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光,劉家超,戴冬霞,何忠浩 (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100)
慢性心力衰竭(CHF) 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心肌結構和功能的損害導致左心室充盈和射血的異常。CHF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之一,死亡率高,預后不良,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CHF患者會出現亞臨床的全身炎癥和免疫系統激活等反應[2],具體表現為血清炎性因子的顯著增加[3]。臨床上免疫功能的下降易出現呼吸道感染,而感染后又可使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加重,其中肺部感染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且是 CHF患者死亡的重要影響因素[4-5]。因而如能觀察 CHF患者伴發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標的變化,這將有益于對該病情的正確評估。鑒于CHF患者會出現炎性反應和免疫系統激活[2]及心臟重構,本研究擬對不同心功能分級 CHF患者伴發肺部感染的炎性因子、T淋巴細胞亞群及心功能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進行探究,以提高 CHF伴發肺部感染的診斷準確性和對患者病情的精準評估,從而控制好患者的感染、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心功能。
基金項目:佛山市醫學類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編號:2017AB001345]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因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入住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心血管科的患者41例為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并納入同時間段單純心衰患者32例作為心衰組,單純肺部感染患者44例作為肺部感染組,同齡健康體檢22例作為對照組。4組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檢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4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1.2納入和排除標準:入選標準: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衰分級標準,慢性心衰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標準,且心功能分級≥Ⅱ級,肺部診斷標準參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制定的肺炎診斷標準[6]。排除標準:肝腎有嚴重基礎性疾病、合并肺外其他臟器部位的感染、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精神病史患者。
1.3研究方法:受試者入院后第2天早上8∶30空腹靜脈采血3 ml,肝素抗凝,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置入-80 ℃冰箱內低溫保存。采取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方法(ABC-ELISA法,試劑盒由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降鈣素原(PCT)及腦鈉肽(BNP)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執行操作;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 T 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比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儀測定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DD)、 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短軸縮短率(LVFS)。
1.4觀察指標:比較4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PCT的表達水平;比較4 組心功能指標:BNP;比較4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的表達水平。
1.5統計分析:采用 SPSS19.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t及χ2檢驗。
2.14組受試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炎性因子(TNF-α、IL-6、PCT) 表達水平均顯著高于心衰組、肺部感染組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4組受試TNF-α、IL-6、PCT水平比較
2.24組受試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比較: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患者 T 細胞亞群中 CD8+水平與其他3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顯著低于其他3組的表達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4組受試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2.34組受試者心功能指標的比較: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的LVEDD、LVESD及BNP與心衰組、肺部感染組及對照組均顯著升高,而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LVEF和LVFS水平與其他3組相比顯著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4組受試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2.4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不同心功能分級炎性因子和BNP水平的比較:TNF-α、IL-6、PCT以及BNP水平在心功能Ⅱ級、Ⅲ級、Ⅳ級患者的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心功能分級增加它們的水平而升高。見表5。

表5 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不同心功能分級炎性因子和BNP水平
2.5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不同心功能分級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比較:CD3+、CD4+、CD8+、CD4+/CD8+在心功能Ⅱ級、Ⅲ級、Ⅳ級患者的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現為隨著心功能分級增加CD3+、CD4+、CD4+/CD8+的水平顯著減少(P<0.05),而CD8+的表達水平顯著增加(P<0.05)。見表6。

表6 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不同心功能分級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
CHF患者心肌收縮力下降導致心臟的泵血功能不足,肺循環路線的器官和組織灌注量不足,出現肺循環淤血,心衰患者常好發于中老年人,本次臨床研究也發現所有心衰患者的年齡為60歲以上。肺部感染是誘發和加重CHF的一個重要因素,CHF患者伴發肺部感染后常會出現炎性反應。
TNF-α、IL-6和PCT 是目前廣泛研究的炎性細胞因子,TNF-α可與IL-6相互作用,增加組織對炎性因子的敏感性。IL-6是一種重要的炎性介質,當心肌處于血氧供應不足的條件下它的表達水平顯著上調,促進心肌重構[7]。研究還發現其表達的增高與CHF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被推薦作為臨床診斷CHF的生物學指標[8]。PCT是一種新型炎性因子,全身感染時水平明顯升高,可反映細菌感染嚴重程度和預測射血分數降低的CHF患者預后較差[9]。除此之外,PCT也是急性CHF患者再住院及病死率增高的獨立危險因素[10]。本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心力衰竭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誘發肺部的易感染性。而肺部感染后為消除病原菌機體會產生劇烈的氧化應激和炎性反應,導致炎性因子水平的增加,加重了左心室功能紊亂,減弱了左心室射血功能[11-12]。結果進一步顯示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組TNF-α、IL-6、PCT及BNP表達水平隨著心功能分級增加(心功能Ⅱ級、Ⅲ級、Ⅳ級)而升高。這提示隨著炎性因子水平表達的增加,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進一步加重。這可能是一方面肺部感染可引起肺動脈高壓,肺的順應性下降可引起心肌的張力增大,進而對心臟傳導系統產生損害;另外肺部炎性減弱了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出現心肌細胞的供氧不足而發生心肌細胞的凋亡和壞死。
研究發現CHF常會出現免疫衰老,表現為T淋巴細胞的高頻率的分化,從而引起一種炎癥狀態和產生免疫反應的能力下降[13]。研究指出T 淋巴細胞亞群失調參與了CHF的發生發展,表現為CHF患者的CD4+、CD4+/CD8+均顯著降低,且與CHF嚴重程度正相關[14-15]。本研究結果表明伴發肺部感染的CHF患者免疫功能遭到損害,細胞免疫功能出現下降,這可能是由于肺部感染后自然殺傷細胞和B細胞的數值增高有關聯[16],也說明CHF患者易出現肺部感染的原因之一可能是T 淋巴細胞亞群失調。同時發現CHF的發展與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有密切聯系。具體機制可能是隨著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功能損害增加,抑制了心肌收縮力,從而導致CHF患者心功能受損程度增加。這與呂穎等[17]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
由于本次臨床研究是建立在小樣本試驗階段性結果的基礎上,也沒有對肺部感染的嚴重程度進行劃分以及探討炎性因子、T淋巴因子亞群與心功能三者之間的相關性,因此接下來我們還需進一步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擴大樣本量的方法來完善本次臨床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