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然,喻 偉,胡 威,況小波 (天門市中醫醫院,湖北 天門 431700)
腦梗死作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起病急且病情進展快,是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指出,血清扣針蛋白(Fibulin)-5、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及S100B參與了腦梗死的發生發展[1]。丁苯酞作為腦梗死治療常用藥物,具有保護線粒體、改善顱內微循環、保護神經細胞功能等作用,能夠于腦缺血多個病理生理環節發揮作用,但少數患者采用該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阿替普酶屬于新型溶栓劑,能夠促使纖溶酶原向纖溶酶轉化,溶解血栓[3]。本研究探討丁苯酞聯合阿替普酶溶栓對腦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治療的80例腦梗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5~76歲,平均(58.29±2.61)歲;發病時間0.50~4.30 h,平均(1.98±0.36)h。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5~74歲,平均(58.35±2.63)歲;發病時間0.50~4.40 h,平均(2.02±0.31)h。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入選標準:①納入標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證實,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4]中診斷標準;發病時間<4.5 h。②排除標準:存在腦出血;24 h內接受過低分子肝素等藥物治療;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方法:對照組靜脈滴注25 mg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2次/d。觀察組采用丁苯酞聯合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準文號S20160055)治療,丁苯酞使用方法與劑量同上;采用0.9 mg/kg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10 s內靜脈推注總劑量的10%,隨后于60 min內靜脈滴注其余劑量,最大劑量90 mg。兩組均于治療14 d后評估療效。
1.4評價指標:①臨床療效[5]: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改善情況評估為顯效(NIHSS評分降低>89%)、有效(降低46%~89%)、無效(降低<46%),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實驗室指標:采集兩組空腹靜脈5 ml,Fibulin-5、BDNF及S100B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檢測試劑盒由嘉美紐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③生活自理能力:通過Barthel指數(BI)量表[6]評估,包括上樓梯、行走及進食等方面,評分范圍0~100分,生活自理能力與評分間呈正相關。④不良反應:腹部不適、出血。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n=40]
2.2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ibulin-5、BDNF水平高于對照組,S100B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實驗室指標對比
2.3兩組BI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B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BI評分比較分,n=40)
2.4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觀察組、對照組各有1例輕度出血、1例腹部不適。
腦梗死致殘、致死率較高,而及時將血管阻塞清除、縮小梗死面積,有利于促使患者預后得以改善。丁苯酞為多靶點抗腦缺血藥物,為人工合成的左旋芹菜甲素,能夠改善線粒體功能、擴張血管及腦補微循環,保護腦細胞,增加缺血區灌注,且有利于改善腦細胞能量代謝,修復膽堿能神經系統,減輕神經功能損傷[7]。同時臨床應用丁苯酞不受溶栓時間窗影響及限制,可用于患者的早期治療中。
阿替普酶能夠取得良好的溶栓效果,可于溶栓酶、血栓纖維素等中合成纖溶酶,改善血液黏稠度、微循環功能,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抑制,恢復缺血半暗帶細胞功能,修復神經功能[8]。在腦梗死的發生發展中,Fibulin-5、BDNF及S100B起到重要作用,其中Fibulin-5水平上升有助于促使內皮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黏附增加,促進緊密連接蛋白表達,促使血腦屏障功能修復;BDNF屬于一種蛋白質,具有神經營養作用,在腦內合成,促進海馬神經的發生;S100B廣泛存在于神經細胞中,待腦梗死發生后,S100B經受損區域進入外周血,增加血清S100B水平[9-10]。本研究結果提示于丁苯酞治療基礎上,輔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療能夠改善腦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BDNF、S100B水平,減輕神經功能損傷,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改善預后,且臨床應用安全可靠。分析原因可能為丁苯酚具有強效的擴血管作用,但其對神經元的保護作用一般,而阿替普酶擴血管作用不及丁苯酚,但其具有良好的神經元保護作用,故將兩者聯合應用能夠彌補單一使用的不足,提升腦梗死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丁苯酞聯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腦梗死安全可行,有利于改善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