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浪 蔣志平
靜脈藥物調配中心(PIVAS)是負責各個病區集中調配、混合、核查、下發靜脈藥物的管理模式,從而實現根據醫師處方或用藥醫囑,適宜性審核與嚴格藥學監督、無菌操作成品輸液操作過程[1]。在臨床工作中,PIVAS 醫護人員工作量大、責任重、存在固定風險,所調配的靜脈給藥進入人體,各個環節對于嚴控微生物污染、無菌操作和藥物配置的準確率、輸液安全性都成為負責護理人員保障患者輸液質量的關鍵[2]。曾有文獻報道[3],PIVAS日常工作共同管理模式優點是實現了科室溝通的順暢與協調,但是部分人員操作與日常內容機械化、低歸屬感與成就感,使得其工作熱情不足,院感控制意識減弱。本研究中考慮到PIVAS工作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實施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管理,激發了PIVAS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提高了就醫患者的安全性及輸液質量,取得較好的效益,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醫院2019年12月—2021年1月PIVAS工作與院感控制相關的人員32名為研究對象,其中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對PIVAS人員采取藥物混合、下發、調配等全程常規護理管理作為優化前組,2020年1月—2021年1月對PIVAS人員實施正性激勵下優化院感控制管理方案作為優化后組。護理人員工作年限1~15年,平均6.15±2.70年。優化前后護理人員基本情況無變動。
調查收集院內1年的信息,具體存在以下問題。
(1)感控管理制度:藥品標識、標簽不清或混亂 ;注射器更換或檢查不足 ;凈化系統、物流通道、醫用耗材各環節管理不當。
(2)感控管理人員:手部清潔不到位;消毒不嚴格。
(3)輸液微粒污染:儲存和配制、調配過程溶媒、包裝材料或器具使用;凈化系統未百分百有效致環境不潔。
(4)抗生素使用不當:不必要、重復用藥。
1.3.1 優化前采取PIVAS藥物混合、下發、調配等全程常規護理管理,包括以下幾點。
(1)規范操作:加強配置工作人員訓練,參考院內制訂的中心潔凈區、儀器設備、環境監測、空氣培養等PIVAS相關規定標準,提升完整知識體系、熟練掌握操作方式,嚴控空氣流向,完善優化操作規范對整體工作質量的提升。
(2)人員、物流管控:嚴控洗手、消毒步驟,工作人員執行七步洗手衛生方法,專門人員督導,張貼醒目標識提醒。一旦步入潔凈區的緩沖區,預先自身消毒、佩戴手套、更換衣服。管控人員、器械出入頻率,將帶入微粒致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3)儲存藥物管控:藥品獨立拆包、排藥、取藥等操作嚴格在紫外線消毒傳遞前提下;藥品儲存要依據藥品性質,設定特定冷藏柜溫濕度;安排專人定期檢查藥品保質期,確保無浪費同時可高價值、安全使用。
(4)重視潔凈區消毒:嚴格執行GMP 標準管理[4],提前30 min開啟層流系統,紫外線照射后消毒生物安全柜;專業人員維護通風系統、檢查管道過濾網進出口清潔狀況。
1.3.2 優化后按照未優化前PIVAS易發感染因子調查結果為目標,在優化前組的管理基礎上,優化院感控制護理管理方案,進一步強化PIVAS人員職責,運用正性激勵法融入感控培訓與考核、人員管理中,加強生活區、輔助工作區、潔凈區的消毒衛生管理標準,關注凈化系統管理與無菌操作,并納入物流通道管理、感染監測優化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正向激勵等,嚴格劃分醫用耗材和醫療廢物管理。具體設置表格見表1。

續表
(1)藥品破損率、配置差錯率:優化前統計藥品總數102 934支,配置總數51 193支;優化后統計藥品總數116 479支,配置總數49 241支。
(2)優化前后360 d內清潔室內空氣、生物安全柜、配置人員手部、清潔室治療車的細菌菌落計數情況。
(3)護理人員職業認同感:依據既往文獻[6]中納入職業認同感的相關指標,自制PIVAS護理人員職業認同的調查問卷,該問卷涵蓋歸屬感、職業成就感、主觀能動性、工作興趣、創造力、職業壓力、精神狀態、同事關系、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10項,每項設置滿意(2分)、一般(1分)和差(0分)3個得分標準,總分0~20分。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管理后,藥品破損率、配置差錯率低于優化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管理后,清潔室內空氣、生物安全柜、配置人員手部、清潔室治療車細菌菌落計數低于優化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正性激勵及優化前后平均細菌菌落計數比較(cfu/m3)
