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閣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學生使用電子教材上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真地思考:如何教學才能給學生提供一種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課堂教育?本文以小學“數概念”結構化教學為例,對目前“數概念”結構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理論學習、知識梳理及學習目標確定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數概念”結構化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概念”結構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數概念”結構化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師忽略引導學生理解“數概念”本質,導致學生對“數概念”形成的過程缺乏深入理解;二是教師從一個具體數學情境或事例中揭示的“數概念”本質方式單一,導致學生對“數概念”認識出現偏差;三是“數概念”結構化教學重點分散,缺乏整合,導致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影響了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學生不僅缺乏對整數的認識,還缺乏主動認識小數和分數的積極性,更缺乏對整數、小數和分數之間內在關聯性的理解。
小學“數概念”結構化教學的研究過程
一是理論學習階段。教師以《數學教學改革指導綱要》和《課型研究》中關于“數概念”結構化教學內容為主進行理論學習,明晰“數概念”結構化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學過程及原則。二是知識梳理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整數、小數、分數等知識,并在整數范圍內學習整數概念、整數運算、整數的數量關系及運算規(guī)律。三是學習目標確定階段。教師引導學生確定“數概念”學習的長期目標,引導學生主動認識數的意義、組成、讀寫、排序和分類,幫助學生從本質上了解整數、小數和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四是嘗試設計階段。教師以課例“小數的意義”為例,對照課堂教學設計表及要求,從數知識框架性結構、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以及教學過程核心推進等方面研討“數概念”結構化教學如何設計。五是實施設計階段。教師通過課堂實踐來檢驗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由三位教師分別進行課堂教學,以此來檢驗“數概念”教學設計。同學科教師可進行觀課、議課,并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完善,形成教學設計。
“數概念”結構化教學的研究收獲
教師教學設計由原來關注教材轉變?yōu)殛P注學生學習實際,教師課堂教學由原來的教師滿堂灌轉變?yōu)槌浞职l(fā)揮學生能動作用,教師對“數概念”結構化教學研究由原來的不深入、不充分轉變?yōu)楦嗅槍π浴⒏钊耄處熃萄杏稍瓉韨€別教師說轉變?yōu)槊總€教師各抒己見,教研氛圍越來越濃,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舆\用“數概念”進行新知的學習。
總之,我們初步探索了“數概念”結構化教學的實施策略,對于改變課堂教學生態(tài)、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在以后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繼續(xù)進行深入研究。
(本文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數概念結構化教學的實踐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JCJYB2004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