完美,描繪了一條優美的倒S曲線,這種手法被后人所推崇。
古希臘古典時期最后一位雕塑家是利西普斯,他繼承和發展了波留克列特斯的人體理論,并創新地提出了一個人的頭部與整個身體的標準比例為1∶8。他更注重雕塑空間感和立體感的研究,讓觀眾無論從哪個角度觀看都有一種立體的空間感。他的代表作品是《赫拉克勒斯》,表現的是赫拉克勒斯在完成任務后感到疲勞而休息的形象。其左邊的身體倚在支柱上,右手背到身后,頭微向左倒,左腿支撐全身的力量,右腿向后站立,全身雖處在放松的狀態下,但是身體的肌肉和線條明顯可見,這個作品能讓我們從平靜、放松的體態中看出他身體內蘊含著巨大的力量。這是利西普斯的人體美學觀點,1∶8的比例關系對后世的雕塑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希臘的雕塑家致力于人體解剖學的研究,通過一次次的實踐經驗確定了部分與整體的比例關系,從而展現一種完美的身材比例和諧美,給人以一種完美的視覺感受,在身體動勢的韻律上體現了松弛有度的音樂感。
2.打破時空局限的力量美
古希臘藝術家對于美的探索不僅在身材比例方面,在人體骨骼、肌肉和力量方面也有所研究,他們認為人體的和諧美還來源于肌肉與造型之間的調和,從此希臘雕塑出現了千姿百態的造型。
米隆是古希臘最優秀的雕刻家之一,他對人體的肌肉和骨骼有著較深的認識和表現,《擲鐵餅者》是他的代表作。擲鐵餅者的右手緊張而有力地握著鐵餅向后抬起,左手順勢放在右膝上,兩個手臂的狀態好像一張拉滿弦的弓,鐵餅仿佛隨時都要離弦而出,令人緊張。雕像選取擲鐵餅過程中即將使出爆發力之前的一個瞬間,使人產生以右足為重心而旋轉的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整個人物充滿了生命的活力。[1]米隆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2],通過靜止的瞬間來表現動態的過程,成功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體現一種和諧的力量美。
米隆的偉大在于,將只能靜止地表現生活中某一活動瞬間的雕塑,憑著他的審美想象,超越了時空的局限,讓觀賞者憑借審美經驗的想象,從雕塑中感受到這一瞬間的過去和未來,從而完成一連串動作的審美感受,這就是這件藝術品的成功之處。米隆的《擲鐵餅者》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打破時空局限的力量美,它不僅豐富了西方乃至世界的文明程度,而且體現了人類對于人體自然美的崇敬,它充實雕塑藝術語言,成就它在世界美術史上的燦爛與輝煌。
3.高貴寧靜的典雅美
在古希臘雕刻藝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希臘的神話題材,這些題材內容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古希臘人的觀念里“人神同形同性”,即神有著與人一樣的性格、一樣的外貌和一樣的情感,只不過神比人更完美、更理想化?!睹字Z斯的維納斯》塑造了一個高貴典雅、寧靜優美的女神形象,作品中的維納斯有著希臘人對完美婦女的所有理想,從臉蛋到身材都是希臘人按照他們自己的形象來創造神的。德國美術史學家溫科爾曼對古希臘美術的評價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米諾斯的維納斯》從美學角度看,她面部表情是那么的平靜端莊,絲毫沒有嬌艷和羞怯,她的身姿是那么的典雅自信,絲毫沒有矯揉造作,整個形象體現一種高貴單純的優美,以及莊嚴崇高的偉大。
《米諾斯的維納斯》又被稱為“斷臂的維納斯”,有一種殘缺美,是因為它給人提供了無限藝術想象的空間。關于這個斷臂,有很多傳說和假設,也有很多藝術家試圖給她創造新的手臂,但都有不足之感,給人一種畫蛇添足的感覺。有雙臂的維納斯即使再美,給人的也是一種固定的美感,而斷臂的維納斯雖失去了雕塑的完整性,但在不經意間給人開啟了一扇充滿想象空間的大門。當人們在欣賞斷臂的維納斯時,便擁有了更廣闊的和更自由的想象空間,他們不再受創造者的限定,化身為自己的藝術家,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審美經驗在腦海中為維納斯創造完美的符合他們審美理想的雙臂,這是一種意外的審美自由,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放飛和情感上的共鳴。
