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尼卡斯

累西腓是巴西東北沿海的一個大都市,這里的學校正在購入大號課桌,醫院在購買大號的病床與核磁共振檢查床,市區的古代劇院也會提供更寬大的座位。
累西腓是巴西肥胖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但同時也正在快速成為全世界對超重人群最友好的城市。
專家們說,巴西全國上下正在掀起一股熱潮,要將對超重人群的保護寫入法律,累西腓自然也不例外,這在世界范圍內都不多見。
過去20年里,巴西的肥胖率翻倍,每四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肥胖。為了應對這種變化,一些倡議組織不斷抗爭,試圖改變這些人所面臨的困境。它們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僅扭轉了人們對超重人群的態度,也改變了相關的法律。
在巴西,地鐵為超重人群設立了專座,銀行等場所還設有優先窗口,而他們如果遭遇歧視,也能得到保護。
法律規定,每年要指定一天來宣傳對超重人群的權益保障。

學生們在課堂活動中繪制反對體重偏見的海報。
擁有160萬人口的累西腓去年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學校購買大號課桌,面向教師開展關于體重歧視問題的培訓,以便老師們在上課時教授相關內容。另一項法律規定,每年要指定一天來宣傳對超重人群的權益保障。
“我們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希望把一些做法推廣到全世界。”卡拉·雷森德是累西腓的一名倡議人士,她自從發現普通飛機上的安全帶不適合她以后,就一直致力于推動新法律的頒布,“各地都有超重人群,他們的生活都很艱難。”
雷森德停頓了一下,繼續解釋道:“巴西文化——也就是其中對完美身材、完美曲線的要求——會讓超重人群的日子更加艱難。”
和其他很多國家一樣,巴西已經著手解決種族主義和性別主義的問題。如今,這個“身材至上”的國家(想想整形手術、沙灘上的丁字褲、狂歡節上帶著羽毛飾物的美女們)也開始關注超重人群的問題了。
“恐胖癥”已成為巴西的流行詞。與恐胖癥有關的問題在巴西收視率最高的真人秀節目上引發了激烈討論,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網站上的相關話題也有上百萬的跟帖。
巴西著名歌手安妮塔曾邀請肥胖女士參與音樂視頻的錄制,也毫不避諱自己身體上的脂肪團,這在巴西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去年,在鄉村音樂歌手瑪麗利亞·門東薩墜機身亡后,一些記者和播音員因提及其體重遭到了廣泛批評。

仍然有許多公共交通工具對超重人群不夠友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巴西正在效仿美國和歐洲,其秀場上的大碼模特越來越多。然而,巴西在公共政策領域的行動已將其他國家甩在身后,關于體重的討論從媒體延伸到了市政廳,影響了政府的立法機關,甚至國會。
2015年,巴西修訂了一項聯邦法律,將對殘疾人群的保護擴展到超重人群,允許他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優先座位,在銀行等地可優先接受服務等。目前,圣保羅的地鐵上設有大號座位,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體育場內也有大號座位。巴西有三個州將每年的9月10日設為“超重人群權益保障日”。其中,朗多尼亞州于去年12月通過了一項法律,保障超重人群能夠“順利進入所有場所”,享有“公正待遇”,不受“恐胖癥的歧視”。
“巴西取得的成就是集體努力的結果,這在其他地方是聞所未聞的。”康涅狄格大學教授麗貝卡·普爾一直在關注相關法律,“在美國等其他國家,保護超重人群權益的法律幾乎可以說是空白的。”
普爾說,除了密歇根州在1976年通過了保護超重人群免受歧視的法律外,美國再未出臺任何相關法律。馬薩諸塞州之前有過相關的考慮但并未成功,現在又重新提上了日程。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2016年曾通過了相似的法律。2014年,歐洲法院規定嚴重肥胖也算一種殘疾,從而保護嚴重肥胖人群免受歧視,但輕度肥胖并不受保護。
巴西倡議組織“法律中的肥胖”研究了巴西法院的判決,發現“恐胖癥”一詞自2014年開始出現在判決中,之后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去年10月,一位法官判處一名喜劇演員支付1000美元的罰款,因其嘲笑了一名舞蹈演員的體重。“被告明顯有恐胖癥。”法官在判決中說,“我們保護言論自由,但政府有責任保護少數群體的權益。”
即便如此,這些法律執行得也不到位。“法律中的肥胖”創始人拉雅恩·蘇扎說,盡管相關法律在2015年便頒布了,但至今仍然有許多公共交通工具對超重人群不夠友好。蘇扎舉了近期發生在瓜拉帕里的一個例子,一位肥胖女士卡在了公交汽車的十字轉門上。據巴西新聞媒體報道,在消防員解救該女士的時候,其他乘客卻在哄堂大笑。“一想起那些人說的話我就想哭。”當事人羅桑吉拉·佩雷拉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去年11月,在累西腓超重人群選美比賽開始前,觀眾穿著粉絲T恤準備入場。

