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榮,賈光斌,張振祥,康永龍,張常青,章光峰
(蘭州市中醫(yī)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骨質疏松癥(OP)是常見病癥,調查顯示,國內60 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較高,約占56%,是目前老齡人群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1]。患病后,骨折風險增加,須及時就診,通過科學治療,減輕不適癥狀,降低骨折發(fā)生概率,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雙膦酸鹽藥物是常用OP 治療藥物,能抑制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以達到抗骨折效果[2]。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均是雙膦酸鹽藥物,均適用于OP 治療。阿侖膦酸鈉口服即可,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提高骨密度[3]。唑來膦酸靜脈滴注,1 年1 次,對骨吸收過程同樣能起到抑制作用,緩解患者不適癥狀,提高骨密度,增加骨量,預防骨折發(fā)生[4]。本研究將蘭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OP 病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唑來膦酸、阿侖膦酸鈉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選擇95 例本院收治的OP 病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用藥方案不同分成2 組,阿侖膦酸鈉組47 例、唑來膦酸組48 例。阿侖膦酸鈉組:男22 例、女25 例,年齡56~78 歲,病程3~18 a,體質量45~75 kg;唑來膦酸組:男19 例、女29 例,年齡55~79 歲,病程3~20 a,體質量46~77 kg。以上資料,2 組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fā)性OP 診斷標準[5];②具備正常表達能力,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③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納入本次研究前6 個月內應用過激素、降鈣素等;②合并腫瘤,或精神疾病;③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疾病;④本研究藥物過敏者,或存在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用藥禁忌。
藥物:①阿侖膦酸鈉,廠家: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70 mg。②唑來膦酸,廠家: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5 mg。③鈣爾奇D,廠家:惠氏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600 mg。④骨化三醇膠丸,廠家: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25 μg。
常規(guī)治療:口服鈣爾奇D,每日中餐、晚餐前服用,600 mg/次,2 次/d,7 d;口服骨化三醇膠丸,0.25 μg/次,1 次/d,7 d。
阿侖膦酸鈉組:常規(guī)治療+口服阿侖膦酸鈉。晨起口服阿侖膦酸鈉,70 mg/次,1 次/周,1 年。注意事項:阿侖膦酸鈉服藥后0.5 h 不得臥床、進食。
唑來膦酸組:常規(guī)治療+靜脈滴注唑來膦酸。靜脈滴注唑來膦酸,5 mg/次,1 次/年,1 年。注意事項:給藥前水化500 mL,靜滴滴注時間不少于15 min。
(1)骨密度測定結果比較。治療前、治療后檢測腰椎正位L2-L4、股骨頸、Ward’s 三角、大轉子區(qū)骨密度。(2)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比較。治療前、治療后取空腹靜脈血,離心,取血清,檢測血清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骨代謝指標包括:骨堿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Ⅰ型膠原交聯(lián)羧基末端肽(Collagen Type 1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CTX)、骨鈣素(Boneglaprotein,BGP)。(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記錄各組是否出現(xiàn)消化道反應、骨痛、發(fā)熱等。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 23.0。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腰椎正位L2-L4、股骨頸、Ward 三角、大轉子區(qū)骨密度測定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以上骨密度測定結果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唑來膦酸組以上骨密度測定結果均高于阿侖膦酸鈉組(P<0.05),見表1。
表1 骨密度測定結果比較(,g/m2)

表1 骨密度測定結果比較(,g/m2)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前,兩組血清BALP、TRACP-5b、CTX、BGP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以上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唑來膦酸組以上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均低于阿侖膦酸鈉組(P<0.05),見表2。
表2 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比較()

表2 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唑來膦酸組共9 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消化道反應2 例、骨痛4 例、發(fā)熱3 例;阿侖膦酸鈉組共12 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消化道反應3 例、骨痛5 例、發(fā)熱4 例。唑來膦酸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4.58%,低于阿侖膦酸鈉組25.5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2=1.779,P=0.182)。
OP 是常見全身性骨代謝疾病,指受各種原因(內分泌功能受損、低鈣飲食等)影響,骨重建過程失衡,骨吸收顯著增加,大于骨形成。OP 表現(xiàn)主要歸為以下3 點:(1)骨量減少;(2)骨脆性增加;(3)骨微結構改變。OP 病例骨折風險較高,危及自身健康、生命安全。
雙膦酸鹽藥物是常用OP 治療藥物,代表性藥物有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阿侖膦酸鈉目前主要用于絕經(jīng)后女性OP 病例,科學服藥能預防壓縮性骨折發(fā)生。將其用于治療OP 病例,主要作用機理為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合成過程,增加骨量[6]。需要注意的是,服藥時間在清晨,為將阿侖膦酸鈉送至胃部,盡可能減少食道刺激,宜飲用滿杯溫開水送服。此外,服藥后0.5 h 不得臥床、進食,勿服用鈣補充制劑、抗酸藥物等,以防刺激食道,阻礙阿侖膦酸鈉吸收。分析唑來膦酸主要作用機理,發(fā)現(xiàn)該藥藥理基礎與阿侖膦酸鈉存在相似之處,但醫(yī)學實踐證實,唑來膦酸憑借獨特的雙氮結構,具備結合骨礦鹽的能力,故活性更強,藥效更加確切、持久[7]。行靜脈滴注,唑來膦酸進入靜脈后,能優(yōu)先聚集在骨組織轉化部位,產(chǎn)生確切藥理作用。文獻報道,唑來膦酸用于治療OP 病例,能通過甲羥戊酸途徑,特異性結合羥基磷灰石成分,作用于礦化骨組織,以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促進破骨細胞凋亡,影響到骨吸收過程,改善骨骼強度。
本研究進行骨密度檢測,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腰椎正位L2-L4、股骨頸、Ward’s 三角、大轉子區(qū)骨密度測定結果均高于治療前(P<0.05),說明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均有助于改善OP 病例的骨密度,治療后唑來膦酸組以上骨密度測定結果均高于阿侖膦酸鈉組(P<0.05)。與阿侖膦酸鈉相比,唑來膦酸能更顯著改善OP 病例的骨密度測定結果。分析認為,唑來膦酸憑借獨特的雙氮結構,其抑制骨吸收的能力約是二代雙膦酸鹽藥物(代表性藥物:阿侖膦酸鈉)的100 倍,具有更強的活性,故能更顯著改善骨密度測定結果。
對OP 病例來說,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的改變較骨密度的改變更早出現(xiàn),通過測定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能更客觀反映機體骨吸收、骨形成情況。本研究檢測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血清BALP、TRACP-5b、CTX、BGP 表達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說明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均有助于改善OP 病例的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治療后唑來膦酸組以上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均低于阿侖膦酸鈉組(P<0.05),說明在改善OP 病例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方面,唑來膦酸較阿侖膦酸鈉顯著。分析認為,唑來膦酸有效抑制破骨細胞吸附骨骼表面,加快破骨細胞凋亡,抑制骨吸收,進而調節(jié)相關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一項Meta 分析研究顯示[8],與阿侖膦酸鈉相較,唑來膦酸能明顯提高OP病例骨密度,但是不良反應較多。本研究進行安全性分析,結果顯示,唑來膦酸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4.58%,低于阿侖膦酸鈉組25.53%,但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c2=1.779,P=0.182)。說明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用于治療OP 病例,安全性尚可。與Meta 分析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納入的OP 病例數(shù)量較少,且來源單一。
綜上所述,與阿侖膦酸鈉相較,唑來膦酸能更顯著改善OP 病例的骨密度測定結果、骨代謝指標表達水平,且安全性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