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
總有人會問,這世上有沒有永恒的愛情?
佛法說,世間萬物,無不在成、住、壞、空的輪回里面。一切都在變化,唯有無常是不變的。
愛情,作為荷爾蒙所驅動的心理意象,應該比任何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固體都變得快。但有人偏偏就是要追求永恒的愛情,用復雜的“美”和儀式感,來掩蓋簡單的真相。
關于“永恒”,有一種理解就是:你愛我,生生世世只能愛我一個人,不許變心,不許斜覷,不許心有旁騖……如此執(zhí)著地追求永恒,于是把愛變成了監(jiān)獄,彼此囚禁。我是獄卒,你是囚徒,愛情在雙方都沒有選擇的監(jiān)獄里被固化、被永恒。
很多人都忘了,我們來的時候是一個人來,走的時候也是一個人走,生死之際都是孤獨前往。人生路上,緣分如同一朵花的壽命,可能長也可能短,有開的時候就有謝的時候。愛,不過是一段值得珍惜的短暫相處。
看見了生死,看見了無常,才能真正懂得愛情。
但有些愛情偏執(zhí)狂,偏偏要追求永恒,在追求“永恒”的執(zhí)念中,畫地自縛。
還有一種“永恒”:十八歲時有人愛,二十八歲有人愛,一直到了八十歲,還有許多仰慕的眼睛在追隨……比如杜拉斯,她永遠被愛。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情感之花綻開,每一段感情都踩著它自己的時間點,帶著季節(jié)的色彩。
一個人在生命的不同“時區(qū)”戀愛不同的異性,與不同的異性演繹情感的故事,是最正常不過的。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的:“逢場作戲和至死不渝之間的區(qū)別只在于后者的戲演得稍微長一些。”
實際上我們從小聽說的“永恒的愛情”多半來自文學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留下千古唏噓,人死了,愛在死亡的祭祀中獲得永生,這是悲劇;而我們活到七老八十的蕓蕓眾生,打打鬧鬧也好,相濡以沫也好,多半都是習慣使其不離不棄,這是貌似喜劇的悲劇。
時間,是蒸發(fā)愛情的蒸籠,誰也逃不過。
說到底,大多數(shù)愛情的結局是:要么人死了,要么愛死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許的都是當下。
我們在五歲的時候喜歡的玩具,和十五歲的時候不一樣。那么在二十歲的時候喜歡的異性和五十歲的時候怎么可能是一樣的?
所以說,永恒是一種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