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甄 乾
(甘肅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揭榜掛帥”制目前已在國內多地得到了應用,并總結出具體的實踐經驗。以浙江省為例[1],2020年,由浙江省政府牽頭組織多部門協同配合,開展有關企業技術難題與高校、科研院所對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其中包括梳理出制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技術難題,并面向全球張榜招賢。此舉共發布技術攻關難題2 360 個,發榜金額達到82 億元,并于2021 年4 月正式啟動了“揭榜掛帥”產研融合平臺。甘肅省也按照國家相關要求開展了該項工作,2021 年1 月16 日甘肅省科技廳發布《關于征集揭榜掛帥制科技項目需求的通知》,旨在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以創新科研項目的組織方式為契機,賦能產業優化升級,疏通供需約束堵點。
為了進一步優化科研項目的組織管理方式,健全科學、全面、操作性強的科研項目評價體系,在“揭榜掛帥”制項目立項前按照需求征集、需求分析、需求發布、需求對接、需求匹配5 大維度構建“張榜”項目評價指標體系,以此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實現“揭榜掛帥”制項目精準匹配的目的;依靠制度創新提高甘肅產、研發展質量,增強發展動力。
“揭榜掛帥”制是科技項目管理制度在“科研成果”與“社會需求”實現精準匹配時的一種實踐方法;是科技項目管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擎下,探索科技體制改革的新嘗試。“揭榜掛帥”制項目的績效大小不但決定了科技項目管理制度下科研項目的創新價值和對經濟社會的作用,還充分體現了創新驅動下的科技制度改革與現實管理制度的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相互融合。本研究充分利用甘肅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多年開展科技成果評價積累的工作經驗,借鑒現有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的構建框架和數據、要素采集的路徑,以甘肅省科技評價監測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科技情報檢索評價管理系統等為數據收集、整理、處理與分析的技術支持,從“揭榜掛帥”制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層次設置、底層評價指標選擇、評價指標權重計算方法等進行了研究,探討構建“揭榜掛帥”制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的可行性。
系統性原則是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2],將“系統性”的要求始終貫穿于整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基于“需求”因素從多維度評估對接項目的整體情況,同時以“需求”為約束條件,及時準確地反映以項目匹配效果(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確保評價體系的全面性、科學性、精準性。
評價指標體系能真實反映需求項目實現精準匹配的客觀條件。從收集初始數據、甄選入選指標、計算權重指標、確定指標層,以及采用的計算方法和驗證過程都必須真實客觀。基于體系的評價方法應具有客觀性、前瞻性、科學性,旨在實現最終評價結果能客觀反映“張榜”項目的本質,明確供需雙方的匹配基礎和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
“揭榜掛帥”制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導向性。本著優化項目管理措施和提升項目管理效果的前提,表達并響應創新機制下國家有關科技制度的優化措施,發揮科技創新導向性作用。在體系構建過程中應遵守SMART 原則,即確定性、可衡量性、可實現性、現實性與時效性[3]。探明科研成果通過“張榜”與“揭榜”實現精準對接的有效機制,從而引導產、研協同發展,尋找科技成果與市場效益的最大公約數,構建甘肅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的新模式。
要明確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在體系構建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和不同作用,充分考慮將二者有機結合的必要性。事實上,基于需求匹配的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在整個構建過程中的作用是相互獨立的,定性指標用來直接判斷項目的總體情況;而定量指標則用于對項目的判斷結果進行進一步驗證,以得到客觀準確的評價結果。然而,從構建過程的某一階段來看,二者又是相互依賴的,由此形成定性評價的項目內容與定量評價的項目匹配效果;二者交替使用、相互支持、互為表里。遵循該原則,可以從多維度和多層面進行的基于需求的項目評價變得更加可靠。
“揭榜掛帥”制下項目管理是科技管理制度適應市場發展而萌生的,還處在探索階段,而針對其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操作性顯得越發重要,其中對“張榜”項目與“揭榜”條件的匹配度進行評價是推廣該制度的首要之舉。為了保證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的實用性、適用性以及可操作性,既要做到指標易于采集(被觀測、可衡量、可計算),具有普遍性,又要盡量規避將入選指標采用分層設計時發生失真風險,還要權衡獲取指標整個過程的成本。參考《甘肅省科技成果評價辦法》中入選的評價指標、結合專家意見、問卷調查,以及采用文獻檢索等方法,盡可能地公開和客觀獲取評價指標,通過采用簡便易行的數學計算方法(被賦值),使評價體系簡單明了、操作方便。
通過借助層次分析法(AHP)對評價體系進行層次劃分,采用數學函數對入選指標進行純量、篩選及權重計算,形成指標集模型。指標集中入選具有定層加定值的特點(定性)。體系構建工作也由指標篩選、層次劃分、權重確定到框架建立,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完成了由定性過程過渡到定性方法。考慮到影響“揭榜掛帥”制項目實現精準匹配的因素諸多,且影響因素之間難以精確定量,探討適宜的數學計算方法,以期達到合理、準確地判斷尤為重要。利用灰色系統理論對指標集中不精確、不完全的信息進行糾錯,將評價指標之間的不完全已知關系進行白化,使得最終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和科學性。利用灰色關聯度理論來設定“揭榜掛帥”制項目立項前評分矩陣,制定評價灰類、灰色評價系數、灰色評價權向量及權重矩陣,進行綜合評價計算,得到符合評價主體客觀要求的綜合評價值。
通過創新科技管理制度,拓展市場服務空間、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以及實現科研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監測是推舉“揭榜掛帥”科技項目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其評價體系中的指標設計應具有凸顯效率、效果、效益和效能的顯著性特征。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確定核心指標,剔除非關鍵性指標是指標篩選工作中的重點。通過調查研究,證明評價體系中入選指標的顯著性是成為核心指標的重要特征。選擇《甘肅省科技成果評價辦法》 中的技術評價指標作為部分入選參考指標(技術成熟度13 級、技術創新度7 級、技術先進度7 級等);采納參與“揭榜掛帥”項目評價的專家提出的有關指標甄選的意見(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采用關鍵詞“成果評價+指標+選擇”通過文獻數據庫檢索獲取,以及通過問卷征詢形式廣泛采納社會公眾的建議。利用SPSS 軟件以“需求”為約束條件計算出入選評價指標的貢獻率[4],以此判斷該指標的顯著性,顯著性越強成為關鍵指標的可能性越大;反之,顯著性越低,即為非關鍵指標。由于甘肅省“揭榜掛帥”制下的項目開始實踐的時間不長,而項目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基于項目實施的風險控制機制還不健全,故選擇能準確把握需求項目實踐的要點、創新度、匹配效果以及風險發現等方面的評價指標,就成為提升評價質量、供需精準匹配的有效保障。以5 個維度(需求征集、需求分析、需求發布、需求對接、需求匹配)為內容,最終確定4 個目標指標作為一級指標:投入指標、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及技術水平指標,11個二級指標和41 個三級指標,見表1。

