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藝燕 葉德娟 王冰斌
多發性骨髓瘤又稱漿細胞骨髓瘤或漿細胞瘤,因其腫瘤細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漿細胞,是一種惡性的漿細胞增殖性疾病。患者患病后,骨髓中的漿細胞會無限制的增生,絕大多數患者同時會出現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情況,使得患者的器官以及組織出現嚴重的損傷[1]。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被誤診,一經發現患者的病情就處于較為嚴重的狀態。臨床表現主要為貧血、骨痛、腎功能不全等癥狀,還伴有多發性溶骨性損害、高鈣血癥等,還易發生各種細菌性感染[2]。發病初期患者的癥狀常表現為貧血、出血、輕度骨痛等,易被誤診為肺炎、營養不良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40 歲的中老年群體為多發性骨髓瘤的多發群體,尤其是60~70 歲的老年人,在性別分布上也同樣有比較明顯的區別,患病的男性遠高于女性,根據資料顯示,我國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比其他西方國家更低,但是發病率正在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患者的發病原因還與遺傳有一定的關聯,患者患病后直系親屬患病風險遠高于其他人。LDH 和β2-MG 均存在于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中,但是在腫瘤細胞中兩種指標水平均有顯著升高。對多發性骨髓瘤時一般采用影像學、病理及實驗室血液、尿液、骨髓檢查等方式進行診斷,骨髓涂片法是臨床上常用的傳統檢測方法,其操作簡單。本研究采用骨髓涂片法聯合血清學檢查對本院收治的84 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進行檢查診斷,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84 例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本院8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55 例,女29 例;年齡36~79 歲,平均年齡(59.35±6.11)歲。對照組男45 例,女35 例;年齡35~73 歲,平均年齡(58.32±7.1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組所有患者不存在聽力和認知障礙,臨床表現和綜合檢查結果符合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標準;均排除患有血液疾病和不配合本研究的患者,以及患有心肝腎等嚴重器官病變的患者。
1.2 方法 兩組受檢者均進行骨髓涂片法和血清學檢查。骨髓涂片法: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局部麻醉,于髂后上棘實施穿刺,抽取0.2 ml 骨髓。制作4~5 張骨髓涂片,晾干后進行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時每次的視野確保有200 個有核細胞,并對病態造血細胞進行分類,至少2 位閱片者對形態學病態的改變進行辨認,意見統一后才可確認。血清學檢查:采取受檢對象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經室溫凝聚后進行血液樣本的離心,采用放射免疫法進行血清β2-MG 的檢測,采用速率法進行LDH 的檢測。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異常形態漿細胞、漿細胞浸潤度、多發性骨髓瘤檢出率及β2-MG、LDH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異常形態漿細胞、漿細胞浸潤度及多發性骨髓瘤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異常形態漿細胞、漿細胞浸潤度、多發性骨髓瘤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異常形態漿細胞、漿細胞浸潤度檢出率及多發性骨髓瘤檢出率比較[n(%)]
2.2 兩組β2-MG、LDH 水平比較 觀察組β2-MG、LDH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β2-MG、LDH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β2-MG、LDH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多發性骨髓瘤是我國常見的血液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居于血液惡性腫瘤第二位,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征為骨髓漿細胞異常增生并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輕鏈過度生成。早期癥狀不易判斷,臨床表現較為復雜,引起多個系統的發生病變[3]。目前,引起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明確,潛在的因素有遺傳因素、暴露于有害化學物質、電離輻射、某些病毒等,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較差,也有可能引起發病。多發性骨髓瘤在發病后>90%的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癥狀,也會出現骨痛、腎病、高鈣血癥、感染等癥狀,骨痛一般是指患者腰背或者胸部出現疼痛感,在劇烈活動后癥狀加重,四肢疼痛情況較少見[4]。腎病主要表現為尿蛋白呈現陽性,肌酐水平升高等。由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患病后機體免疫功能水平遠低于健康人群,感染幾率也較大,有部分患者由于出現骨痛而導致胸廓活動能力下降,從而誘發肺部感染情況。多發性骨髓瘤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病情發展,主要治療方式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初診時誤診率高達55.13%,國外僅50%患者發病6 個月內明確診斷[5]。骨髓涂片法能夠及時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的細胞學變化。有研究[6]證明,LDH 和β2-MG 水平與多發性骨髓瘤的病情變化有關。LDH 是體內的糖酵解酶,各個器官中均有分布,當出現惡性腫瘤時LDH 的表達會增加,血清中的LDH 水平也會升高,因此血清LDH可以反應腫瘤的增殖活性[7]。β2-MG 是機體內有核細胞合成并分泌的,而在惡性腫瘤細胞中其水平也會顯著升高[8]。
異常漿細胞的數目、瘤細胞的浸潤程度是判斷多發性骨髓瘤和臨床診斷的重要因素,因此準確觀察漿細胞形態了解浸潤程度十分有必要[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異常形態漿細胞、漿細胞浸潤度、多發性骨髓瘤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髓涂片法是骨髓細胞學檢查的方法,其取材、涂片、染色的質量是檢驗骨髓涂片法的準確率的關鍵。
本研究中,觀察組β2-MG、LDH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血清中腫瘤患者β2-MG、LDH 水平不同程度升高,這與臨床癥狀表現一致。有研究[10]表明,LDH 水平較低的患者生存時間更長,并且分期時間更晚;LDH 的水平越高說明腫瘤惡化程度高。僅有一個指標進行檢測會出現假陽性,數據的準確有限,通常會進行多指標多方法來聯合分析,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患者的生存風險。β2-MG 在所有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中均有存在,是一種非特異性標志物。有研究[11]表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β2-MG 水平在髓外病變的患者顯著高于無髓外病變患者,β2-MG 水平升高的患者的生存期更短,與本研究中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β2-MG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血清LDH、β2水平會升高,血清LDH、β2-MG 在多發性骨髓瘤診治中具有應用價值,骨髓涂片法聯合血清學檢查能夠提高判斷多發性骨髓瘤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