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鳥之二(立秋)》,張迎春,國畫

《寒林雪霽》,胡粹中,水彩

《東山春色》,朱士杰,油畫
本次展覽是蘇州美術館“蘇美寶笈”系列館藏主題展的第五期,以時節為主題,展出的美術作品主要描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蘇州地區的時節文化和節日民俗活動,借此映射一方水土所孕育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氣息,呈現藝術作品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之美。
展覽按四季順序劃分為春風、夏夜、秋水、聽雪四個單元,重點展品包括朱士杰《東山春色》、陶敏榮《公園之夏》、張迎春《花鳥之二(立秋)》、胡粹中《寒林雪霽》等。

植物能夠生存至今,經歷了與環境的長期磨合,形成了各種生存策略。它們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甚至行為都表現出了極強的適應性。植物能防備動物的傷害,也會利用動物和人類擴大自己的領地。雖然有些植物絕滅了,但另一些“聰明”的植物延續至今,把地球裝扮得與眾不同。

苧麻

楓楊
此次展覽展出來自北京自然博物館的103件、常州博物館館藏的15件自然標本,輔以豐富的圖文知識板塊,講述“聰明”的植物們如何適應環境,以及它們生存、演化、繁衍至今的智慧和策略。

《婦久德搖錢樹:美樹》,歌川廣重,1847-1852 年
日語中的“紅”通常指紅花(Safflower)花瓣制成的染料或相應顏色。這種植物原產于中東和埃及,經古代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日本及周邊地區。
江戶時期,日本女性使用以紅花為原料制成的小町紅胭脂,發明了一種名為“笹紅”的妝容,具體做法是在嘴唇上疊涂多層小町紅,待干透后留下熒綠色的虹彩。
本次展覽主要介紹日本傳統染料“紅”在紡織、化妝和浮世繪版畫中的運用,展陳亮點包括浮世繪畫師歌川廣重的絹畫作品和鞋履設計師館鼻則孝的代表作《無跟鞋》。
為貫徹相關防疫措施,大多文博場館采取了預約參觀和限流的做法,請廣大讀者提前預約,配合場館的相關工作,以免影響您的觀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