表1 “揭榜掛帥”制項目評價指標
利用層次分析法(AHP),將指標體系構建中的主要要素進行分類。將入選指標根據屬性分別劃分為有序層次,同一屬性,互為相關且彼此互補的位于同一層次;反之,不同屬性的指標位于其他層次。對不同指標進行定性、定量設計,并根據算法計算賦值,以此確定權重指標,并使之細化。即為:根據基于項目需求現實與需求因素條件約束的主觀判斷,結合充分采納評價專家意見,將同層次指標兩兩比較的重要性進行定量描述。采用SPSS 軟件計算同層次元素的權重值,繼而通過體系之間的層次總排序計算出所有指標的相對權重值并進行相關性線性排序。
入選的個體指標必須內涵清晰、獨立,具有顯著性;同層次指標間互不重疊、互不包含、互不交叉,互不替代;明確不同層次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從屬關系;以“需求”約束為條件確定單一指標的層次位置及遞階結構。引入1—9 比率標度方法,依照需求因素的條件約束,將同一層次的指標與上一層中與其具有同一特定準則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建立要素判斷矩陣,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層次框架;在“需求條件約束”前提下,采用數學公式求解要素判斷矩陣中最大特征根,以此推導出各層之間指標的相對權重;比對最低層和最高層中同一屬性指標的相對權重,經復算,得到反映權重指標的優劣排序值。
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為三級指標系統,包括,一級總目標,二級分類目標,三級具體指標。當進行評價計分時,首先要計算出具體指標的分值,然后運用公式計算分類目標分值和總目標評價綜合指數,最后對總目標綜合評價指數進行縱向或橫向比較,開展評價工作。其中具體指標分值計算公式為:

式中:Ci為第i 項具體指標分值,ci為第i 項分類指標,Mi為第i 項具體指標的分值,Wi為第i 項指標ci的相對權重。
分類目標分值計算公式為:

式中:Bi為第i 項分類目標分值,Wci為第i 項具體指標ci的相對權重,Ci為第i 項具體指標分值。
總目標綜合評價指數計算公式為:

式中:Ai為總目標綜合評價指數,Wbi為第i 項指標Bi的相對權重,Bi為第i 項分類指標分值。
通過計算得到獨立層次的序號、復合層次的結構,同時對同一屬性的指標排序進行一致性檢驗。利用線性公式對隨機抽取的指標進行計算,計算值能反映出抽取指標對體系構建的合成權重,同時得出優劣排序值的最大特征向量。應用數據處理歸一化方法,將不同量綱和不同數量級大小的指標賦值轉變成可以相互進行數學運算;把具有相同量綱和相同數量級的指標賦值轉變成具有可比性的數值,再次計算各指標權重的分配值(量綱)。將最終計算值代入檢驗公式以判斷矩陣是否達到一致性。通過校正優劣排序值來縮小計算產生的誤差。通過一致性檢驗,就可以使特征向量成為對應的單個評價指標的權重。
綜上所述,通過數據處理、信息融合全面構建“揭榜掛帥”制下的評價指標體系,對需求項目進行科學評價,對推行“揭榜掛帥”制工作的進程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應用基于“揭榜掛帥”制的項目評價指標體系將客觀系統地體現需求項目的市場價值,著力解決當前“揭榜掛帥”項目中存在的對接匹配不精準、后續服務不落地、項目監管不到位等痛點問題,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促進人才資源、科研成果、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高質量協同,實現市場技術需求與科研項目精準匹配,進而提高科研資源配置效率和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