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舒,王利民 (安徽省高速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經濟發展時期,建筑工程施工的規模比較大,建筑結構加固工程近年來也發展迅速,但是現場安全管理還停留在普通的建筑施工階段,難以跟得上結構加固工程的迅速發展。作為在既有建筑上進行的結構加固施工,往往現場條件會更加復雜,許多安全措施難以達到新建工程的標準,這就對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框架-核心筒結構改造加固工程為例,進行簡要分析。從建設單位的管理角度出發,針對具體的加固施工工藝及加固施工流程,結合現場實際施工條件,提出具體的解決處理辦法,以供同行業人員參考。
本工程原為地下兩層,地上23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原三至七層均為辦公區域,現局部區域改造為機房、檔案室等,使用荷載需要大幅度提高,故需要對原結構構件進行加固處理。
前期在設計階段,我單位就同設計單位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可靠、可行、經濟、便于施工的設計圖紙,原結構構件采用的增加鋼梁、加大截面、粘貼碳纖維布等形式進行加固處理。該樓目前已竣工,隔墻、部分裝飾及管道已施工完成。為了加固工作順利進行,需要拆除大量的隔墻、部分裝飾及管道,部分結構構件表面的粉刷層需要鏟除。工作面的完整是加固施工順利進行的保障,加固前應編制專項的拆除安全方案和應急管理預案,針對拆除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安全問題編制可行的應急預案。
①對于施工人員安全交底環節的把控:安全工作是為了工程順利推進及項目利潤的基本保證。業主單位也絲毫不能忽視交底工作,要全面、充分地參與其中。施工現場的作業環境極其多變,施工前應該讓施工人員充分了解項目施工思路,明確施工機械的正確操作,保證穿插作業及流水作業不同工種之間的充分配合。
安全管理首先是對于項目施工人員的管理,安全培訓要從員工的行為入手,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確定項目部的安全管理目標,倡導項目部及員工的共同安全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由此營造員工心理認同和具有團體凝聚力的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秩序。
從每個勞務人員入手,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營造每個人對于安全工作的心理認同,有效地調節和管理員工行為,杜絕“老師傅”憑經驗、憑想象施工,使每一個員工形成一種流程化、標準化的施工模式,增強各種安全操作技能,從而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
②對于現場安全措施的把控:現場安全防護、個人防護用品等應配備齊全,機械設備應擺放正確,對易燃易爆物品應正確存放、使用。施工單位先要對安全生產資金的投入予以保證,對現場所需的安全設備和設施、安全防護用品給予配備。其次是查找有安全風險的風險源,尋找安全控制點,讓施工人員充分認識到施工過程匯總可能產生的安全風險,這樣在施工過程中才可以做到預防在先,排除風險。
對于現場用到的起重機械應備案登記、安裝、拆卸、頂升、驗收、使用和維修保養等情況,起重機械的操作人員、信號人員等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杜絕無證人員進入施工場地。從人員的根源排除風險。
③施工作業時對于預留洞口、樓梯口、電梯井道位置應加強防護,地下室等位置應保證光線充足,通風流暢。危險區域應設置明確的安全警示標示。
④項目部安全管理應到位,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不能流于形式,應貫徹落實到每一個施工環節中去。
①工程部、項目部必須配備符合《建筑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及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管理規定》的相應數量及崗位的安全管理人員,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對項目進行例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報告,并通過一定的獎懲制度保證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貫徹、落實。
②加強施工隊伍的安全意識,通過“時時講,天天講”,組織工人觀看有關安全、法規、操作流程、典型事故案例等來提高工人安全意識。
對于施工過程中的重難點、危險點應會同施工單位開會討論,把問題擺到桌面上,必須以預防為主,做好施工前的安全專項技術方案工作。方案應包含施工過程中的拆除、起吊等危險、大型工藝。對于重點工序應加大投入施工所需的安全防護用品。
應編制現場專項應急方案,確保一旦事故發生,現場應有序、流暢、迅速地組織救援。堅決杜絕因現場指揮、準備不充分導致的救援、救助不及時。