《米諾斯的維納斯》上身裸露但不失端莊典雅,雙臂殘缺卻亭亭玉立。整個身軀是采取螺旋形上升的動勢,又有不同角度的傾斜,造成了曲線的豐富變化和均衡穩定。[3]維納斯褶皺的下身衣裙和裸露的上半身形成復雜與單純的對比,在變化中展現一種和諧的美感。她的臉龐和身形完全符合希臘人對于美的理想和規范,給人一種高貴的典雅美,讓我們看到了自由而美好的人性。
4.化丑為美的含蓄美
在古希臘的雕塑中還有一種沖淡丑的含蓄美,它不能像詩歌那樣盡情地宣泄感情,只能收斂自己的痛苦而去迎合希臘人追求和諧理想美的最高審美典范?!独瓓W孔》就是這種審美特征的代表,在《拉奧孔》的雕塑中,我們直觀地看到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因為被蛇咬后痛苦難耐,身上青筋暴起、肌肉膨脹、奮力反抗、鼻孔擴張、向天求助,這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包含了拉奧孔自己的疼痛,還包含了拉奧孔看到孩子因為自己而受折磨的痛苦,更包含了孩子轉臉向這個父親求救,他卻無能為力的內心絕望的痛苦。這樣身體的疼痛和內心的折磨,藝術家卻沒有在雕塑作品中表現出來,作者選擇了一種十分克制的表現手法,使痛苦和扭曲在拉奧孔臉上變成一種近乎于平靜的忍受。文克爾曼認為古典藝術要表現一種“靜穆的偉大”,所以拉奧孔雕像群避免表現過分激烈的痛苦表情。[4]萊辛認為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美,雕塑和詩歌不同,詩歌可以盡情表現痛苦,而雕塑要表現美而避免丑。所以在拉奧孔雕塑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表情是哀傷卻沒有尖嚎,身體在奮力反抗,嘴巴卻只是略微張開畏怯地嘆息,這就是作者為了避免無比的痛苦來破壞美感的技巧,給世人一種含蓄美的審美意境,讓我們看到丑和美也能達到一種和諧存在的狀態。
歌德認為這座雕像表現了人性中的三種基本情緒——恐怖、畏懼和同情,并認為它是“勻稱與變化、靜止與動態、對比與層次的典范”?!独瓓W孔》這座雕像讓人們在勻稱與變化中體會雕塑的莊嚴美感,在靜止與動態中體會雕塑人物的動作細節,在對比與層次中體會三個主人公的情緒釋放。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的動作、姿態和表情相互呼應,層次分明,充分體現了丑和美的和諧,顯示了雕塑家非凡的想象力。
三、結語
希臘雕塑之美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和諧之美,是自然主義至上的理想之美。它單純洗練,純正無邪,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寧靜與安適的回歸精神之鄉的快樂??v觀古希臘雕塑作品,有探尋完美身材的比例美、有打破時空局限的力量美、有表現高貴寧靜的典雅美、有化丑為美的含蓄美……古希臘雕塑作品的美學思想有很多,以上只是筆者選取一些代表性的雕塑進行分析,無論哪個時期、哪種內容的雕塑作品,它們都有著共同的藝術理想——和諧美。希臘雕刻藝術所傳遞的美、追求的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是人類藝術史上非常寶貴的財富??傊畔ED雕塑藝術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是世界雕塑藝術的高峰,對世界藝術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對當今的審美教育有著特別的指導作用。直到今天,古希臘追求的藝術理想仍是當今藝術家們追求的目標,古希臘雕塑的藝術光輝永駐人間,它對世人審美教育的作用無法取代,它是人們獲得審美經驗的重要途徑,人們應該學習和傳播它的審美力量。
參考文獻:
[1]梁玖.外國美術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42.
[2]李俊.古希臘雕刻藝術空間中凝固的永恒——以《擲鐵餅者》為例[J].大眾文藝,2018(17):46.
[3]周利明.世界美術史新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177.
[4]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302.
作者簡介:
李艷燕,1990年7月生,女,漢族。碩士研究生,美學專業,職稱:實習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