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管理后,護士職業認同感評分高于優化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正性激勵及優化前后護士職業認同感評分比較
PIVAS作為靜脈藥物集中配置關鍵場所,克服臨床用藥傳統復雜病房環境護士配藥過程問題,也成為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重點之一[7]。有文獻報道[8],院感發生使病床周轉率顯著降低,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還加重醫護人員工作量、影響工作質量。一般情況下,PIVAS工齡越長和職稱越高的護理人員,院感控制風險意識越強;低年資護士雖然是重點教育、培訓對象,但院感防控工作經驗匱乏,處于婚育年齡,工作狀態不穩、情緒波動大,耐力和韌性不足,且好勝心往往更強,部分PIVAS護士可能還無法理解協作與團隊精神[9]。因此,在以往各醫院PIVAS嚴格執行衛生部關于院感控制細則,優化感染控制取得較大提升基礎上,如何實施有效管理、發揮管理技巧,從而激發護士工作熱情,開發最大限度潛能是PIVAS進行風險防控的重要步驟。
本研究中,對比分析傳統PIVAS護理管理風險防控工作與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管理實施后院感控制效果,為今后院內感控提供有價值意義的參考。結果顯示,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管理后,護士職業認同感評分高于優化前,PIVAS工作優化前單純要求機械化擺藥、配置練習,無法提升自我價值感,忽視培訓期間護理人員自我認知以及精神、物質、自我實現需求,無法調動工作熱情,護理環節、過程、終末質量均處于不可控、不穩的狀態中。心理學理論證實,未來結果的期望決定個人行為,激勵水平(M)=期望值(E)×效價(V)[10],正性激勵干預通過積極暗示,使護士意識到所從事感染防控工作并非瑣碎、無意義,應減少內部焦慮與抗拒,促進順利開展感染防控工作。多名學者指出,我國不完善的PIVAS護理管理體系需與多學科管理結合,而合理應用正性激勵與優化方案后,可以一定程度滿足PIVAS風險防控特殊性的需求。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管理后,藥品破損率、配置差錯率低于優化前,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指出的可能結論也相吻合。
由此可知,優化感染控制尤為關鍵。PIVAS必須依靠科學管理控制,落實人、物流管理,強化潔凈區清潔、消毒GMP 標準管理,另外,持續不斷予以操作規程訓練,提高操作方法熟練度,健全人流、 物流、清潔區、藥物管理,才能為住院環境提供安全保障[11]。本研究正性激勵還通過對激勵對象的肯定、承認、贊揚、 獎賞、信任等,工作人員完成院內具體工作內容的預期目標,滿足護士工作與休息的雙面需求,提高了個人價值。杜婷婷等[12]研究中,強化PIVAS感染控制,使靜脈輸液質量和院感預防指標都有所改善。本研究中,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管理后,清潔室內空氣、生物安全柜、配置人員手部、清潔室治療車細菌菌落計數低于優化前,調配人員藥物配置中維持無菌是影響輸液質量的最關鍵因素之一,“無菌”操作的觀念需非常明確、技術應非常專業。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管理,在全員參與基礎上,轉變事后把關為事前預防,強調實際工作過程中盡一切可能落實各個環節風險把控,確保藥品安全性,自覺遵守潔凈區規定[13-14],例如:工作服帽的穿戴、無菌口罩佩戴、人員走動等,規避微生物污染、塵埃粒子傳播、擴散,正確洗手的指導和監督檢查等。 PIVAS 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以質量管理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變事后把關為事先預防,強調過程管理,各項操作要求標準化、規范化,才使得工作人員積極配合質量保證與持續改進。
綜上所述,PIVAS護理管理風險防控工作中,配合正性激勵及優化院感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藥品破損率、配置差錯率,改善各個區域滅菌情況,提高護理人員職業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