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輝,夏 芳,黃 堅,熊 莉
骨質疏松作為中老年群體常見疾病,其多因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引起,而隨著骨密度、骨質量的下降,容易引發骨折,其中髖部骨折最常見[1]。目前,手術作為骨質疏松性骨折首選方案,其雖可復位骨折斷端,促使髖關節功能恢復,但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加之病人日?;顒幽芰κ芟?,從而可能會使其產生較大心理壓力,影響生活質量[2-3]。相關研究發現,骨質疏松性骨折病人術后3個月生活質量低下,且日常多傾向于消極應對方式[4]。近年來,骨質疏松性骨折病人心理狀況備受臨床重視,據報道病人心理狀況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積極改善心理狀況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5]。心理彈性是指病人面對疾病形成的應對、適應能力,高水平的心理彈性可使病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提升生存質量[6]。鑒于病人心理狀況與生活質量的關系,考慮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與心理彈性也可能有關,因而本研究創新之處在于分析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與心理彈性的關系?,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7月接受手術治療的98例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為研究對象。98例病人中,男44例,女54例;年齡56~81(68.41±3.66)歲;骨折至手術時間2.3~13.6(7.46±1.25)h。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符合《骨質疏松性骨折診療指南》[7]中相關診斷標準,且經X線、CT等檢查證實;新鮮骨折;首次接受手術治療;凝血功能、免疫系統正常;認知功能、智力正常;病人及家屬知情同意研究。②排除標準:伴有其他部位骨折;合并心、肺等重要臟器病變;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合并感染性疾??;言語障礙;合并惡性腫瘤。
1.3 方法
1.3.1 生活質量評估 于術后3個月病人復查時采用生活質量調查簡表(SF-36)[8]評估其生活質量,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20,重測信度為0.860,效度為0.886;該量表包括生理機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活力8個維度,各維度及總分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將病人SF-36得分與國內一般人群[9]比較,評估病人生活質量。
1.3.2 心理彈性評估 于術后3個月病人復查時采用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CD-RISC)[10]評估其心理彈性,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28,重測信度為0.812,效度為0.941;該量表共有自強(8個條目)、堅韌(13個條目)、樂觀(4個條目)3個維度,共25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心理彈性越好。
1.3.3 量表質量控制 調查量表由調查人員以匿名形式發放,囑病人在30 min內獨立完成量表填寫(對獨立填寫困難的病人調查人員可閱讀量表內容,代填病人選擇的答案),填寫結束后量表由調查人員統一收回,若量表漏答、多選等可判定為無效填寫,不納入最終統計。

2.1 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生活質量與國內一般人群比較 98例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SF-36量表均有效回收;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SF-36量表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低于國內一般人群,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生活質量與國內一般人群比較 單位:分
2.2 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心理彈性情況 98例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CD-RISC量表均有效回收,量表總分為(52.46±10.74)分;CD-RISC量表各維度得分及總分詳見表2。

表2 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心理彈性得分 單位:分
2.3 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與心理彈性的關系分析 經一般雙變量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SF-36 量表中生理機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活力各維度得分及總分與CD-RISC量表自強、堅韌、樂觀維度得分及總分均呈正相關(P<0.05)。見表3,兩個量表總分相關性散點圖見圖1。

表3 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與心理彈性相關性分析(r值)

圖1 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SF-36 總分)與心理彈性(CD-RISC總分)的相關性散點圖
據報道,60歲以上老年群體骨質疏松發生率高達36%,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疏松發生風險隨之增加[11]。而骨質疏松發生后骨組織結構受損、骨脆性增加,容易引發髖部骨折,影響病人關節功能,降低其生活質量[12]。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手術雖有較好干預效果,但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病人生存質量仍較低下。
本研究結果顯示,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SF-36量表中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低于國內一般人群,說明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生活質量一般。分析原因:相關報道顯示,25%~75%的髖部骨折病人術后關節功能無法恢復至術前,而術后關節功能障礙則會直接限制其活動能力,影響生活質量[13]。同時,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多為老年群體,其自身多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生理機能較差,加之術后骨折愈合時間較長,且骨愈合期間可能會伴有關節疼痛癥狀,從而可能會影響其軀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14-15]。此外,老年髖部骨折病人與社會接觸較少,康復期間可能會產生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影響心理健康狀況,降低生活質量[16]。心理彈性是病人面對疾病形成的心理、行為反應狀態,良好的心理彈性利于其適應環境變化,采取積極應對行為,保持身體健康[17]。本研究結果顯示,98例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CD-RISC量表總分為(52.46±10.74)分,與丁慶彬等[18]研究結果相近,提示病人心理彈性一般。分析原因: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康復期間可能會擔心骨折再次發生,心理壓力較大,且部分病人康復期間疾病認知度有限,可能會主觀減少康復訓練時間,延長疾病康復時間,從而進一步影響心理狀況,降低心理彈性[19]。研究進一步經一般雙變量Pearson相關性檢驗分析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與心理彈性的關系,結果顯示,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SF-36 量表各維度得分及總分與CD-RISC量表自強、堅韌、樂觀維度得分及總分均呈正相關,說明病人生活質量與心理彈性有關。分析原因:良好的心理彈性可使病人采取積極應對行為,控制自身不良情緒,積極配合康復治療,且會主動尋求他人幫助,制定康復目標,從而有利于骨折康復,提高生活質量[20]。對此建議,未來可加強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心理指導,提高其疾病康復信心,改善心理彈性,從而全面提升生活質量。本研究雖證實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與心理彈性有關,但研究并未排除其他可能影響病人術后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加以探討。
綜上所述,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與心理彈性有關,病人心理彈性越高,生活質量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