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紅色資源的海洋中,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名動四海,同時,在安徽、河南、湖北三省邊界,在雄峙江淮之間的大別山,孕育了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其中突出表現在“一切行動聽黨指揮”。
創建鄂豫皖根據地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在那“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年代,大別山區的黨組織迅速貫徹并切實執行會議精神。出席八七會議的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亦農首先在湖北傳達,省委制定了包括目的、辦法、組織等項內容的暴動計劃,把全省分為七個區,各區組建特委即中共特別委員會。9月中旬,中共河南省委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決定全省分設南、中、北三個特委。10月,安徽臨時省委決定第一暴動區域成立特別委員會。特委的主要職責就是領導暴動。鄂東黃安、麻城兩縣的“九月暴動”是大別山暴動的第一聲春雷。11月13日,迎來了黃麻起義的勝利。豫南先后舉行了信陽的四望山、確山的劉店和潢川、固始邊界的大荒坡三次暴動,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鎮壓下,三次暴動三次失敗,尤以大荒坡暴動損失最為慘重。1928年2月下旬,南五縣特委書記汪厚之在潢川召開會議,決定3月17日夜間舉行大荒坡暴動,以張上寨的地主張秋石為鏟除目標。3月16日的會議又對人員分工作出了部署。由于發動群眾不夠充分,突發情況處理失當,這次暴動失敗后,書記汪厚之,委員龔逸情、范易等18人被捕犧牲。要奮斗就會有犧牲,真正的共產黨人前仆后繼,吸取教訓,繼續斗爭。1929年5月6日,豫南商城起義傳來捷報。11月,皖西的六安、霍山兩縣分別以獨山、西鎮為重點的暴動,持續了一個多月,六霍起義繼續了輝煌。黃麻、商城、六霍三次起義分別組建了紅十一軍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紅軍游擊戰爭的開展,開辟了鄂豫邊、豫東南、皖西三塊革命根據地。1930年2月,中共中央根據鄂豫皖邊界地區的發展形勢,決定成立中共鄂豫皖邊特委,紅十一軍改編為紅一軍,并成立軍前敵委員會,直屬中央軍委領導。中央關于組成邊特委和改編為紅一軍的指示,3月至5月全面落實,6月成立了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根據地正式形成。這是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在大別山結出的豐碩成果。
四支紅軍長征有兩支出自大別山
紅四方面軍于1931年11月7日在黃安縣七里坪組建,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撤出鄂豫皖根據地,一路過關斬將,于1933年初進入川北,創建了川陜革命根據地。1935年6月12日,紅四方面軍與長征中的中央紅軍在懋功會師。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對鄂豫皖根據地的斗爭十分關心,派程子華到鄂豫皖根據地工作。程子華攜中央指示,于1934年9月到達鄂東北道委。11月4日,鄂豫皖省委率紅二十五軍收到道委書記鄭位三派人送來的信,信中說,“中央派人送來重要指示”“接信后,火速率領紅二十五軍到鄂東北來找我們”。軍情如火,兵貴神速。當日紅二十五軍即向鄂東北開進。7日,突襲全殲敵駐商城湯泉池第一○九師工兵營,通過商城到麻城的封鎖線。在商城大柳樹殲敵107師兩個團一部,打垮敵108師的增援部隊,通過商城至新集的封鎖線。當夜通過雙柳樹至新集的封鎖線,潢川、麻城公路封鎖線。8日在光山的斛山寨,與敵約10個團的兵力激戰一天,斃傷俘敵約4000人。戰后在花山寨與鄂東北道委和程子華相遇,收到了中央1934年7月26日《關于組織抗日先遣隊的通知》和7月29日《致鄂豫皖省委訓令》。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舉行常委會議,決定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名義實行戰略轉移。會議討論了部隊整編問題,決定程子華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任副軍長、吳煥先任政治委員。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從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開始長征。1935年9月15日,到達陜西延川縣永坪鎮,與陜北紅軍會師,成為長征最先到達陜北的一支紅軍,而且經過10個月的轉戰,由出發時的2980人增至3400人。
紅旗不倒,堅持游擊戰爭
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長征后,鄂豫皖邊區進入空前艱苦的游擊戰爭時期。1935年2月1日,省委常委高敬亭收到鄂豫皖省委留給他的指示信,責成他組織邊區新的領導機構,組建紅二十八軍,堅持邊區武裝斗爭。
2月3日,高敬亭在太湖縣涼亭坳召開干部會議,決定紅二一八團與鄂東北獨立團共千余人合編為紅二十八軍,高敬亭任政委,統一領導邊區黨政軍工作。此后三年,紅二十八軍轉戰大別山3省40余縣,殲敵18個營又15個連,粉碎了敵人的反復“清剿”,有力支援了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使革命紅旗始終飄揚在大別山區。
大別山的人民群眾是紅二十八軍壯大發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紅二十八軍在地方武裝、便衣隊的配合下,開辟了游擊戰爭的新局面。這一時期的地方武裝主要有鄂東北獨立團和各路游擊師等。應運而生的便衣隊,有紅二十八軍派出的,也有地方黨組織派出的,到1937年春,先后發展到82個,共600余人,遍布鄂豫皖邊區22個縣,承擔恢復和建立黨的組織、宣傳發動武裝群眾、保障紅二十八軍供給、掩護安置紅軍傷病員、鎮壓反動分子等項任務。
(作者單位:國網商城縣供電公司)