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徐帆 張敬媛 顏智 程洪偉 杜飛
進入21世紀后,腦卒中的吞咽功能障礙已成為其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病率可達37.7%~68.9%[1]。患者往往由于吞咽問題出現嗆咳、哽噎、墜積性肺炎和肺部炎癥,吞咽繼發窒息死亡也偶有發生。這種功能障礙的不良影響會引起患者心理上的變化,甚至會發生腦卒中后的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或疾?。?]。大連港醫院言語吞咽治療科在臨床上對患有吞咽功能障礙的腦卒中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治療,兩組患者分別進行Vitalstim低頻電刺激治療配合綜合吞咽手法訓練和常規綜合吞咽訓練,并觀察兩種治療策略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況,研究結果顯示療效較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5 月~2020 年12 月大連港醫院康復中心的住院治療的64 例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腦卒中的臨床診斷標準嚴格參照全國第四次腦血管會議定義的診斷標準[3]。吞咽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則嚴格參照日本洼田飲水試驗評估標準[4]。納入標準:①經頭顱磁共振成像(MRI)或CT 檢測確認腦卒中[5];②無認知障礙和聽理解障礙;③患者本人及家屬認可并接受本研究治療方法。排除標準:①意識模糊無法配合;②重度認知障礙;③其他原發病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礙(如腦外傷,占位等);④經過吞咽造影檢查,排除食管期吞咽障礙;⑤排除腦干損傷后球麻痹麻痹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2 例。實驗組男25 例,女7 例;年齡36~84 歲。對照組男19 例,女13 例;年齡41~83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實驗組采取Vitalstim 低頻電刺激配合綜合吞咽手法訓練進行治療,對照組僅使用綜合吞咽手法訓練治療。兩組患者均保證2 次/d 的吞咽手法訓練,每周堅持訓練6 d,4 周后進行中期評定。
1.2.1 綜合吞咽手法訓練 ①冰刺激:利用冰棒或冰棉簽接觸刺激患者口腔內部及舌面,幫助患者恢復口腔感覺。②肌肉訓練:反復練習張口、閉口、伸舌、縮舌等動作,增強口腔期相關肌肉力量[6]。③用力吞咽法:囑患者吞咽時,舌根用力后縮并努力擠壓下咽,使食團完整下咽。④間接進食訓練[7]:囑患者取30°仰臥位,并使頭頸部保持向前屈曲,進食過程中以少量多次為原則,進行不同形狀食物的進食。
1.2.2 咽部Vitalstim 低頻電刺激 利用吞咽障礙電刺激治療儀Vitalstim(美國)對患者的咽喉部進局部低頻電刺激療法[8],將儀器的電極片分別放置于患者喉部喉結中線兩側,保證電極貼下緣置于患者甲狀軟骨切跡的正上方,將儀器刺激參數調制設置為雙向方波,700 ms 波寬,輸出強度調制為0~15 mA,電刺激與口咽綜合訓練同時進行,治療30 min/次,每日上下午各治療1 次[9]。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洼田飲水試驗的分級情況、治療效果。①利用洼田飲水試驗方法在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分級判斷。洼田飲水試驗[10]:正常:Ⅰ級,患者5 s 內1 次喝完30 ml 清水,無噎嗆??梢桑夯颊? s 以上喝完30 ml清水,無噎嗆;Ⅱ級,患者分2次以上喝完30 ml清水,無噎嗆。異常:Ⅲ級,患者可以1 次喝完30 ml清水,但出現噎嗆;Ⅳ級:患者可以分2 次以上喝完30 ml 清水,并且伴有噎嗆;Ⅴ級:患者常常被嗆住,難以全部喝完30 ml 清水。②治療效果判定標準[11]:治愈:患者已無吞咽困難的癥狀,飲水試驗評定Ⅰ級;顯效:患者的吞咽癥狀得到明顯改善,飲水試驗評定結果提升2 個級別;有效:患者的吞咽癥狀得到顯著改善,飲水試驗結果提升1 個級別;無效:患者吞咽過程困難無明顯改善,飲水試驗評估結果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洼田飲水試驗的分級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洼田飲水試驗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洼田飲水試驗分級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洼田飲水試驗的分級情況比較(n)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腦卒中后患者出現吞咽功能障礙大多是因為大腦中的皮質腦干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繼而出現延髓神經核和周圍神經受損[12,13]。康復過程中腦卒中吞咽障礙的康復既得益于大腦中受損的神經細胞的重塑,同時也依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重建和代償機制[14-16]。本研究中的口咽綜合訓練主要是為了增強了口腔期感覺神經遞質的傳導,繼而增強吞咽功能反射的敏感性[17,18]。有相關研究表明吞咽功能的針對性康復訓練可以顯著提升患者腦組織對吞咽功能的修復、促進反饋通路的修復,改善患者吞咽功能[19]。同時通過對患者口咽部肌肉的局部的電刺激,提高咽部周圍神經的興奮性及相關肌肉的協調控制能力,調動和增強咽部肌肉在吞咽時的控制力[20],使患者順利完成吞咽動作。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的方法雖然簡單有效,但無論是口腔綜合吞咽手法訓練還是咽部Vitalstim低頻電刺激,都是通過刺激吞咽相關的感覺通絡,提高腦皮質的高興奮性,改善大腦神經對口咽部肌肉神經支配的協調性,然而具體是哪種方法的效果更好,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綜上所述,Vitalstim低頻電刺激聯合綜合吞咽手法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效果明顯,且操作方法簡單,適合臨床的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