歡快的開場表演
華盛頓大學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發現,2020年,巴西20歲以上人口中有近29%的人肥胖,而2000年的這一比例僅有15%,巴西因此成為全球范圍內同時期肥胖人口增幅最大的國家。在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墨西哥、美國和俄羅斯的肥胖人口比例為31%至37%,巴西緊隨其后。
圣保羅知名醫院的內分泌專家克勞迪婭·卡利爾認為,肥胖率飆升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居民在工資上漲后攝入了更多的快餐和加工食品,隨之而來的健康問題如糖尿病、高血壓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也在增加。她認為,政府應該采取更多措施來應對這一問題,比如在食品標簽上標明相關信息。巴西的食品標簽上往往不注明含糖量。
不過,對于保護超重人群的法律,她還是支持的。卡利爾說:“無論如何,肥胖人口的比例確實在上升,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在巴西,與恐胖癥相關的討論提到了國內外人民對巴西人身材的錯誤認知。倡議人士說,與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相比,巴西人更熱衷于通過整形手術來豐唇、隆胸、隆臀、增加肌肉和抽脂,由此可見,這種錯誤認知對人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臺下的觀眾為參賽者喝彩。

2019年,巴西一躍成為世界整形手術大國。一家國際整形手術集團的數據顯示,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巴西每1000人中仍有6.1人做了整形手術,而與此相比,在同年完成整形手術最多的國家——美國,每1000人中有4.5人做了整形手術。甚至有一項頗具風險的手術——將脂肪從腹部轉移到臀部——被命名為“巴西提臀術”。
累西腓在去年11月舉辦了一場超重人群選美比賽,主題是“向恐胖癥說‘不’”,旨在抵制所謂的“完美身材”。比賽中的一幕極具戲劇性:選手們站在舞臺上,演員們則要想辦法來羞辱他們。
很多巴西人都承認他們的文化確實比其他西方國家更青睞曲線優美的女性。不過,如果你去逛逛巴西的海灘和公園,還是能發現其中不乏對自己身材非常自信的超重男女,他們毫不避諱地穿著比基尼和緊身泳褲,并無什么不適。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這么自信。蘇扎說,盡管她住得離海灘很近,但自從11年前被別人嘲笑身材像鯨一樣后,她就再也沒有穿過比基尼了。她說:“有沒有勇氣穿比基尼,主要是看你能不能接納自己,而不是看社會。”
倡議組織“身體之美”的創始人卡羅爾·斯塔特勒說,該組織的目標之一就是讓超重人群融入社會。她說,也許更重要的是,先讓他們能在社會中行動自如。
“這不僅僅是關于美丑或標準巴西身材的討論,”斯塔特勒在選美比賽后說,此時劇院的椅子已經在她的腿上留下了很深的印痕,“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才能不受椅子的束縛。”
[編譯自美國《紐約時報》]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