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惠 毛玉巧
隨著科學發展,宏基因二代測序技術(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雖縮短鸚鵡熱衣原體的檢測周期[1],但鸚鵡熱支原體感染,早期診治不當,短時間可進展為危重癥,病死率高。及時和正確的使用抗菌藥物,仍然是治療成敗的關鍵。現就本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近4 個月收治的5 例確診為鸚鵡熱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用藥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為后續鸚鵡熱衣原體肺炎患者的抗感染用藥方案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12 月~2021 年3 月由本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收治,并通過mNGS 診斷為的鸚鵡熱肺炎的5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1.2 方法 收集患者年齡、性別、臨床癥狀、基礎疾病、接觸史等基本信息,建立相應用藥檔案。記錄患者實驗室結果、影像學結果、mNGS 檢測結果、用藥方案、治療轉歸。患者停藥3 月后進行隨訪,追蹤治療結局。本研究所有病例的實驗室結果和影像學結果分別由本院檢驗科及影像科出具報告。mNGS 檢測結果:患者1 和患者4 由迪飛醫學(迪飛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出具報告;患者2 由賽哲檢驗(長沙賽哲醫學檢驗實驗室)出具報告。患者3 和患者5 由華大基因(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出具報告。
2.1 5 例患者一般資料分析 本研究共納入5 例鸚鵡熱肺炎患者,其中男4 例,女1 例;年齡51~77 歲。起病急,均有發熱(熱峰39~42℃),大多數有咳嗽、頭痛癥狀。1 例患者高血壓病史;2 例患者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病史;1 例前列腺炎,結腸癌手術后,頸椎病;1 例無基礎疾病。5 例患者均有鳥類或家禽的接觸史。見表1。

表1 5 例患者一般資料分析
2.2 實驗室生化特征及影像學特點 觀察5 例患者入院24 h 的實驗室生化特征檢測結果,WBC 均正常,患者1、2、4、5 的N%升高(80.5%~94.9%),5 例患者CRP 均明顯升高(>200 mg/L),且ESR 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加(65~123 mm/h)。患者5 PCT 明顯升高(達30.2 ng/ml),其余4 例輕度升高。3 例出現肝酶異常,1 例肝腎功能異常。5 例胸部影像學表現為雙肺感染,其中1 例合并雙側胸腔少量積液。見表2。

表2 實驗室生化特征及影像學特點
2.3 mNGS 檢測結果 5 例患者6 份標本(患者1 檢測2 份標本)mNGS 均檢測出鸚鵡熱衣原體序列。其中患者1 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mNGS 還檢測出EB 病毒序列,結合臨床及根據熱病指南推薦:EB 病毒不予以治療[2]。患者4 肺泡灌洗液mNGS 另外檢測出白色念珠菌(94 條),結合臨床,考慮白色念珠菌為定植菌可能性大,未使用抗真菌藥治療。見表3。

表3 mNGS 檢測結果
2.4 用藥情況及治療結局 mNGS 檢測結果未報告臨床前,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接觸史、影像學,5 例患者均使用對鸚鵡熱衣原體肺炎有效的抗感染藥物:患者1 予以四環素類藥物(米諾環素)治療,0.1 g/次,b.i.d.,PO;患者2、3、4、5 予以喹諾酮類藥物(左氧氟沙星)治療,0.5 g/次,q.d.,i.v.gtt.,治療24~48 h 后熱峰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后續根據mNGS 檢測報告,明確診斷為鸚鵡熱肺炎,繼續以西環素類或以喹諾酮類藥物為基礎抗感染,并根據藥物的療效、不良反應等進行方案調整。5 例患者體溫在24~120 h 內均逐漸降至正常,病情明顯好轉,出院,口服用藥繼續抗感染治療。出院1 周內,3 例患者因癥狀反復門診復診,延長用藥療程至無癥狀。最終,5 例患者用藥療程為16~29 d。停藥后3 個月進行隨訪,5 例患者均無反復癥狀出現。見表4。

表4 用藥情況及治療結局
鸚鵡熱衣原體是一種革蘭陰性、專性胞內寄生菌,人類主要通過接觸其宿主(鸚鵡、鴿子等鳥類或家禽)或其分泌物糞便等感染,潛伏期一般為1~2 周,多數患者有呼吸道癥狀,發熱、頭痛、寒戰、咳嗽和胃腸道癥狀為較典型的臨床表現,病情嚴重者可出現重癥肺炎、心內膜炎、黃疸、神經系統并發癥等[3,4]。鸚鵡熱肺炎是由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導致的非典型肺炎,早期診治不當,短期可轉為危重癥,危及生命。治療鸚鵡熱衣原體肺炎應選用四環素、大環內酯類與喹諾酮類等對胞內革蘭陰性病原體活性較強的抗生素。其中,四環素類藥物為一線用藥,大環內酯類次之,喹諾酮類藥物療效較前兩類藥物差[5]。患者感染癥狀從輕度到重度均有可能,有案例文獻記載,對于病情輕者,用藥療程7~10 d 可治愈,而重癥患者建議至少持續3周,以免復發[3-6]。
本研究發現,5 例結合臨床表現、接觸史、胸部CT、mNGS 檢測等結果明確診斷為鸚鵡熱肺炎的患者,治療初期分別使用左氧氟沙星或米諾環素,1~2 d 內熱峰均明顯下降,提示左氧氟沙星或米諾環素治療鸚鵡熱肺炎有效,并且及時正確使用對鸚鵡熱衣原體有效藥物可快速控制患者的感染癥狀。另外,經左氧氟沙星、米諾環素或多西環素治療后,5 例患者均好轉,體溫恢復正常,但其中用3 例出院后1 周內仍出現癥狀,門診復診,延長用藥療程至癥狀消失,約3~4 周,而另外2 例患者出院后未出現癥狀反復情況,用藥療程僅16 d 和18 d,不足3 周。而隨訪結果顯示5 例患者停藥后3 月內均無出現病情復發情況。提示鸚鵡熱肺炎患者用藥療程需個體化,抗感染藥物建議使用至癥狀完全控制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