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宇佳 邵妍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居民中的老齡化加快現象已然顯現,但由于地區的原因,部分農村居民養老狀況卻并不樂觀,衍生諸多養老方面的問題。以遼寧地區為例,包括人口凈遷出數量不斷增加、農村老年人口數量逐年遞增、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減少等問題。文章以遼寧省撫順市農村養老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和調查來完善撫順市農村養老的各項機制,并加入互聯網等新興科技手段幫助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旨在全面提升農村養老質量。
關鍵詞:撫順農村地區;農村養老;養老設施
中圖分類號:F323.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6-0032-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6.032
中國在日益發展壯大過程中已經成為老齡化速度極快的世界人口大國,城鄉之間不僅發展水平不均衡,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始終比城鎮高出許多。由于家庭養老功能減弱、勞動力外流、養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導致農村老人在經濟、日常生活、醫療、精神等方面需求缺失。農村地區在不斷加快的老齡化過程中,政府更應該滿足農村老人養老保障方面的長期需求,其調控作用的有效發揮對社會整體穩定發展更具有重要意義。
1?撫順市農村養老現狀
1.1?撫順市農村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遷出情況
1.1.1?人口老齡化形勢不容樂觀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逐漸成為我國在經濟發展中的棘手問題,這將直接造成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從而阻礙經濟發展。最近十年左右,撫順市農村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至全省第六位。
1.1.2?人口凈遷出規模持續擴大
撫順市農村近幾年人口遷出率逐年升高也是造成城市老齡化的重要因素。雖然撫順市本身工業基礎雄厚,但經濟競爭力、城市環境以及農村發展前景遠不如本省省會和其他沿海城市,這也是一部分年輕人選擇大城市外出就業而老年人留守農村的根本原因。
1.2?撫順市現行農村養老政策分析
1.2.1?多措并舉構建養老新格局
近年來,撫順市鄉村三縣之一——撫順縣針對現階段本市的老齡化的變化情況,以保障農村老人的全面養老為基本,積極為老人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一方面探索出“互助養老、群眾支持、政府幫扶”的農村養老新形式;另一方面鼓勵養老機構設置,放寬優惠政策,營造良好養老氛圍。
1.2.2?鼓勵建設小型農村養老機構
政府對于小型農村養老機構已經簡化許可程序,降低建設門檻,努力為養老機構提供便利,加速其投入使用。考慮鄉下環境質量優于城市,政府對機構投入了適當的物力財力,用于修繕附近環境及交通設施,以便給老人打造出“家一般溫暖舒服”的環境,為養老機構的創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預熱工作。
1.2.3?全面開放居家養老服務市場
2018年,撫順市民政局公布了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考核標準,其中包括了餐、浴、醫、潔、行、樂六項為老服務內容,以便于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工作,促進社會和諧,提升鄉村老年人幸福感。
2?撫順市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
2.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足
2.1.1?農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由于近幾年撫順市農村人口外流和新生人口的減少,農村地區生活的群體主要為老人。現代化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新型農業技術也逐漸淘汰了傳統農業生產經驗,對于老人來說難度大,且體力負擔過重,導致農業生產水平低、發展速度滯后等諸多問題層出不窮。
2.1.2?畜牧業亟待結構改革
其一,鄉縣組織的關于畜牧養殖中的疾病預防知識不多,農民對于畜牧新型疾病了解較少,很難及時預防流行性疫病大規模爆發;其二,畜牧業發展結構改造困難,多數普通品種也能滿足老年人自給自足的需求;其三,無污染、效益好的農副產品產業數量仍占少數,養殖難度大又缺少專業人士指導,對于老年人來說需占用更多時間與精力。
2.1.3?農業相關項目建設力度不足
撫順市旅游業已逐漸成為重點扶持產業之一,且開發了農業相關拓展項目,從而吸引更多外地和本地游客,同時也是帶動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所在。撫順市目前已開發的項目大多為單一結構模式,“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等農村三產之間相互結合程度不夠,農民如何開闊渠道尤其是老年人的收入如何增加跟三產緊密相關。
2.2?農村地區養老相關設施缺乏
2.2.1?閑置資產利用度不足
隨著城市化加速,農村生產力的“主力軍”紛紛流入城市謀生,由此帶來的城市土地問題接踵而至。相反,農村大部分農田和空地仍有閑置。如何盤活閑置資產與發展壯大撫順市養老產業,同時妥善利用生態環境成為現階段的一大難題。
2.2.2?公辦養老機構環境較差
公辦養老機構一直是一種常見的養老方式,由于機構創辦時間長,入住老人數量多,硬環境一直無法得到徹底改善。撫順市農村公辦養老機構的各項基礎設施都需要重新改造,以滿足越來越多入住的老人需求。
2.2.3?養老服務管理體系尚不健全
撫順市農村目前仍采用簡單的家庭養老方法,利用多種智能化系統實行智慧養老平臺的進度緩慢。智慧養老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技術和人才的完美融合,資金問題也就成了最關鍵的因素。所以對于撫順市農村來說,發展這樣一種新型養老模式不僅需要長時間的探索,還必然要求財政支持。
2.3?留守農村老人養老資源緊缺
2.3.1?經濟因素
撫順市農村老人的日常生活花費絕大部分是子女補貼,少數能靠自己勞動耕種、農副產品所得,但收入微薄,不足以支撐老人開銷,常年的勞作使得農村居民老年之后身體素質下降,患各種慢性病的概率增加,現在只依靠子女補貼又具有不穩定性,由此產生的心理落差感就會增強。
2.3.2?精神因素
農村空巢老人逐漸增多,一方面子女工作繁重,忽視了對老人基本生活的照料;另一方面老人們缺乏社交生活,言語之間的交流極度匱乏,導致老人很難找到精神寄托。在維持家庭和照顧子女的孩子這些高負荷的體力勞動之下,加重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即使患病寧愿選擇在家中“挺著”也不愿就醫,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也就加劇了老人的孤獨感和失落感。
2.3.3?環境因素
撫順市農村醫療衛生水平一般,專業醫療人士稀缺,醫療設施不夠完備齊全。農村地區大多偏僻,到城市中的大醫院看病又路途漫長,一旦有突發事件很可能延誤治療,所以老人面臨醫療救助不及時、醫療水平低下等諸多問題無法解決。
2.4?農村地區醫療水平低下
2.4.1?農村地區醫療設施條件差