現場配備持證專業電工,臨時用電的安裝由專業電工負責,加固施工過程中用電總負荷小,設備總功率約為20kW,計劃從三層強電井指定動力柜取電,用10m2三相五線電纜連接到施工現場分配電箱,滿足施工臨時用電的要求。配電箱每天施工完成后斷開電源把電纜收起放到強電井存放。現場采用三相五線制,分配電箱與開關箱分開使用,做到三級配電兩級保護,設備用電和照明用電嚴格分開。現場必須規范走線,電箱設漏電保護器和重復接地,嚴禁電纜亂拉亂接。
現場設有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倉庫或堆料場內,根據滅火對象的不同情況,應分區域、分類型地布置滅火設備。同時還要加強施工人員的防火防災意識,尤其是夜間更應該加強防范,消除隱患。施工區域內將易燃物品隔離存放,不得與容易引發火災的可能火源接觸。
對于現場施工條件較差的工作環境,如打磨過程導致的灰塵較大,應配備除塵防毒面具,避免粉塵對工人造成的傷害。材料不得隨意堆放,施工機械應保證良好運行,使人機系統合理有序,健康良好地配合,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現場由于涉及多工種、多班組的穿插作業、流水施工,不同機械設備也可能存在相互間的影響,現場必須對不同班組進行安全交底,同時現場安排專職安全員進行現場協同作業,解決現場安全技術協調工作。
由于該項目樓板面荷載增加幅度較大,樓板的承載力欠缺也非常大,板底增設鋼梁后,可以將原樓板劃分成小跨單向板,跨度范圍在1500mm~1700mm,這樣板底正彎矩區實配鋼筋可以滿足計算要求,板底可不采取其他加固形式。板底增設的鋼梁一根達到幾百公斤,現場安裝過程安全隱患較大,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鋼梁安裝技術方案,確保工人施工過程的安全。

圖1 現場鋼梁安裝
本工程現場采用小型起吊設備托舉起吊,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作了托舉架,確保在起吊過程中鋼梁穩定不易滑落。避免了人工托舉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待鋼梁現場安裝托舉到位后方可進行焊接,焊接及其他相關安裝工藝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撤去托舉裝置,確保鋼梁及樓板可以共同受力。
另外,由于鋼梁安裝時工人需要站在高處進行焊接作業,焊接作業時,還要穿戴焊接專用防護面罩,對視野產生一定影響。這需要安全管理人員提前做好安全準備工作,考慮到加固工程的施工特殊性。本工程在進行焊接作業時首先確定焊接方位,應站在鋼梁一側,當需要轉至另外一側時,禁止工人從未焊接固定完成的鋼梁底部穿過。同時工人應系安全帶,防止高空作業時的掉落風險。
粘貼碳纖維布施工前,應先對基面混凝土進行修復打磨,打磨過程會產生大量灰塵,再加上施工現場位于城區,不得產生較大灰塵。針對該問題,采用了分區域、分樓層、分時段施工,同時給每個工人配備防塵面罩,且規定每個工人連續打磨作業不得超過2個小時,這樣確保了工人在施工過程中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現場采用了多臺加濕除塵設備對現場灰塵進行及時處理,防止灰塵進一步擴散。
加大截面施工是本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施工工藝,由于板面荷載的增加導致框架梁承載力不滿足計算要求,現場需要加大截面加固的梁數量,加大截面絕大部分為四面加大截面,這給混凝土鑿毛、頂撐卸載、鋼筋制作安裝、支模澆筑混凝土都帶來了極大困難。基于這種情況,工程部與現場人員反復討論,最終制定了分區域、分樓層的流水作業方式,既保證了工期,也充分考慮了施工質量及施工安全。由于部分植筋工作涉及電梯井道周邊,為了確保工人的安全,要求凡是電梯井道及洞口區域的施工,不得單人施工,必須有現場安全員現場監督檢查安全防護措施后方可施工,且安全員要全程監督,直至施工完成。
加大截面前期應對原梁混凝土表面進行鑿除處理,鑿毛時工人站在移動腳手架上,手持振動設備施工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現場要求采取措施對腳手架進行固定,工人施工時應穿戴安全帶、防護面罩等。

圖2 加大截面施工鋼筋安裝
加大截面施工過程中由于需要對周邊樓板進行開槽澆筑混凝土,開槽前應具備專項的支撐保證方案,采取具體的支撐措施保證鑿除過程安全可靠的進行。同時由于破除工作為人工進行,所以必須對底部的一定區域進行圍護,防止混凝土塊掉落造成人員傷亡。
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對于整個現場的安全管理是整個流程的重要保障,沒有正確、科學、可行的施工安全管理,那么項目幾乎不可能順利完成。不僅如此,建設單位科學嚴格的安全管理也是對個人、對社會、對有關責任單位的一種負責任的交代。只有營造出安全的施工環境和有序的安全管理氛圍,才能確保工程有條不紊的推進,無安全事故發生,無人員財產損失,最終達到安全管理目標,這也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本保障。每個建筑行業的人員不僅應該牢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十二字方針,還應該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上履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