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俐均
(甘肅省定西市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3000)
胃癌在我國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之一,同時也是一項重大致死疾病[1]。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有了明顯的變化,同時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生活工作的壓力不斷加大,使得胃癌的發生率日益上升,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2]。在胃癌前期,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這些癥狀的發生就在提醒患者,需及時去醫院完成相關檢查,盡早安排治療事宜。胃癌是發生在胃黏膜上的惡性腫瘤,在早期確診時,可以及時地對病灶處進行根治性手術,使患者能夠擺脫胃癌的病痛。手術是對胃癌進行治療的重要方案,但因常規手術在實施時,切口較大,且用時較長,極易引發應激反應,因此會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質量。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現階段對胃癌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高效,微創技術也在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采用了微創手術進行病癥的治療。在進行手術時,有效的護理依舊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本研究將對在微創胃癌根治術中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下對患者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現做如下總結。
選取110例采用微創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均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醫院收治,隨機按對照組和觀察組予以劃分。對照組55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5~82歲,平均年齡(56.33±6.31)歲;觀察組55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6~81歲,平均年齡(56.67±5.33)歲。兩組患者信息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納入標準:①符合對胃癌疾病的判斷,并沒有其他疾病的病癥影響,并采用微創胃癌根治術進行治療;②患者愿意接受此次實驗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③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肝腎嚴重功能障礙;②存在嚴重認知障礙、精神疾病或明顯記憶損害。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手術注意事項的告知,術前術后禁食禁水的相關要求;術前進行相應的準備工作,將患者送入手術室后,對患者適當做安撫工作,幫助其緩解緊張等情緒;術中對患者的指標進行觀察;術后對患者的禁食、運動進行指導。
觀察組在開展常規護理的同時,積極推進手術室系統干預。包括以下幾點:
(1)在術前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知識的講解,使患者了解手術的基本情況和注意事項,強調有效配合的價值,以引導患者積極參與其中,發揮主觀能動性。
(2)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了解患者不安的情緒所在,用患者可接受的方式對其進行疏導,對患者在術前的負面情緒有效緩解,使患者保持一個正常的心態面對手術。
(3)做好手術室環境的優化,對使用的器械、手術用具進行提前的清理消毒,完善手術人員合理安排。在進入手術室后,根據患者肢體的體溫變化,進行手術室內溫度濕度的調節。一般情況下溫度為24~26℃,濕度保持在40%~60%[3]。
(4)在術中麻醉時,對患者注意力進行分散,使患者更輕松地進入麻醉狀態,在術中保護患者的隱私或減少隱私部位的暴露時間,在保障手術效果的同時,減少手術時間。
(5)在術后對患者切口附近的血跡進行清理,做好保暖措施,在患者各項指標穩定后,做好病房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接工作,對患者術后進行后續的護理,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
(1)對比兩組患者焦慮自評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表(SDS)的測量結果。焦慮評分以50分為界值,抑郁評分以53分為界值。分數越高,程度越重。
(2)對比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包括觀察組中低體溫、液體外滲、電灼傷、褥瘡等癥狀。
(3)對患者進行疼痛評分(VAS評分),分值為10分,區間為0~10分,0分為無疼痛,1~3分為輕微疼痛,4~6分為疼痛加劇,7~10分為疼痛劇烈。
(4)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經評估在90分以上時,屬非常滿意;在75~89分時,為滿意;75分以下時,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5)對兩組患者的血壓及心率進行比較。其中血壓包括收縮壓及舒張壓。
將本實驗測驗的有效數據錄入SPSS 20.0中,計數資料運用(%)予以表示,積極開展卡方檢驗;計量應用()予以表示,積極開展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測量,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水平(P<0.05),見表1。
表1 心理狀況測評分值對比(,分)

表1 心理狀況測評分值對比(,分)
在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進行比較中,觀察組中低體溫1例,液體外滲1例,電灼傷0例,褥瘡0例,總發生率為3.64%,對照組中發生低體溫7例,液體外滲6例,電灼傷1例,褥瘡2例,總發生率為29.09%。觀察組相較對照組居更低水平(P<0.05)。見表2。

表2 并發癥對比情況(例,%)
針對兩組手術操作用時和出院時間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針對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相較對照組所評測的VAS評分,觀察組呈現更低水平(P<0.05),見表3。
表3 兩組VAS評分和手術時間、出院時間比較()

表3 兩組VAS評分和手術時間、出院時間比較()
在護理滿意度的比較中,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8.18%,相較對照組76.36%呈更高水平(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n,%)
對比護理工作實施前,在護理后,兩組血壓及心率均表現為降低的情況,且觀察組更為顯著(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及心率比較()

表5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及心率比較()
胃癌在臨床中的發病率極高,也具有較高的病死率,需引起足夠的關注,以及時收治入院,獲得明確診斷,并施以有效治療。該疾病被發現后,需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的發展。該疾病的發病原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良的飲食習慣及作息時間等。胃癌常使用根治性手術切除,但由于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患者易出現應激反應及術后并發癥等,對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需要對護理方案進行更為有效的制定,以保證治療效果。
在對病癥的治療手段中,手術是能夠引起大多人強烈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的一種治療手段。在激烈的情緒和生理反應下,會使體內的內分泌及循環系統紊亂,影響手術的進行。在現代的科技不斷進步下,微創手術逐漸地運用到臨床中,此種手術方式憑借其創口小、恢復快的優勢,在胃癌的治療上被廣泛使用。但由于人們對癌癥和手術一直以來的恐懼和排斥感,會產生不利手術的情緒,因此在患者進行手術的這段時間內,為了保證手術的正常進行,需要盡可能地去減少應激發應的出現。在通過手術室護理下,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和手術認知的了解上,對不同情緒進行針對性的疏導干預,會使患者逐漸減少對手術的顧慮,讓心理和生理回歸到一個相對正常的狀態,使得手術能夠順利地進行。同時,由于胃癌根治術在術后也有著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的預后有著影響,對患者進行手術室干預也能夠減少并發癥的出現[4]。手術室護理是對所納入的患者在開展手術期間生理、心理等進行的個體化護理,在術前及術后實施全面、貼心護理,可增強患者滿意度,促進和諧的護患關系,有助于患者在良好的環境及心理狀態下進行康復,繼而促使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過手術室的護理,在SAS、SD測評分值、并發癥率、VAS測評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估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在對患者的治療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患者護理后,經對血壓及心率進行評定,較對照組表現為更低,其結果顯示出血壓及心率的穩定,可保證手術順利的進行,有助于治療效果的增強,并獲取理想的預后效,為顯著改善生活質量提供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實施價值。
綜上所述,在胃癌患者在微創胃癌根治術中應用手術室干預下,可有效發揮促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緩解的作用,維持血壓及心率的穩定,促進手術順利進行并降低術后并發癥,為順利康復及獲取理想預后打下了堅實基礎,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