目前撫順市農村地區普遍存在醫療隊伍水平差距大、農村醫療機構設施條件差、醫療服務設施資源分配不合理等問題。身處鄉村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一旦患病,往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2.4.2?農村老人“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未有明顯改觀
撫順市農村優質資源少,尤其農村地區設備落后、技術缺乏,老年人甚至無法享受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加上目前農村地區老年人參保率低,到了退休年齡的農村老人無法負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很難得到有效的治療。
2.4.3?縣(市、區)醫療單位不能適應農村發展的需要
農村衛生所和診所中醫師資質水平相對較低、整體醫療衛生水平低下,各縣鄉能夠提供給農村地區的醫療服務緊缺,直接造成農村“五保”、特困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層出不窮,無法根治。
3?改善撫順市養老情況的建議和對策
3.1?地方政府排查養老金方面不足
3.1.1?拓寬養老保險覆蓋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尚處于發展中時期,但必須要應對“未富先老”的難題。對待撫順市農村地區的特殊老年人群,政府要保證基本全面覆蓋;還需對老年人的就醫治療和入院就診提出進一步的優惠政策,防止老年人因各種不可抗力等原因陷入貧困。
3.1.2?防范化解養老金支付風險
撫順市還應嚴格按照省里要求編制收支平衡預算,在調整支出的使用方向、縮減一般性財政支出的同時,籌措資金補助撫順市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多措并舉防范化解農村養老金支付風險。
3.1.3?減輕農民繳費壓力
享受養老保險的前提是必須前期進行長時間的繳費,撫順市農村人口數量相對其他城市較多,生產力水平低下也加大了城鄉收益的差距。政府在做好養老保險政策宣傳的同時,地方要對貧困農戶進行繳費補貼,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從根本上對農民減負。
3.2?完善農村地區養老設施建設
3.2.1?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改造
撫順市農村地區公辦敬老院由于資金有限、創辦時間長、流動人數多等,普遍存在公共設施年久失修、管線老化、床位緊張等問題。而撫順市進行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正是為了提升養老質量,有效增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3.2.2?打造“互聯網+”養老服務管理平臺
撫順市農村可在試點地區試推動智慧養老,打造“互聯網+養老”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的應用模式。同時可以與科技公司共同打造智能管理平臺,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這個平臺實現鄉村民辦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監管,進一步提升農村養老水平,把規范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3.2.3?充分發揮農村幸福院自助養老模式的作用
撫順市當前城市化腳步加快,導致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老年人滯留的情況突出。如果在農村建起幸福院,幸福院的作用一般為提供生活基本需要和滿足老人的娛樂社交需求,如果開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設立“家庭照護床位”,農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們就可以實現“抱團養老”。
3.3?加強農村“以孝為先”思想道德意識
3.3.1?通過法律、社會共同引導道德回歸
年輕人在事業方面過于投入,就或多或少會在家庭中,尤其是老人的照顧方面無法兼顧和關注,這已經不是個例。對此撫順市政府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在增強孝觀念方面制定相關規定來約束子女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
3.3.2?積極宣傳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敬老愛老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在鄉鎮之間定期通過新媒體等年輕人更易接受的方式把宣傳工作落到實處,進行孝文化的相關道德建設。不僅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觀念,同時也為后代起到了帶頭和模范作用,做出了良好表率。
3.3.3?政府干部帶頭深入群眾
各級干部應組織各項慰問活動,“一對一”深入鄉村進行調查,真正了解老人們的情緒和意見,探訪老人生活狀況。村干部定期走訪可以拉近與老人們的距離,積極聯系老人們的子女,成為幫助老人和子女溝通的橋梁,為老人謀福利、送溫暖,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3.4?增加政府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投入
3.4.1?完善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網絡
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保障了網絡安全的監管和信息的完善。除此之外為了便捷問診,還需簡化流程,開啟更全面的網上預約服務,為鄉鎮老人提供更多方面快速安全的健康醫療服務。
3.4.2?廣泛開展義診服務
對于基礎醫療設備較差的偏遠村莊,建議定期為農村老人提供免費體檢、咨詢等服務,同時隨時跟蹤老人身體狀況。各醫院可定期輪流為老年人進行健康相關常識介紹,包括各種常見病和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積極增強農村老人對疾病的防范意識。
3.4.3?設立健康扶貧專項基金
撫順市設立健康扶貧專項基金可以進一步提升農村貧困老人保障水平,使老人切身感受到扶貧政策的便利和實惠。扶貧基金可從新農合歷年來累積的剩余中籌集,避免給政府帶來過重的財政負擔,最終通過定點醫療機構惠及老年貧困人口,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參考文獻:
[1]彭代超.當前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9:72-74.
[2]郝鳴慧,董琳,李曉萌.淺析我國農村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家參謀,2019(1):234.
[基金項目]文章系錦州醫科大學2020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遼寧省農村養老模式的創新研究——以撫順市為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10160132)。
[作者簡介]閆宇佳(1996—),女,遼寧撫順人,畢業于錦州醫科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通訊作者:邵妍(1986—)女,遼寧錦州人,錦州醫科大學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